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吉通书》共二十九卷,主要为择吉、选日之用。其主要内容有:时宪历法,前朝历法,二十八宿度数,太阳过宫。十一曜临山,恩难生克理论,奇门遁甲一千零八局,内注吉凶遁格。集前贤诸家贵课,斗首吉格,附选择造葬验课。集六十年二十四山修方造葬年家紧要吉凶神煞定局。集修方造葬六十年二十四山修方造葬月家紧要吉凶神煞定局。集二十四山修方造葬年月日时吉凶神煞定局。集修方造葬二十四山罗经秘旨,天地人盘分金,开门放水吉凶定局。集出入、行藏、上官、赴学、纳聘、嫁娶及凡百等项,各条分类注解注明。《象吉通书》实用性强,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
《皇极经世书》共十二卷六十四篇,宋邵雍撰,以元、会、运、世四个概念推演历史演变与兴衰,起于帝尧甲辰终至后周显徳六年己未,兴亡治乱之迹皆以卦象推之,因取法乎周易 元亨利贞 之方,故有 易外别传 之称。实际上是我国古典时代的 历史哲学 。首六卷《元会运世》凡三十四篇,次四卷《声音律品》凡十六篇,次《观物内篇》凡十二篇,末《观物外篇》凡二篇。前六十二篇是邵氏自著,末二篇是门人弟子记述。其中《观物篇》实乃邵雍之哲学、易理、历史学的理论大纲。朱熹极为推崇此书,说: 自易以后无人做得一物,如此整齐包括得尽。 甚至言: 康节(邵雍)易看了,却看别人的不得。
命理学是一门传统的预测学,本身具有较完备的理论架构,并且具备千年的传承与实线。到了当代,命理学的研究与实践,在很多方面与现代的科学知识进行融合,正在不断地完善、发展自身。尤其是近几十年,命理学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比如对吉凶应期的研究,对复杂的心理变化的研究,对各种疾病、伤灾的研究,对命理风水的研究等。命理学,己经由过去简略、模糊的预测方式,逐步过渡到较为精准的预测方式,从而对我们的人生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书从基础知识开始,以实例的形式,详细讲解生克制化的各种作用规律,揭示重要的预测核心原则以及秘快心法。
1. 以 日本大谷大学藏刻本 为底本,参校 续藏经本 ;2. 书前有一篇 整理说明 ;3.《成唯识论》原书分十卷,故《证义》也是十卷,另卷前有王肯堂的一篇 自序 ;4. 十卷主体内容体例为:《成唯识论》原文,王肯堂的 证义 ,脚注中的 校证 文字;5. 整理工作包括:标点,校勘,根据文义细分段落,人名下加横线,尤其是考证出 证义 所引用的各种经论和前人著述及在现行本中的页码,此项考证工作量极大,也只有经过此考证才能展现出《证义》是晚明唯识学的集大成之作。
《知识意志讲稿》 这门课程的源头来自尼采的谱系学和权力意志,正是尼采提出了 谁在说话?谁有权利说话?根据何种仪式说话 的问题,使福柯的研究方法跳出了形而上的阴影。知识意志不是世界的原动力,它贯穿于历史进程里的一个个事件。将近半个年度的讲座或是授课旨在解释何为福柯眼中的知识意志,旨在重现知识意志的发展史,从亚里士多德,到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福柯考察古希腊的哲学话语、政治经济制度与司法实践的变迁,回望希腊文明的光芒,在知识考古学里发掘 知识意志 的时代遗迹与谱系。由此福柯引出真相问题。真相不是多样化现实里的单一或是多项选择题,真相是两者取其一的结果,真或是假。即使是在俄狄浦斯王探案风格的扑朔迷离剧情中,真相也早已由神谕宣示,一切的步骤都是在于印证先知的预言,结果同样是预言真假的选
《哲学导论:综合原典教程(第 11 版)》是一本扣人心弦、深入浅出、详略得当的导论,它专注于哲学中的核心问题,以及回答它们的多种方式。作者们将哲学史中重要文献的关键章节与时下哲学中的选段相结合,在澄清文本的同时,还提供了带有自己详尽评述和解释的语境。选文横跨 2500年,从为人所知的*古老的断章残篇,到*前沿的当代文段一应俱全。章节以话题为线索编排,呈现出多重视角 包括分析的、欧陆的、女性主义的和非西方的观点 并穿插着重要哲学家过往的作品。
