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望之巅(精)》是二十世纪著名哲学家E.M.齐奥朗的初试啼声之作,写于作者饱受抑郁症和失眠症困扰时期。齐奥朗在其中对种种形而上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主题涉及荒谬、异化、抑郁、失眠、爱情、狂喜、苦难、贫穷、善恶等。本书以一种新奇的、抒情的、反体系化的哲学风格,奠定了齐奥朗的创作基调,作为这位现代哲学家的思想源泉,意义重大。《在绝望之巅(精)》既是齐奥朗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非常受欢迎的作品,精致的散文语言、断章体的创作形式和悲观的哲学思想结合,表现出荒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态度,对西方知识界产生了极大影响。
本书聚焦于柏拉图的经典篇章,使其经典理论遗产再次进入当代大众视野。柏拉图(Plato)之所以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目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有如此多的著述,或者是他的许多思想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而更在于他写作的方式。作为一位作家,他的创作魅力体现在其众多对话内容所反映出的巨大艺术造诣,以及其中所掺杂的大胆理念上。他试图感染他的读者,并将他们争取到富于哲学追求的生活道路上。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时至今日柏拉图仍然为人们所关注——任何一位抱持审慎态度阅读其著作的读者,都会在掩卷之后有所改变。柏拉图是欧洲思辩思想的奠基人。他是第一个对现实和价值的基本范畴进行全面而严谨的研究的西方作家,很少有哲学家能逃脱他的影响,或与他作品的深度相匹敌,他的许多作品具有非凡的戏
本书介绍了拉康的主体性理论。在后结构主义思想家宣布“主体死亡”的浪潮中,作者逆流而上,探讨了作为一个主体诞生的意义,带领读者一步步进入拉康的概念体系,解释了一个人如何成为主体——导致精神病。本书清晰地引导读者穿越拉康理论的迷宫,将他者、对象、作为语言结构的无意识、异化与分离、父性隐喻、享乐和性差异等核心概念拆解开来,结合拉康在临床上的关注点来阐述他的理论,提供了迄今为止对拉康作品最平衡、最精密、最有洞察力的见解,特别适合入门者阅读。
当人生陷入困境,不妨问一句:哲学家塞涅卡会怎么做? 如何处理和时间的关系 如何克服担忧和焦虑 如何战胜困境 如何在困难和特别财富中生存 如何保持真实并为社会做贡献 给悲伤留一席之地 …… 斯多葛主义是两千多年前古罗马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斯多葛哲学崇尚理性,注重培养人的内在品格,以应对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塞涅卡被认为是斯多葛学派最有才华、最人性化的作家,他教导人们自由而有目的地生活。他历久弥新的作品,是一百多封写给朋友的书信《斯多葛主义者来信》,阐述了如何应对逆境,如何克服悲伤、焦虑和愤怒,如何将挫折转化为成长机会,如何认识友谊的真正本质等重要人生议题。 《与塞涅卡共进早餐》是第一本介绍塞涅卡哲学思想全貌的指南。在这本书中,大卫·菲德勒结合当代人的生活,深入阐释了塞
本书由安斯康姆和冯·赖特从维特根斯坦去世前一年半内写下的若干个手稿选取而成,集中讨论“确定性”问题。 这是一本深刻、有趣,甚至风趣的书,“带有一种引人注目的美感和深刻性”。 “确定性就位于语言游戏的本质之中”,那些具有确定性的命题好像构成了一个幕后的、隐秘的、无形的框架(或枷锁),它提供了框架,但又以这个框架制约着我们。它让我们呼吸,但又让我们只能这样呼吸。
爱比泰克德(约公元50至60年-135年前后)出身奴隶,自称“跛脚老人”,却成了古罗马斯多葛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世时,哈德良大帝曾经登门拜访;他去世后,尼采、梭罗、爱默生、夏目漱石……都是他的忠实读者。这位传奇哲学家的思想,一言以蔽之,就是怎样正直、充实、自由地生活。本书精选爱比泰克德的27条箴言,由日本上智大学哲学系教授荻野弘之解读,更有新锐画手Kaori Yukari姐妹为每则箴言绘制的、结合爱比泰克德生平经历的漫画。希望可以帮助读者轻松地理解这位先哲的智慧,真正享有“好好生活”的幸福。
