《看得见的正义(第2版)》是经典著作的再版。《看得见的正义(第2版)》第一版2000年出版,在法学界很有影响,对于普及程序正义的理念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十年之后作者对全书进行了全面修订,全部围绕刑事诉讼法的经典格言展开。陈瑞华教授十年之后面向社会再度普及法学常识: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看得见的正义(第2版)》用格言的形式讲述程序正义的理念,普及法学常识,穿插各种典故、寓言、经典案例,读来妙趣横生,不仅适合专业读者阅读,也非常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本书从犯罪防控的角度解析犯罪人与犯罪心理现象。本书共有13章。围绕着“犯罪心理研究与犯罪防控”的主题大致论述了以下内容:如何以人为对象开展犯罪防控研究;犯罪人的基本类型;犯罪心理的不同表现;相关的防控建议。
本书以教义或曰信条(Dogma)为核心意念,以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为逻辑框架,采取专题研究的方式,在相当的深度与广度上,体系性地叙述了刑法教义的基本原理,充分展示了以教义学为内容的刑法学的学术魅力。 教义学意义上的刑法学,就是本书所谓教义刑法学。
《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陈兴良刑法研究专著系列:刑法的价值构造(第2版)》是作者继《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刑法的人性基础》(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之后的刑法哲学研究的第三部著作。《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陈兴良刑法研究专著系列:刑法的价值构造(第2版)》以价值为理论视角,审视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实证学派的基本理念,揭示两大学派之间在人权保障与社会保护这两种刑法机能上的对峙与冲突,并从社会本体论的角度,基于个体与整体的统一性,提出了刑法机能二元论的原理。由此出发,《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陈兴良刑法研究专著系列:刑法的价值构造(第2版)》分别考察了刑法的三大价值目标,这就是刑法的公正性、刑法的谦抑性与刑法的人道性。在刑法的公正性中,作者揭示了公正的价值蕴含,这就是正当性、公平
本书选取了刑法学30个重要专题进行研讨,在“导论”部分对西方刑法学研究的经验和我国刑法学研究的现状进行宏观分析,以描述刑法学发展的总体态势。在接下来的诸章中,就刑法客观主义、罪刑法定、客观归责、法益侵害说、目的犯、放任、违法性认识、绑架罪、故意杀人罪、受贿罪等专题进行细致分析。在“代跋”中,对我国刑法学发展的知识形态进行了系统梳理,以和导论的“宏大叙事”首尾对应。本书对于推进刑法学研究的发展进程,提升刑法学者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和解释技巧都有积极意义。
2005年10月25至26日,西南政法大学主办、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与西南政法大学司法与人权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中青年刑法学者‘违法性认识’专题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青年刑法学者共计50余人与会,对违法性认识的概念、违法性认识存在的必要性等问题进行的比较深入的研讨。本书为这次研讨会所选论文集。 我们的会议名称为“全国中青年刑法学者专题研讨会”,似有排斥老年刑法学者之嫌。当时起名的初衷有自谦之意,只是少数中青年学者的造次,未敢惊动刑法学界的老一辈学者。当然,有老年刑法学者参与指导则更是会议之幸矣。首届会议有北大法学院德高望重的储槐植教授、张文教授与会,使会议大为增色。当然,我们也有年老的那一天,届时会议名称仍为“全国中青年刑法学者专题研讨会”,会议的主体将是那时的的中青年刑法学
《超级谋杀者的心理画像》不是又一本关于连环杀人杀手的故事书,它比老调重弹那些犯罪过程更有吸引力。它不用令人毛骨悚然的犯罪情节或血淋淋场面的描述吸引读者的目光,而是通过陈述犯罪细节来刻画解读犯罪的心理轨迹,他也不用危言耸听的方式来描绘已侦破的案例,而是已实事求是的态度直截了当地叙述形形色色命案的侦查过程。
《社会资本范式下反腐败刑事政策研究》运用社会资本理论范畴对我国腐败问题和反腐败刑事政策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思考,属于涉及面较广的交叉性研究、复合性研究。《社会资本范式下反腐败刑事政策研究》从腐败问题与腐败犯罪的范畴界定出发,对腐败犯罪的现状、特点与应对思路进行了梳理,对理论上关于腐败问题的争鸣予以整理,运用社会资本范式对腐败犯罪的发生基础、衍变机制进行了较为独特的分析,运用社会资本范式对我国反腐败刑事政策的历史发展、当今状念、未来展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我国反腐败刑事政策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社会资本范式下反腐败刑事政策研究》研究思路较为清晰、研究方法较为合理、研究范围较为全面,内容体系兼顾理论与实践、内容表达兼顾学理与大众。《社会资
《财产罪比较研究》这本书,试图通过对东西方各主要国家有关财产罪的刑事立法、判例和学说的比较研究,为学者提供一方面的参考借鉴资料。比较研究固然是一种很好的介绍引进国外研究成果的方法,但这需要作者有较好的学术修养、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丰富的研究资料。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实用性,可供广大相关人士参阅。
高艳东主编的《互联网法律资料汇编(刑事篇)》在体例上主要分为三部分:编以刑法法条为纲,将相关的司法解释、典型案例以及其他可能涉及的条文系统整合,附在具体法条项下;第二、三编单独附相关程序法和其他法律法规。这样,不仅为专家学者进行互联网刑事法律研究提供丰富案例素材,也为实务人员进行相关法条查找提供便利。这种法条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亦可为法科生及社会公众提供学习互联网刑事法律的有效路径。
和谐社会理论是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刑事法领域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中国刑事法治发展的方向,也是和谐社会构建对刑事法治的要求。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确保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施,是中国刑事法治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薛剑祥的《中国法院院长文库: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及其司法实现》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于:1深入研究、系统分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历史演进、内在逻辑、价值追求、社会基础、现实障碍和司法实现等重要问题。2.努力建构和谐社会视野下科学的刑事政策,合理组织对犯罪的反应。3.建立科学完善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施机制,实现政策的预期目标。4.确保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法治框架下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法官判案完全实务操作指引丛书”按照审判业务进行分类,分为婚姻家庭卷、合同卷、物权卷、侵权责任卷、破产卷、公司证券卷、劳动争议卷、知识产权卷、执行卷、刑事卷。按照法学理论、审判实务、法律、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的顺序进行拆解、归纳、整合,方便办案人员查找、使用。做到一个问题一站式查找、一站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