2004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版,2023年崇文书局第二版。本书分别介绍了十九世纪德国重要的非主流哲学家,对我们了解现象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了解现象学的特征多有助益。 编 黑格尔时代的反思辨思潮 ,介绍了自由主义思想家威廉 洪堡、施莱尔马赫,被遗忘的现象学先驱弗雷斯,以及贝内克和布尔察诺。第二编 黑格尔之后到普法战争之前(1831 1870)的德国哲学 ,介绍了特楞德伦堡,科学唯物论的几位代表人物,叔本华,基尔凯郭尔,以及现象学先驱洛采。第三编 普法战争之后的德国哲学 ,介绍了新康德主义的诞生及其发展,以及与之同时期的科学主义和唯科学主义的反对者,后介绍了对海德格尔影响很大的狄尔泰。 附录介绍了现象学运动的发展和现象学对20世纪西方哲学的影响。
本书是一部解读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评论文集,收录了十三篇国际顶尖的哲学学者的原创文章,按照原著章节顺序逐一解读,旨在为这部影响深远且艰深的哲学经典提供全面深入的学习研究指南。全书对原著每一部分的重要问题作做了独到的分析,也从整体上揭示了各部分的作用及内在联系。本书罗列了丰富的参考文献和进阶阅读书目,为读者进一步研究《精神现象学》提供了资源和便利。
本书系 神经科学与社会 丛书之一种。是什么让我们感到快乐?又是什么让我们感到悲伤?我们怎样才能感受到热情呢?是什么让我们充满了欲望、愤怒、恐惧或温情呢?传统的行为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还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本书主张理解大脑的演化是解开大脑工作机制之奥秘的关键点之所在,所以作者对从啮齿动物到人类的哺乳动物的行为和机能解剖做了详尽的比较研究,并提出了极具洞察力的理论,从而解释了动机、情绪和自动反应的皮层下操作平台与后来演化生成的新生事物 皮质之间的关系。书中对寻求、欲望、愤怒、恐惧、关爱、忧伤和游戏等基本情绪如何引导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的情感生活提供了一种易于理解的解释。
本书结合考古学、古文字学和历史文献材料,对商、周两代的不少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内容涉及上古 龙 形象的来源,商代图腾的来源,商代对凤、虎、鸟等动物的崇拜, 天帝 的概念,商代礼器上的人面像,商代 五色 概念的形成,商周 道 一字的本义及演化,等等。作者选择以殷商文明作为中国上古史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段,一方面以殷商文明为 终点 来考察某些具有超越性意义的造型之形成,另一方面,又以殷商文明为 出发点 ,考察殷商时代人们的不少观念在两周时期的演化,以及在春秋战国时期被思想化、哲理化的过程,为数千年来一直影响中国社会的许多重要的思想观念找到了上古的源头。
1921年,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 1951)在《自然哲学年鉴》期刊上发表《逻辑哲学论》(德文)。1922年,奥格登(C.K.Ogden,1889 1957)将此书翻译成英文,并以德英左右页对照的形式由英国Routledge图书公司出版单行本,书前有罗素撰写的 导言 ;1933年出版修订第二版,以后各版都是对第二版的重印。本次影印的是1960年的第8印次本。
