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批判地借鉴和吸收我国古代、近代和外国刑法典中的立法经验和思想观点,参考已有的理论成果,对于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基本理论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力求能够为司法实务提供参考或者指导。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本文将主要采用以下不同的研究方法:一是历史的方法。通过对中国古代司法人员渎职犯罪的立法与司法的研究,总结出我国古代对司法人员渎职犯罪的立法状况与立法特点,并从中可以借鉴一些对现实立法和司法具有价值的法律经验。二是比较的方法。利用比较的方法对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进行研究,有利于开拓研究的视野,增进对他国(地区)关于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方面立法规定的了解和掌握,并从中剖析是非优劣,评述利弊得失,吸取域外法律文化的精华,从而更好地获得对司法
《经济刑法的法益研究》入选国家社科规划办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博士论文项目,书稿以《经济刑法的法益研究》为题,提出法益在经济刑法中的角色和作用问题,系统梳理了法益理论在经济刑法领域的基础问题与具体展开,针对法益一元论和法益二元论两种不同的学理主张,详细分析了法益一元论与二元论的理论背景、理论主张,以及学术争论,在此基础上探讨现代经济刑法中应当树立何种法益观,以及经济刑法法益的基本内涵、立场与功能对于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的指导意义。
《刑法因果关系判断中的介入因素》针对介入因素下的刑法因果关系判断,提出了具备我国特色的新理论——重大作用说,并提出了其他原创概念或理论,包括:客观状态、因果流程的模型、新客观相当因果关系说、义务违反说、相当因果关系链说、双重重大作用说、等效说,详细论述了介入因素的定义、地位和排除适用范围,全面梳理了关于介入因素判断理论的种类,包括原版德语刑法文献中的判断理论,从新角度评价了我国的判断理论并以重大作用说分析了我国相关刑事判例,提出了与判决说理和法官说理不同的新说理。
《刑法综览(修订5版)》包括总则与分则。总则部分,重点论述刑法导论、刑罚论、犯罪论体系、规范上的犯罪分类、构成要件、违法性、罪责、不作为犯、过失犯罪、未遂犯、犯罪的参与、错误、竞合等专题。分则部分,侧重对侵害个人法益罪的研究,内容包括导论、侵害生命的犯罪、侵害身体的犯罪、侵害自由的犯罪、妨害性自主罪、侵害人格的犯罪、妨害秘密罪、盗窃罪、抢夺强盗与海盗、诈欺罪、背信与侵占、恐吓取财与掳人勒赎、重利罪、赃物罪、毁损罪、公共危险罪、伪造罪、妨害风化罪、妨害婚姻及家庭罪、妨害司法罪等。《刑法综览(修订5版)》作者运用明晰、透彻的语言,精要说明刑法的基本概念,对于深奧晦涩的刑法理论进行简洁清畅的解读,每一思索,无不注重对于生活和社会的体察和关切。
目?录 法治民主 二十世纪中国法治回眸 法治与法律家之治
《超级谋杀者的心理画像》不是又一本关于连环杀人杀手的故事书,它比老调重弹那些犯罪过程更有吸引力。它不用令人毛骨悚然的犯罪情节或血淋淋场面的描述吸引读者的目光,而是通过陈述犯罪细节来刻画解读犯罪的心理轨迹,他也不用危言耸听的方式来描绘已侦破的案例,而是已实事求是的态度直截了当地叙述形形色色命案的侦查过程。
《刑法综览(修订5版)》包括总则与分则。总则部分,重点论述刑法导论、刑罚论、犯罪论体系、规范上的犯罪分类、构成要件、违法性、罪责、不作为犯、过失犯罪、未遂犯、犯罪的参与、错误、竞合等专题。分则部分,侧重对侵害个人法益罪的研究,内容包括导论、侵害生命的犯罪、侵害身体的犯罪、侵害自由的犯罪、妨害性自主罪、侵害人格的犯罪、妨害秘密罪、盗窃罪、抢夺强盗与海盗、诈欺罪、背信与侵占、恐吓取财与掳人勒赎、重利罪、赃物罪、毁损罪、公共危险罪、伪造罪、妨害风化罪、妨害婚姻及家庭罪、妨害司法罪等。《刑法综览(修订5版)》作者运用明晰、透彻的语言,精要说明刑法的基本概念,对于深奧晦涩的刑法理论进行简洁清畅的解读,每一思索,无不注重对于生活和社会的体察和关切。
本书作为我国迄今为止系统研究刑法中社会相当性理论的著作,本书通过对大量德文文献的梳理与归纳,清晰而细腻地描绘了社会相当性的发展脉络和理论全貌。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厘清和界定了社会相当性的概念,论证了结果与行为无价值二元论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合理性,分析了社会相当性的存在价值、两大功能和它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定位,并探讨了社会相当性的事实与规范两步骤判断方法。最后本书以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案例为素材对社会相当性的洋为中用和司法操作进行了大胆尝试。作者在书中既注重对外国刑法理论的总结,又立足于对中国实际问题的思考;既以规范刑法学的研究路径为基础,又汲取法社会学的知识与方法;既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又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因此,本书对于刑法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