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力求从专业背景审慎反思,总结近年教学和研究成果,对国际商法的体系框架进行整合,反映国际商法动态,加强图片(包括示意图)和表格的使用,提供丰富、前沿、更加贴近真实生活的实例以助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本书运用历史考察、比较分析、价值分析、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以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中心线索,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一国际条约的谈判和发展历程,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所派生的国际法文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评介,揭示了气候变化问题对国际环境法、国际环境关系的潜在影响。而且,本书客观地介绍了国外的气候变化政策和立法,并分析了国外的气候变化政策和立法对我国的启示与现实意义。最后,本书分析了我国的气候变化政策以及立法现状和主要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和建议。
《国际法研究(第2卷)》为连续性出版物《国际法研究》的第二卷。共有学术论坛、前沿动态、百家评论、书评、信息综述5个版块,《论中国国际私法领域司法解释与立法的耦合》《中国公民双重国籍问题研究》《我国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试论国际海上武装冲突法研究的必要性。
自欧盟(欧共体)成立以来,成员国在该区域内的刑事合作已经发展了50多年。对于成员国而言,刑事法律具有文化、地域与历史等方面的诸多特性,主权国家刑事法律制度无法有效应对严重跨国犯罪的冲击。因此,欧盟及其成员国通过逐步加强彼此间的刑事合作机制,利用多种方式应对上述挑战。《欧盟区域刑事合作进程研究》着重论述欧盟区域刑事合作机制的发展历程,在分析欧盟一体化背景下的刑事合作协调机制中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答案。本书由马贺博士著。
《国际经济法:理论·实务·案例》内容完整,编排合理。本教材共分十一编:国际经济法总论、国际货物贸易法律制度、国际服务贸易法律制度、国际技术贸易法律制度、电子商务的法律规范、国际贸易管制的法律制度、国际投资的法律制度、国际货币金融法律制度、国际税收法律制度、国际经济组织法律制度以及国际经济争议解决的法律制度,力求涵盖国际经济法学领域的各主要分支或门类。在体例安排上,本教材与以往的一些国际经济法教材也有所不同和突破,例如,将传统上服务于国际货物买卖的运输、保险、支付等制度从国际货物买卖法部分中剥离出来,纳入国际服务贸易法律制度的体系中。
提单实践中遭遇难以逾越的田境——无单放货。本书从我国各法院审理的153个无单放货案件判决出发,就无单放赞所涉理论与实务问题,从不同视角进行法律透析,指出提单是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凭证,不能将非运输领蛾所具有的提单属性适用于海运环节,承运人与提单持有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形成法定的提单关系,承运人无单放货应对提单持有人承担违约责任。在记名提单项下,仍具备提单的提货凭证的功能,应坚持记名提单凭单放货。同时,在航运实践所出现的提贷保函.应承认其相对有效性,并区分导致保函无效的不同原因,确定相应的民事责任。提单持有人是无单放货诉权主体,以占有提单和合法受让提单来识别提单持有人身份。承运人在无单放货案件中存在诸多抗辩事由,应依法合理剖析承运人责任例外情形,且认真对待和处理无单放货的追偿
本书针对国际收支申报中的常见问题汇总进行解答,具性、可靠性、真实性,是从事国际结算业务人员的工具。
直面欲将毁灭整个人类的环境危机,我们有了深刻认识:与“和平、发展”一样,“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新主题。这一世界新主题要求我们必须采用新观念、新规则以规范人们的环境行为。“国际环境法”由此应运而生。作为新学科的国际环境法是关于国际环境问题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是主要调整国家在国际环境领域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规章制度,是国际法的新领域,而不是环境法的国际适用更不是环境法的一个部分。《国际环境法(修订版)》从探讨国际环境法的产生切人,就国际环境法的主体、渊源、基本原则等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结合国际环境法的发展趋势就其具体领域如土地、大气、水资源、森林、海洋、公域环境以及环境与贸易、环境与军事等进行系统论证。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总论对前述国际环境法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
《高等院校文科教材:国际民事程序与商事仲裁法》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的一本,该书对国际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民事诉讼地位、管辖权、诉讼中的证据、国际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国际商事仲裁、仲裁协议、商事仲裁的审理程序、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等内容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