陈献章诗文有《白沙先生诗文》和《白沙子全集》多个刊本,这次整理,取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何九畴编刻《白沙子全集》(香港:白沙文化教育基金会,一九六七年影印本)为底本,之前高简等人在明嘉靖十二年(1533)编刻的《白沙子》较为完善,何九畴的祖先何熊祥于明万历四十年(1516)在高简本基础上增加 补遗 一卷,后出转胜,何九畴在此基础上又远近搜访,重新编次,刊行面世,是诸本中为完备的刻本。中华书局曾在一九八七年七月出版过《陈献章集》,收入其 理学丛书 中,所采用的底本也是何九畴康熙四十九年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出版繁体竖排本,增补了文三十余篇,诗三百六十余首,共计三百九十余篇(首),编次上模糊不清的地方加以厘定并说明。此次《陈献章全集(简体增订本)》主要增加了一个参校本,即天启元年王安舜刊本,
本卷收录的三个文本《对我的哲学体系的阐述》《基于哲学体系的进一步阐述》《动力学进程演绎》均出自谢林主编的《思辨物理学杂志》,这份杂志在当时影响巨大,标志着谢林与康德-费希特传统的先验-主观唯心论告别,向着从 者 出发的大全一体体系迈进。在哲学史上,这也是所谓的 唯心论 出现的标志性著作。 这三个文本共同构成了谢林著名的 同一哲学 的基本框架和结构,也构成了同时代人和后世理解谢林的基本材料。无论是费希特还是黑格尔的谢林批判,所依据的都是本卷中的两部《阐述》。因此它们是理解德国唯心论发展内部争辩史的重要材料。诸如 黑夜里的牛 这样的著名批判,就是针对这两部《阐述》的。 此外,谢林在这两部阐述中的一个亮点,就是结合开普勒定律,提出了在同一哲学框架下的 天文-地理学 理论,以对抗牛顿的 机械-还原论 传统
罗素一生著作等身,有许多名著流传,《西方的智慧》是罗素名著中的名著。罗素写完著名的《西方哲学史》之后意犹未尽,认为有必要写一本以哲学思想发展为主线的概观的西方文明史。《西方的智慧》是继《西方哲学史》后研究、探讨西方哲学史的又一部力作,不能将前者视作《西方哲学史》的简本。在这里,罗素极尽提要钩玄之能事,以大家之手笔,简洁明快地勾勒出西方哲学史之流变。而且,罗素始终将哲学史放在社会、政治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故其叙述具有凝重的历史感。正如这本书稿的副标题所示,在自希腊城邦政体以来,迄于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政治等大背景下,探讨整个西方文明演进的脉络,旁及科学、宗教、经济、文学乃至社会习俗。此书完成后,罗素在助手的帮助下,在文中插入394幅图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大量的表明哲学思想
1908年,英国古典学家、数学史家希思(Thomas Heath,1861 1940)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其从古希腊文翻译的《几何原本》英译本,并附上了译者大量的评注,1926年推出修订本。1952年,大英百科全书出版社推出的著名丛书 西方世界的伟大著作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第11卷,依次收录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阿基米德著作集》,阿波罗尼奥斯《圆锥曲线论》,尼科马霍斯《算术入门》。其中《几何原本》的原文即是依据剑桥大学出版社希思的英译本重新排印的,而不收希思的大量评注。本次影印依1952年百科全书版,因为该版就只有《几何原本》的经典原文;而希思的大量评注对一般读者来说,价值不大。陕西科技出版社兰纪正、朱恩宽和商务印书馆张卜田的汉译本都是依希思的英译本转译。
.
克里普克在本书中较为完整地探讨了其学术生涯中涉猎的多重主题:因果历史指称理论、知识定义、空名与虚构实体、摹状词理论、第一人称、从言和从物信念等等。克里普克凭借自身扎实的现代逻辑功底与敏锐的眼光,投身于哲学经典问题的历史洪流中,与弗雷格、罗素、诺齐克、蒯因等人对话抑或交锋,对已有论争中的核心概念作出直击要害的澄清,也从过往话语中开辟新的理论可能性加以深挖与重构。克里普克的诸多论述具有难以忽视的原创性,拓展着当代哲学与逻辑学研究视域,以及我们思考、理解、观念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