本书是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素的一部随笔集,分为工作、教育、爱情、社会、文明五个部分,展现了罗素对个人和社会问题的广泛关注及其广博的学识。罗素强烈反对现代社会人们的超负荷工作,他认为,人类要过上幸福生活并实现全部潜能,不是通过更努力或更聪明地工作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利用闲暇的非凡力量。在本书中,他还为“无用的”知识作激烈的辩护,他推崇冷静思考和自由探究的美德,认为传统的财富积累是一种文化和道德贫困。这些文章虽然写于20世纪30年代,距今已快一百年,但对当今的读者仍然具有深刻的启迪价值。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对当代信息化社会的哲学反思。今天,我们居住的不仅是地球和天空,而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界,信息主导着我们的生活。韩炳哲对信息社会的批判使我们了解到我们的信息和通信狂热的后果。现实的计算机化正在大规模地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关系。韩炳哲的新文章围绕着世界的非事物化。他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既发展了智能手机的哲学,又对人工智能进行了批判。同时,他转向具体事物的迷人魅力,反思当今人类在信息噪音中迷失的沉默。
爱、希望、恐惧与死亡,当你被这些人生问题困扰,请随身携带这本斯多葛人生答案之书。
生命本没有剧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即兴发挥中度过的。既然我们都是人生舞台上的即兴演员,为什么不演得更专业一点?即兴表演是一个比喻,是一种途径,是演员和音乐家几个世纪来一直在使用的技巧,是每个人可以学习和利用的生活方式,是开启正念和潜能的钥匙。本书鼓励读者在人生的舞台上即兴表演,希望读者多冒险、多尝试、多欢笑、多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
本书融合了个人经验、经典文献以及精神分析理论,证明了青春的逝去、爱人的离去、亲人的离世等一连串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丧失,都是人生必然要经历的。坦然并积极地接受它,对我们的身心成长有重大意义。内文针对一系列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丧失组成,再到接受和成长的一个过程,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很强大。对于每个人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文字中浏览,你的内心会逐渐平静。在你迷茫、彷徨、沮丧的时候不妨打开它,它会给你一个接受现状的理由,会使你很安静,也很乐于接受现实,使你不至于苦苦挣扎而苦恼不已。此书就是让读者进行自我疗愈的过程。没有丧失,就没有未来。作者引经据典用大量的哲学、精神分析学等观点来阐述,还有自己的个人经历,以及大量的经典例子进行突破你内心的障碍,为你疑难解惑。 本书分为
如何过幸福而充实的生活?如何做个好人?几千年来,我们似乎都为这两个问题所困扰。爱比克泰德终身都在思考的便是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爱比克泰德意识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会遇到的各种困境。他用毕生的心血,为身处困境的人们勾勒出了一条通往幸福、满足和宁静之路。他以精辟、通俗的语言,告诉人们生存的艺术、幸福的真意:人要获得幸福,关键是要学会准确感知什么是我们有能力改变的,什么是没有能力改变的;要拥抱我们自身的命运。这本两千年来影响了启蒙运动,被《思想录》的作者帕斯卡尔、《沉思录》的作者马可·奥勒留、查理·芒格等人所推崇的书,处处闪耀着独到的生活智慧,让人们在当今这个混沌的世界里找到正确的生活秩序。
古往今来,你信不信每个哲学大咖的背后都有一只脑洞大开的狗狗?狗狗思考的哲学问题,是成就这些大名鼎鼎的哲学家的关键。从西方哲学三大奠基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东方圣人孔子、兵圣孙子,再到自由主义之父洛克、启蒙运动泰斗伏尔泰、存在主义创始人克尔凯郭尔、西方现代哲学开创者尼采、存在主义的重量级人物萨特等,这些哲学大咖三观的形成,其实都依仗着他们的狗狗。狗狗看待世界的方式直接决定了哲学家理解世界的方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狗狗?这些狗狗的脑洞究竟有多大?它们又是如何认识和观察世界的?作者跟随狗狗的足迹,以独特的视角带你认识熟悉却又陌生的世界。
本书基于量子物理学的量子真空理论,提出了“零点场假说”, 探索人类的“意识”和“死亡”之谜,颠覆了人们对死亡的传统认知。作者从普通人的日常经验讲起,解释了一些常见但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并结合哲学、科学和宗教的观点,逐步深入,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意识和死亡的宏大叙事,最后在结尾指明个体生命的重要意义以及未来科学可能的方向。
