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胡耀邦文选》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发行。 这部文选,收入了胡耀邦同志1952年5月至1986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77篇,约49万字,包括文章、讲话、报告、谈话、批示、书信、题词等,相当一部分是首公开发表。这些著作集中反映了胡耀邦同志为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贡献和提出的重要思想观点,集中反映了胡耀邦同志信念坚定、心系人民的高尚品格,实事求是、勇于开拓的探索精神,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 《胡耀邦文选》的出版发行,对于广大干部群众深入了解胡耀邦同志的思想业绩和革命精神,深入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
列宁在流亡国外的生活中,除了关于本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还密切注视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揭露这场大战的帝国主认性质,说明大战所引起的国际社会主义运行的分裂。本卷中有许多文献涉及这方面的问题。 本卷收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前列宁给列·波·加米涅夫、格·叶、季诺维也夫的信件、电报甚多。列宁就党务,尤其是编辑出版党的报刊、参加社会党国际的活动等问题同他们通信,他们是列宁当时在国外开展革命活动的得力助手。需要交代的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一些重要革命活动长时期不为苏联所提及。本卷所载列宁给他们的信件有助于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
《百战奇法》,又名《百战奇略》。约成于北宋末,清人伪托明人刘基著,是“中国古代十大兵书”之一。本书以《武经七书》等古代兵法为依据,以五代前的战例相印证,将战争诸方面概括归纳为100个题目,分条论述战法。指出“用兵之道,以计为首”,对军事斗争中的对立统一关系,诸如强与弱、众与寡、攻与守、进与退、胜与败、安与危、利与害等,分篇立论,对比分析,说明相反相成的道理,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该书简明扼要,事理结合地论述用兵之道,颇具特色。
SUMMARY
《毛泽东民族工作文选》收入一九三八年十月至一九六三年九月期间,毛泽东关于民族工作的讲话、谈话、电报、书信、批示等,共一百五十五篇。其中有一部分文稿是首次公开发表。编者对收入本书手稿以及电报、书信、批示的抄件,只订正有误的文字和标点;对讲话、谈话的记录稿,只作技术性的整理。每篇文末的刊印说明,注明了所据版本或稿本情况。为方便读者理解正文,作了简要注释。人物注释,一般只注当时的任职。注释排印在每篇文稿的后面.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孙膑兵法》、《尉缭子》、《三略》七部经典军事古籍。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军事文化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本书是作者肖殿荒在多年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包括《资本论》解说和《资本论》研究两大部分。《资本论》解说部分对《资本论》、二卷的有关背景、结构与体系基本内容顺次进行解说,分为二十讲:马克思与《资本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结构与体系、内容及重难点;劳动价值北;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理论;生息资本理论;地租理论;各种收入及其源泉;《资本论》第三卷增补。本书解说的原则主要是两个“兼顾”:一个既要对《资本论》理论内容进行全局性的介绍,又要突出重点,不拘泥于面面俱到、体例等形式,讲求学效率;二是既要力图忠实于《资本论》原意,桑 自党克服以断章取义的马克思语录待人的本能倾向。《资本论》研究部分分析了《资本论》体系中
《胡锦涛文选》收入了胡锦涛同志在1988年6月至2012年11月这段时间内具有代表性、独创性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文章、信件、批示等242篇,很大一部分是一次公开发表。《胡锦涛文选》生动记录了党的十六大后的10年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依靠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提出的重大理论成果,全面展示了科学发展观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好教材。 《胡锦涛文选》内容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
《孙子兵法》由“兵圣”之称的孙武所著,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兵书之一。《三十六计》是古人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国民阅读经典: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将两者合而为一,有最本真的原文,并对原文进行注释和讲解,通俗易懂,简洁生动,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感受和思想冲击。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吴孙子》《孙武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现存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载孙武以兵法13篇见吴王阖闾。《汉书 艺文志》著录《吴孙子》为82篇,图9卷。其后历代著录虽卷数不同,但皆为13篇。今本13篇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n 该书总结了春秋末期及以前的战争经验,揭示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军事规律,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致人而不致于人”等,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并形成了系统的军事理论体系。后被称为“兵经”,备受外推崇。 n 《孙子兵法》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又传入欧洲,有日、法、英、俄、德、意、阿拉伯等语种的译本流传。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