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逻辑》一书由清华大学出版部印成讲义,1936年12月列入 大学丛书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精装第一版,1937年2月出版平装第一版和精装第二版。本次影印的是精装第一版。 《逻辑》一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传统的演绎逻辑;第二部分,运用现代逻辑对传统逻辑进行了透彻的批评;第三部分,依怀特海和罗素合着的《数学原理》,建构了一数理逻辑系统,包括命题演算、谓词演算、类演算、关系演算;第四部分,讨论逻辑和逻辑系统的性质,即逻辑哲学问题。 原书的 目録 只给出了以上四个部分的标题和页码,检索不大方便。今依正文中的标题,制作一 详目 附于书后。
《因明入正理论》由陈那的弟子商羯罗主造,玄奘于647年译出。译场中诸弟子根据玄奘的译讲作了注疏,初有神泰、靖迈等前辈的注疏,后有文备、文轨等人的注疏。窥基的疏是在这些著作的基础上写成,但未全部完成, 似喻能立不成 原文以下由弟子慧沼续成,被尊称为《因明大疏》。本疏在晚唐时便已在国内佚失,1895年,杨仁山从日本取回,1896年10月金陵刻经处刻印流通。本次即影印金陵本。 《因明正理门论》是陈那因明的早期代表作,玄奘于649年译出,嗣后译场证义神泰依玄奘口义写出《因明正理门论述记》。本述记在唐后失传,日本保存有残本三卷,1923年金陵刻经处刻印流通,是目前能见到的本论唯一唐疏。本次即影印金陵本。
本书是具思想性的逻辑教科书,本编二十八章按西方传统逻辑的体系来编排。其中,一至三章总说,四至六章讲概念,七至九章讲命题,十至二十二章讲演绎,二十三至二十七章讲归纳,二十八章讲悖谬。 作者在 自序 中言: 志以欧洲逻辑为经,本邦名理为纬,密密比排,蔚成一学,为此科开一生面。 又在 例言 中言: 为国人讲逻辑,仅执翻译之劳,岂云称职!本编首以墨辩杂治之,例为此土所有者咸先焉。此学谊当融贯中西,特树一帜。
《中国名辩学》通过对名(概念)、辞(命题)、说(推理)、辩(辩论)的深入阐释,呈现了中国名辩学(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和智慧。
《穆勒名学》原书名为《逻辑学体系:演绎与归纳》,作者为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约翰 穆勒(John Mill,1806 1873)。原书出版于1843年,1900年严复(1854 1921)开始翻译是书,1905年由金陵金粟斋刻印,为传播西方逻辑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本书1931年分别收入商务印书馆的 严译名著丛刊 (共8种)和 万有文库 ,本次影印1931年 万有文库 版。译本分四部:部首,引论,名学界说;部甲,名(概念)与词(判断);部乙,外籀(演绎);部丙,内籀(归纳)。 本书不仅是一部逻辑译作,也集中反映了严复的逻辑观。严复在译文中加入了大量的译者按语,计有四十多条,达数千字,或简述原文大意,或阐述不同见解,或与中国名辩思想对照。
正版书籍
这是一本足以彻/底改变你思维世界的小书。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教授D.Q.麦克伦尼,将一门宽广、深奥的逻辑科学以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娓娓道来。它既没有刻板的理论教条,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而是一本必不可/多得的现实指南。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无时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然而逻辑到底是什么,也许并没有太多的人有很清楚的概念。作者以其简练而又充满趣味的笔触,将逻辑学活化为一种艺术,从它的基本原理,到论证,到非逻辑思维的根源,再到28种就发生在你身边的非逻辑思维形式,带你进入精彩无比的逻辑世界,体会妙趣横生的思维交锋,跨过无处不在的逻辑陷阱,让你沉醉其中,欲罢不能。
胡适(1891 1962)在本书 前言 的 附注 中有言: 这本关于 古代中国逻辑方法的发展 的著作,是我于1915年9月至1917年4月在纽约时写的。它是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接受我申请哲学博士学位的部分要求。1917年7月,我回国后,继续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并写成《中国哲学史》第一卷。 它所涉及的时期与这篇学位论文相同,而实际所使用的资料都包括在这本较早的英文著作中。 1922年10月,本书以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cal Method in Ancient China为书名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本次影印的即该版本。1982年,中国逻辑史研究会翻译了此书,由李匡武校订,1983年12月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 在本书的 导论 中有一言,可见胡适著此书之用心, 我认为非儒学派的恢复是绝对需要的,因为在这些学派中可望找到移植西方哲学和科学最佳成果的合适土壤。关于方法论问题,尤其是如此。
王国维(1877 1927)于1907 1911年任职于清政府学部编译图书局,1908年翻译了英国学者随文(即耶芳斯[Jevons],1835 1882)的《逻辑基础教程:演绎与归纳》(Elementary Lesson in Logic: Deductive and Inductive)一书,当年10月以《辨学》为书名由益森印刷局付梓发行。1931年,文化书社重印。本次影印的是益森印刷局版。 在《辨学》之前,严复(1854 1921)翻译的《穆勒名学》1905年由金陵金粟斋刻印,产生重大影响;但由于译笔古奥,颇招訾议,如王国维曾言: 侯官严氏所译之名学,古则古矣,其如意义之不能了然何? 1909年,严复翻译的耶芳斯《名学浅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王国维所译《辨学》,书中所用逻辑术语的译名与现在通用的已大致相同。
古诗词是古代诗人词人运用形象思维进行文学创作的成果,而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其一致之处,这决定了古诗词创作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摆脱逻辑思维。因此,对古诗词进行一定的逻辑分析是可能的。《古诗词中的逻辑(修订版)》就古诗词中所蕴含的逻辑因素以及围绕某些古诗词作品的不同评价而引发的逻辑问题做了一点适当的逻辑分析,希望有助于读者更精准地理解作品的丰富内容,更深入地去领略和感悟作品的意境和异味,同时也冀望借此激发和引导读者学习逻辑学基础知识的意愿和兴趣。
具体说来,逻辑学有三大源流:以亚里士多德的词项逻辑为代表的古希腊逻辑;以先秦名辩学为代表的古中国逻辑;以正理论和因明学为代表的古印度逻辑。目前,逻辑学在哲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的推动下,正进入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创造出许多新的逻辑理论。并且,逻辑学还广泛地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进入我们的阅读、论辩、思考、写作活动之中,发挥出实际的功用和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