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60~元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20元20-30元30-40元40-60元6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5折
筛选:
    • 执行异议之诉的规则与裁判【达额立减】
    •   ( 0 条评论 )
    • 范向阳 /2019-10-01/ 人民法院出版社
    • 本书以实务为主、理论为辅,重点涉及实践中的法律空白点和争议较大的问题。一是程序性规范缺失,包括诉讼当事人的确定、当事人的异议事由、执行依据的种类、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期间、案外人另行提起诉讼的处理等。二是分工不明确。该类案件的处理经常涉及法院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工与衔接,还涉及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审判监督程序之间的协调等诸多问题。三是多个生效法律文书的冲突与竞合。案件审理中,经常出现案外人、申请执行人都依据生效法律文书主张权利,而各法律文书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的情况,表现为案外人另行提起诉讼的处理提起诉讼的处理与案外人依据另案确权判决、形成判决或给付判决主张权利阻却执行等。四是实体权利冲突无明确的裁判标准。执行异议之诉案件中涉及的问题是在同一执行标的上负载多项权利。实体权利能否阻却

    • ¥72.4 ¥161 折扣:4.5折
    • 公诉人法庭辩论实务与技巧【正版图书,满额减】
    •   ( 0 条评论 )
    • 张伟军 著 /2008-11-01/ 中国检察出版社
    • 《公诉人法庭辩论实务与技巧》是继作者2005年6月出版的《公诉案件证据审查判断与出庭实务》之后,又一部专门研究和探讨公诉人法庭辩论理论、公诉实务与技巧的专业性书籍,是作者从事二十余年公诉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全书分为三编。编为公诉人法庭辩论理论。系统研究和探讨公诉人法庭辩论的语言、修辞、逻辑规律及公诉艺术,结合作者多年的公诉实践,着重从理论上探讨公诉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第二编为公诉人法庭辩论实务。着重从各类案件的审查起诉、法律文书的制作、出庭支持公诉等办案实践,探索公诉人法庭辩论的方法及策略,总结并归纳出公诉人应对控辩式庭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第三编为公诉人岗位练兵。通过开展公诉人法庭辩论赛,全面提升公诉人的辩论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

    • ¥65.9 ¥253.1 折扣:2.6折
    • 诉讼精细化:要件诉讼思维与方法 段清泉 著.
    •   ( 2 条评论 )
    • 段清泉 著 /2021-08-01/ 中国法制出版社
    • 本书作者以要件诉讼理论为基础,总结相关理论及实践经验,创建了律师处理案件的要件诉讼九步法。要件诉讼九步法主要从律师视角,以查找请求权基础为先导,以证明责任划分为枢纽,以要件事实理论为支撑,将律师代理案件的思路分解为具体的九个步骤,并标准化、结构化地展现出来,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操作简便,有助于律师体系化、精细化地适用法律,实现律师代理工作的逻辑化、结构化、标准化,对于律师厘清代理思路、制定诉讼策略、把握诉讼流程具有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 ¥95.4 ¥219.4 折扣:4.3折
    • 【正版】诉讼诚信论: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之理论及制度构建
    •   ( 0 条评论 )
    • 杜丹 著 /2010-06-01/ 法律出版社
    • 《诉讼诚信论》一书,从古罗马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伦理学到经济学,从实体法到程序法,从法学理论到司法实践,作者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视野开阔,富于创见。虽然全书围绕着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及制度,但无论是从研究方法还是内容而言,都并未被学科的划分所束缚,而是在各种研究方法及各学科门类之间游刃有余。

    • ¥89.15 ¥181.3 折扣:4.9折
    •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及运用 蔡小雪 人民法院出版社【正版】
    •   ( 1 条评论 )
    • 蔡小雪 /2006-12-01/ 人民法院出版社
    •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及运用》系作者通过参与起草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及对该《规定》适用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总结,对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及运用进行的系统梳理。全书详细地介绍了《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起草背景,分别从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规则、提供证据的要求、调取和保全证据、质证、认定证据规则中的基本问题、有关认定证据关联性和合法性的规则,有关认定证据真实性的规则等方面结合具体实例对该《规定》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该《规定》适用中所应注意的问题及《规定》中疏漏的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及运用》是作者多年行政审判工作中思考以及实践的结晶,在《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施行4年后,对该《规定》适用过程中疑难问题的分析、解决思路

    • ¥72 ¥155 折扣:4.6折
    • 公益诉讼的理念与实践【正版书籍,满额减】
    •   ( 0 条评论 )
    • /2010-02-01/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公益诉讼的理念与实践》秉持“通过个案推动法治”的宗旨,择取涉及政府信息公开、公务员报考资格、公民环境权、反性别歧视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国内外典型公益诉讼案件,通过对这些案件的分析,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公益诉讼的内涵、公益案件的选择标准、公益案件的诉讼技巧以及公益诉讼和公共传媒的关系等对当前中国公益诉讼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希望《公益诉讼的理念与实践》的案例能为您的理论研究或诉讼实务提供参考,更希望《公益诉讼的理念与实践》成为公益诉讼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引玉之砖。

