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学习小组”的评论文章的合集。这些文章以抽丝剥茧的分析为特色,阅读量大多达“10万+”。 本书以“透视基层”为主题,分析了基层乱象、微腐败和基层负担重等热点问题,并对基层干部如何作为、基层改革如何进行提出了独到见解。 本书以小见大,基于新闻案例和实地调查材料,剖析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痛点,力图呈现中国之治在基层的复杂实践。 本书真实再现巨变中的基层实践,揭示基层运行规律,从中发现真问题,并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思路和办法。
1999年5月7日,美国和北约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三人遇难、二十多人受伤、大使馆被毁。这是人类文明史上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野蛮时间。本书作者潘占林时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以亲历者的身份,从使馆人员自救的指挥者的视角,用白描和写实的手法再现了炸馆事件的前前后后…… 北约对南联盟大打出手。北约公然轰炸中国使馆:不是间接轰炸,是直接轰炸。轰炸使馆的行动是如何进行的?那一颗针对大使的炸点缘何未炸? 是误炸还是故意:炸馆事件解析。本书将为你一一解开这些疑惑。
从“中南海专家讲座”制度的建立,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上对专家学者建言的重视,不难看出,在政府与学界、政治与知识分子之间,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正在形成,并逐渐制度化。这种变化根源于执政党的成熟,也与知识分子对中国现代化之路复杂性的认识更趋理性、建设性有关。本书以第一手的权威资料和大量采访亲历,忠实地反映出这些专家学者的思想成就,从其个人的“呼吸”中可以体悟到国家运行的大气息。
本书收录了凤凰卫视首席时事评论员阮次山先生对国际风云人物进行专访的文章。全书涉及的专访对象都是全球“最关键、最前线、最敏感”的权倾一时的掌权者,从性格坚韧的普京到“誓不屈服”的阿拉法特,从果敢坚毅的鲍威尔到沉着冷峻的梅加瓦蒂……他们影响及决定着整个国际局势的变化与发展。从书中您可以领略到这些大人物的风采。阮次山先生在采访过程中纵横捭阖,用看似浅显的提问挖掘出重大事件背后蕴含的玄机,采访双方的机敏与智慧历历在目。
世界各国之间的舆论博弈赛日益激烈,新闻现场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围追堵截,作者驻美八年对此了然于胸。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此,作者结合八年驻美报道经历和大量政治人物专访经验,定量分析了数百篇西方媒体涉华报道,解构西方媒体的话语体系,揭示了西方塑造和抹黑中国的手法,并通过回顾与西方专家“南海辩论”现场,分享专访基辛格、克里、赖斯的幕后细节等新闻现场,让读者感受媒体现场的短兵相接、唇枪舌剑,窥见西方叙事的虚伪与偏见。 最后,作者对于中国的发声方式,以及对抗西方话语、构建中国话术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思考,比如用西方熟悉的表达技巧,讲述中国故事。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中国和西方的对话常态,并且能够举一反三,感受世界各国之间的话语权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