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选题以现代性批判为视角,从历史重构、逻辑重构和批判性对话三个方面对马克思思想展开系统研究。现代性批判是马克思思想的核心主题,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视域中以“资本”为本质范畴展开的现代性批判,颠覆了黑格尔以“理性”为核心的现代性批判范式,重建了现代性批判的规范基础,就现代性的经济基础、基本原则、根本动力、主要特征、*终出路等等方面提供了核心框架。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可以看成是现代性批判的基础存在论,而不是一种还原主义的经济决定论,马克思为现代性批判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基础,资本全球化带来的危机和困境迫切呼唤对马克思思想的重新阐释,使之焕发出新的批判潜力。
《供词与放逐》 “让我们尽情地嘲笑一切吧!”从20岁起就失眠的E.M.齐奥朗,于76岁的暮年,写下一生的自白。《供词与放逐》是其思想成熟定型后的代表作,用片段式的哲思结晶、耐人寻味的短章句,表达了一系列对于存在、生命和世界的困惑。 《苦论》 这是E.M.齐奥朗写于名作《解体概要》之后的第二部法语作品,也是他自称在法国“流传最广、最贴近自我”的作品,以其碎片化的写作,奠定了“齐奥朗风格”。精妙、简练而强烈,《苦论》拥抱碎片——没有一个思想家像他这样激烈地揭示自己。本书分为十个章节——语言、孤独、宗教、历史和音乐是萦绕的主题。在这些痛苦的嚎叫中,有一种狂躁的幽默;他的嘲笑中,掺杂泪水的痕迹。
本书讨论了柏拉图以来的哲学对爱欲的论述,涉及柏拉图、奥古斯丁、尼采、列维纳斯等众多西方著名哲学家对爱的论述,梳理了各种有关爱欲的讨论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差异,并在分析过程中,融合了对大量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评论。全书哲学和文学文本相结合,理论和具体个案相结合。在这种跨学科的讨论中,作者对一些经典文本做出了独具一帜的解读。作者提出了独到的关于爱的观点。全书表述流畅,论证清晰,见解独特。具有强烈的可读性。
维特根斯坦是天才之典范、20世纪数一数二的大哲学家。本书是浙江大学教授楼巍老师10堂维特根斯坦哲学课,一本书让你理解维特根斯坦:本书一共十讲,第一讲介绍了维特根斯坦生平及主要著作,之后九讲讲解了维特根斯坦重要思想——主要命题:“语言图画说”“语言和世界先天秩序”“不可说和显示”“私人语言的问题”等。这些话题在学界曾引起较大争议、一度成为研究热点,如此清晰的讲解,让读者多面了解维特根斯坦,一并解除对维特根斯坦的疑难。
《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将遗传学、古生物学、地质学、分子生物学及解剖学现代研究结果的许多线索编织在一起,严谨而优雅地证明了为什么说演化论不止是一项正确的理论,更是一个事实。 科学家不会轻易使用“正确”这个词,但在杰里的解释下,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在谈论达尔文学说的时候生物学家们很乐意这么说。达尔文学说是“正确”的,不是因为专家这样认为,也不是因为有什么世界观如此宣称,而是因为有不可辩驳的证据证明着这一点。关于达尔文学说有许多卓越的著作,但这一本与众不同——它使用近期新的证据,清楚、详细地解释了演化论,不容置疑。
学哲学、用哲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好传统。本书基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实践观、历史观、发展观、群众观、价值观、国家观、文化观、民族观、宗教观和科技观。力求讲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在哲学发展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在当前的发展状况及其最新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的重大指导意义。
本书对马克思经济哲学展开深入的微观研究。首先用文献实证、思想史实证和社会历史实证方法确立基本事实——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中存在经济哲学。其次,基于马克思经济哲学以四种形式存在: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哲学基础的批判、政治经济学范畴中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命题中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哲学,分四篇展开深入论述。本书具有相当的原创性,对于回到原生态的马克思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为清华大学教授汪民安介绍法国著名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福柯的入门学术专著。福柯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也是目前学术界最热门的人物、国内译介了不少福柯的著作,但原创的、研究性的力作并不多见。本书对福柯的理论作了全面论述,尤其对福柯的权力理论、主体思想和生活美学做了清晰的梳理和精辟的述译,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是一部难得的研究福柯的力作。全书语言流畅、富于激情,适合对福柯感兴趣的学生、学者,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这是一本生动的简明史,深入地探究了从古希腊到今天,哲学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知识和我们生活的世界。 在索姆斯看来,哲学并不是象牙塔中的抽象概念,而是知识的根源。2000多年来,正是哲学探究对新概念的发展,对旧真理的阐释,对基本问题的重新定义,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在这个意义上,如今的我们实际上生活在一个由哲学塑造的世界中,如果没有哲学,现代世界的构建便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这个观点下,作者在各章中具体阐释了哲学如何塑造了我们的语言、科学、数学、宗教、文化、道德、教育和政治以及我们对自身的理解,同时也分析了哲学如何渗透在法律与逻辑,心理学与经济学,相对论与理性决策理论等领域中。
本书从跨学科视域出发,以文本解读方法为基础,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全面阐述了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形成过程、科学内涵及其哲学意义,全面揭示了再生产理论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深化作用,有效回应了当代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指责,捍卫了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对于当下全面深化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是英语世界很的马克思生平、思想研究文献之一。它的优选特色:一是详细剖析了以往不为人注意和重视的后来发表的马克思的思想文献,如马克思的几大本经济学笔记;二是深入细致地刻画了马克思一生的生活、工作和理论研究经历,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况和资料。书中所提供的新资料对我国学界正在盛行的马克思著作的版本和文献研究,无疑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力求主要从经典文本的系统对照阅读理解出发来阐述马克思哲学的完整内涵和深刻逻辑,结合实际分析学习把握运用马克思哲学的重大意义、基本观点、实践要求,进而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本书对马克思哲学的阐析提炼,是对马克思哲学革命性变革特质和内容进行新思考,是把握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解答改革发展现实前沿问题的哲学方法原则。