【在被消极情绪和不良事物包围时,试着把自己当作一株植物】 如果你总是容易沮丧、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对自己没有信心、因人际关系而感到痛苦、总在夜里辗转反侧……说明你正在被生活中的有害事物所侵扰。与其自怨自艾,不如像照顾植物一样关爱自己。本书作者金银珠在历经过种种失误后,意识到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实则蕴含着改变人生的力量,所以化身为“园丁”,为你干枯的身心浇足水分、剪掉枯枝烂叶,让藏在内心深处的自己萌发新芽。 【118个自我成长的生活哲学,迎接一天比一天更好的自己】 快节奏的生活、繁忙的学习、压力大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正“卷”着所有人,消耗着我们的精力。本书用诗歌般的文字描绘了能引起共鸣的生活琐事,并将118个爱自己的生活哲学蕴含其中,帮你全面了解自己、摆脱不好的事物、建立正确的人际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精)》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著,本书收入了马克思恩格斯1855年1月至6月所写的政论、时评和军事文章,共计107篇。这些文章中,除恩格斯的《欧洲军队》一文发表于美国《普特南氏月报》外,其他都发表于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派报纸《新奥德报》和美国资产阶级进步报纸《纽约每日月坛报》。本卷所收录的文章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主要涉及克里木战争及其进程,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和统治阶级的对内对外政策,以及在当时条件下如何推进工人运动和群众性革命民主运动等重要问题。
本书是一部哲学人物群像著作,讲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耶拿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法国大革命之后,德国小镇耶拿成了德意志知识生活和知识精英的据点。歌德、谢林、施莱格尔兄弟、蒂克和诺瓦利斯等汇聚在这里,组成了一个思想家社区,不仅探讨科学、形而上学问题,还探讨政治和人文问题。他们不仅质疑社会传统,还决定重新思考当时的世界。他们对个人和自然的看法改变了后来人对现实的理解,为现代社会的到来做了相应的思想观念准备。
本书基于量子物理学的量子真空理论,提出了“零点场假说”, 探索人类的“意识”和“死亡”之谜,颠覆了人们对死亡的传统认知。作者从普通人的日常经验讲起,解释了一些常见但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并结合哲学、科学和宗教的观点,逐步深入,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意识和死亡的宏大叙事,最后在结尾指明个体生命的重要意义以及未来科学可能的方向。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博士论文,也是他的重要著作,奠定了他的哲学体系的根基。 叔本华认为,平常的世界由四类对象(即:现实对象;概念以及由这些概念组合而成的判断;时间和空间;人类的行为)构成,它们都是表象。充足理由律则是指,事物皆有其如其所是的理由或解释。据此,平常世界的四类对象的存在都有其根据或理由,即存在着四种必然联系,每一种都构成充足理由律的一个根,充足理由律因此便拥有了四重根。 人的行为动机被是充足理由律第四种形式,人的行为必有动机、从动机得到解释,这便通向了他的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坏)是无法估量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是非柏拉图的。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一般认为是柏拉图盛壮之年写成的,书中广泛探讨了公正、专政、独裁、民主、宗教、文艺、教育、婚姻、男女平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描绘了一幅柏拉图认为的理想的国家。因而,《理想国》不仅是西方第一部完整的政治学著作。而且在哲学享有崇高的地位,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