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政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金一南将军全新著作。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一代一代人铸就的中华之魂。深刻解读新中国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力量,倾心讲述中华民族重要历史进程中的中国故事,回答“为什么是中国”这一历史之问,为党和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激励。 全书以甲午中日战争至21世纪世界新格局形成之间的历史事件为研究材料,深入剖析近现代初期破碎山河中的世道人心,回顾岐路惶恐间的挣扎徘徊,阐释共产党人的伟大历史自觉,解读抗战胜利的能量密码,钩沉中国崛起征途中的博弈较量,历数改革强军的挑战与机遇,瞻望世界格局的未来走向。以广阔全面的视野、一以贯之的犀利文笔、磅礴激昂的气势,向读者生动客观地阐述了中国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的辉煌道路。
延安十年,中国共产党人何以赢得民心,赢得天下?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命题,掩藏着丰富的思想智慧,也是一个具有非常现实启发意义的社会话题。《延安缔造》用开放的眼光,纪实的手法,在坚实丰富的历史资料基础上,选择普通读者乐于接受的叙述方式,全方位展示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精神魅力、文化活力和社会影响力,揭示中国共产党人在局部执政环境下的政治智慧、经济政策、道德情怀和文化创新能力,再现两代人对士地的深情,对祖国的热爱,对理想的追寻,对社会的责任。重塑延安革命精神传统,激励当代,启迪后鲲。 《延安缔造》由朱鸿召所著。
《协商建国:中国民主1949》独家完整记述了新中国建立的政治运作过程——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五一口号”,实施“军事南下,政治北上”,加快解放战争进程,想方设法“迎接”国统区及香港地区的民主人士,突破国民党的“堵截”,到解放区召开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始末,再现了国共两党围绕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讴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各界人士的相互合作。 《协商建国:中国民主1949》的写作修改历时十余年。作者采访了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国家安全部等机关,采访了童小鹏、罗青长、周子健、刘昂、罗涵先、张克明、司徒丙鹤等百余位首届政协亲历者及李济深、张澜后人等: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文献资料。 史实翔实,
《贞观政要》的作春是唐代史学家吴兢,全书10卷40篇,8万余言。作于开元、天宝之际,是一部以记言体为主的政论性史书。全书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徵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作者从古今借鉴的意图出发,将君臣问答、奏疏、方略等材料,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诚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使这部著作兼史实与政论性子一身。既是贞观之治的历史写照。又蕴含着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 孔思明编译的《贞观政要诠解》一书。在参阅不同版本的《贞观政要》基础上,含英咀华,去粗取精,分剐从原文、译文、注释、史鉴新得四大方面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解读。我们力图用现代人的思维与视角.从李唐王朝恢弘
有效的减贫治理是如何在中国政治中实现的? 贫困村庄是如何在中国的减贫治理中被唤醒的? 如何增强村庄的政治动员能力和集体行动能力? 县乡干部为什么能在脱贫攻坚中焕发出政治活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乡村基层政治中如何生长? 为什么我国拥有超出外界想象的治理能力? 本书以融通中外的话语方式,分析了中国县域减贫案例中体现出来的“中国之治”。作者基于对山西省岚县村庄的三次深入调研,以前沿政治学者的理论视角、深入浅出的生动语言,剖析了中国减贫治理在村庄、县域和 层面所体现出来的政治过程,不但可以让中外读者深入理解中国治理背后的细节,也有力回应了西方政治学界提出的前沿问题。 这是一本少有的既具有大众传播力又能对外开展严肃学术对话的中国减贫研究著作。
本书是一本介绍清廉中国建设的专题论文集。作者从清廉中国理论建设参与者的角度,剖析了各地在廉政建设和纪律建设方面的好做法、金点子。梳理了我国反腐败建设层层推进, 终提出建设清廉中国目标的历程。书全书分为五个板块。第一部分总体介绍了 确立清廉中国作为反腐败 战略的历程、目标和实现路径。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反腐败和廉政运动历史起源和各个发展阶段。第三部分介绍了近年来 在党内监督和 监察体系建设方面的进展。第四部分论述了党的纪律和政治纪律之间的牢固关系。第五部分探讨了廉政建设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