哲学自古希腊诞生以来就是以追求宇宙的终极真理为己任,这需要满足两个前提才能做到,一是要承认宇宙中确实存在着亘古不变的客观法则,二是要坚信人类的理性完全能够认识宇宙真理。前者构成了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后者则构成了西方哲学的认识论。就哲学认识真理而言,本体论离不开认识论,认识论也离不开本体论,二者的统一才是哲学真理的最终实现。西方哲学进入到近代,由 我思 奠基的认识论成为了哲学的主题,包括真善美在内的真理如何能够在人类自我意识中本真地澄明和显现成为了当时哲学家们最核心的理论关切,主体性形而上学成为了现代性哲学的 显学 ,并一直延展到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哲学之中。 在马克思看来,以往的哲学范式只是沉浸在认知真理的解释世界之中,而哲学的真正使命是要通过改变世界来实现人类现实的解放。因此,马克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切入点,对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从五个方面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首先全面梳理和阐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当代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道路中国发展的关系;其次,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强调改革、创新的实践,进行了理论探索;再次,对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思想、人民主体论,结合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新论述,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又次,阐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对历史唯物主义国家理论实现的理论重心、思维方式、话语模式等的多方面创新突破;*后,以“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为例,总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一书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著作,将会给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带来深刻的启迪,促使马克思主义者进行理论反思。里格比在书中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探讨,围绕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的思想遗产是模糊的,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功能解释不能回应对它的各种质疑,正确的解读应强调社会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力具有首要性,强调经济基础不仅包括生产关系,还包括那些发挥生产关系功能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在里格比看来,马克思主义具有现实意义,因为目前的社会理论和历史学尚处于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
本书探讨人生的意义、本质和价值。作者从对待死亡、性行为、社会不平等、自由和价值等更为基本的哲学问题,引申出有关人格同一性、意识、自由和价值等更为基本的哲学问题。贯串全书的中心,乃是个体的人生观及其与各种非个人的实在概念的关系这一问题。正是这个问题,突破了哲学内部的界线,从伦理学延伸到形而上学。同样出于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引发了论述心的哲学、论荒诞、论道德运气的文章。作者的论述清晰明了,体现了分析哲学的特有风格。
本书是一本关于福柯的研究专著。福柯与韦纳,一位是哲学家,一位是历史学家,他们都是思想界的翘楚,都在各自的工作中创造了“范式性”的转换,他们各自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相伴而行、共同战斗。在这本书中,韦纳为他的这位友人勾勒出了一幅生动鲜活的肖像,并尝试着标出他的这位友人的理论战场里,那些重要的“场所”,甚至直言不讳地说出“福柯并不是你们所想的那样”,以此方式重启有关福柯思想遗产的争论。在韦纳的笔下,福柯不是一个激进派,也和自由主义没有什么关系,既不是结构主义者,也不是“六八年人”中的一员。福柯是蒙田的信徒,是一位生活在现代的古典怀疑论者,是一位着迷于经验现象的谱系历史学家。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重新认识韦纳眼中不一样的哲学家福柯。
本书从拉康派视角介绍了精神分析技术。不同于其他论述拉康的学者,芬克博士通过大量的临床实例详细阐述了他所实践的拉康派的倾听、提问、标点、切分和解释技术,并且使用自己案例中的临床片段,详细地检视了对梦与幻想的工作,以及对转移和反转移的处理。芬克博士不断勾勒出精神分析其他流派和拉康派之间的差异,批评了精神分析中越来越普遍的“正常化”的态度;而且呈现了拉康派治疗神经症技术中极其重要的方面,以及治疗精神病的全然不同的方法。拉康派强调语言的各个维度,但一直被认为艰涩,本书弥补了这一遗憾,以大量案例展现了拉康派临床的主要方面。
本书为清华大学教授汪民安介绍法国著名哲学家、作家罗兰·巴特的入门学术专著。作者结合罗兰·巴特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转变的过程,较为全面、清晰地阐释了罗兰·巴特的思想发展脉络和思想特征,及其在法国当代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同时,将巴特的思想放置于法国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思想图谱中,兼及德里达、福柯等后现代主义大家,将静态的理论分析与动态的思想发展史阐释相整合,构成了西方思想史的清晰线索,思想浓度高,极具启发性。作者的写作饱含理论激情,语言流畅,文采斐然。
本书从批判的视角建构理论,在遵循马克思提供的方法论依据的基础上,开创性地反思中国问题、思考中国未来、凝练中国概念。经济哲学是哲学的重要分支,而经济哲学是对经济世界进行理性追问的学科。本书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原理和方法,阐释当代中国道路、解答当代中国问题、呈现当代中国精神,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