    • ¥67.3 ¥285.7 折扣:2.4折
    • 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研究【正版书籍,满额减】
    •   ( 0 条评论 )
    • /2009-08-01/ 厦门大学出版社
    • 《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研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的内涵、历史发展、类型划分等进行了详细的探讨,阐明了各国的诉讼第三人制度类型,对两大法系国家之间、大陆法系国家之间诉讼第三人制度的立法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研究》对我国诉讼第三人制度的类型划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做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论述和评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和论证了重构我国诉讼第三人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理念环境、现实路径和具体方案。诉讼第三人是民事诉讼中一个重要而又独特的诉讼当事人制度,与民事诉讼模式、诉权、诉讼目的、既判力等诉讼理论和制度密切相关,对于解决涉及多重法律关系、多方主体的复杂性纠纷,实现纠纷解决的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研究》认为,民事诉讼第三人

    • ¥66.4 ¥283.9 折扣:2.3折
    • 进退之间:证据不足不起诉实务研究【正版书籍,满额减】
    •   ( 0 条评论 )
    • /2017-12-01/ 中国检察出版社
    • 《进退之间:证据不足不起诉实务研究》主要从证据不足不起诉的基本内涵入手,分析了这一制度赖以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和体现的价值理念,又从无罪推定、罪刑法定、证据裁判、诉讼经济等视角检视证据不足不起诉制度,以更加深入理解证据不足不起诉的价值,为贯彻该制度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同时特别关注了现存立法中公诉证据标准对证据不足不起诉运用的影响。我国基本上采用审判中的定罪标准作为提起公诉标准,但出于检警关系、检法关系等因素的考虑,若干证据充分性存在争议的案件被起诉、留有余地的判决始终存在,其中不乏误判。这其中的原因包括庭审方式、证据规则、舆论影响、外部干预等多种因素;通过对证据不足不起诉的类型化实证分析揭示出我国实践中存在证据不足不起诉与其他类型不起诉替代使用、部分证据不足案件依然被提起公

    • ¥70.8 ¥292.7 折扣:2.4折
    • 诉讼精细化:要件诉讼思维与方法 段清泉 著 中国法制出版社【正版保证】
    •   ( 0 条评论 )
    • 段清泉 著 /2021-08-01/ 中国法制出版社
    • 本书作者以要件诉讼理论为基础,总结相关理论及实践经验,创建了律师处理案件的要件诉讼九步法。要件诉讼九步法主要从律师视角,以查找请求权基础为先导,以证明责任划分为枢纽,以要件事实理论为支撑,将律师代理案件的思路分解为具体的九个步骤,并标准化、结构化地展现出来,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操作简便,有助于律师体系化、精细化地适用法律,实现律师代理工作的逻辑化、结构化、标准化,对于律师厘清代理思路、制定诉讼策略、把握诉讼流程具有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 ¥76 ¥179.37 折扣:4.2折
    • 集团诉讼问题研究【正版书籍,满额减】
    •   ( 0 条评论 )
    • /2005-10-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集团诉讼问题研究》是部系统研究集团诉讼问题的专著,由四个部分构成。在理论上分析了现代集团诉讼的功能和意义;通过比较法考察和分析,指出各种集团诉讼模式的利弊及其运行的社会条件及移植的可能;以实证方法揭示了我国目前群体性诉讼的实态及法院的司法政策和实务,并针对其中的问题以及法学界和社会的批评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集团诉讼问题研究》的最终结论是,就我国社会实际而言,解决群体性纠纷的途径并非集团诉讼,而应该更多地从替代性机制着眼,建立一种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司法体制的改革完善,集团诉讼制度将会发挥更为积极和重要的作用,而与此同时,多元化解决机制则将作为其前提和基础与之相伴,并将协商和解、和谐共赢、公平正义、经济快速的理念和价值奉行始终。

    • ¥62 ¥275.1 折扣:2.3折
    • 刑事裁判思维模式研究【正版书籍,满额减】
    •   ( 0 条评论 )
    • /2007-04-01/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刑事裁判是一个法律问题,而裁判过程是一种心理过程,所以刑事裁判的运行涉及心理学与法学两个领域,是法律心理学研究的合适议题。本文正是以法学与心理学的双重视角来探讨这一问题。在心理学的视野中,刑事裁判思维仅仅是法官处理刑事案件的一个心理加工通道而已,案件事实与法律从人口处进去,经过思维通道的加工,最后输出裁决。所以,研究刑事裁判的关键就是要研究“加工通道”,并考察“事实”与“规范”在加工通道中是否能够保持原貌。从法律的视野看,法官裁判的任务就是作出裁决,并且保证裁决具有正当性与可预期(客观)性。作出裁决的过程在心理学家看来就是法官“发现”一个案件答案的过程,发现答案的过程如同科学研究中提出假设的过程,在科学研究中要想让假设成立必须经过验证,同理,要想保证案件的“答案”必须经过检

    • ¥62.5 ¥276.1 折扣:2.3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