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先生*重要的一部美学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部西方美学史专著。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对公元前6世纪到20世纪初的西方美学思想发展历史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和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着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长期作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使用,被许多学者认为是迄今国内学者撰写的同类著作中*好的一部。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晓畅,广受读者欢迎,是一部不朽的美学经典。
本书有如穿越历史长廊,对中国之美所做的一场鸟瞰式的巡礼。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谈起,一路走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程,触摸青铜器“狞厉的美”,感受楚辞汉赋的“气势与古拙”,聆听“盛唐之音”,融入宋元山水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感受明清文艺的市民气息与“浪漫洪流”……在短短十几万字里,李泽厚娓娓道来,梳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脉络,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艺术形式,既大气磅礴,又细腻深刻。本书描述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产生、形成和流变的历程,勾画出中国历史与文艺的整体轮廓,堪称一部极简中华文明史。
中华民族作为人类历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诸多典范,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中华文化对于人们如何提升自己的修为、如何全方位提升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有极为丰富的论述和阐
宗白华先生一生著述不多,而《美学散步》则几乎汇集了其最精要的美学篇章,是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的一部美学著作。全书文辞典雅,富于诗情画意,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娓娓道来,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鲜活起来,让每一位为俗务所纷扰的现代读者,每一个渴望自由宁静的现代心灵,都能在先生灵动的文字里,充分感受人间的诗意和对生命的憧憬。
乾隆的统治占据了18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将康乾盛世推向巅峰。除了康熙、雍正为其打下的良好基础外,自制力强、勤政、处理问题果断迅速、善于吸收历代统治得失、感情生活比较专一、健康长寿等才是乾隆能够成功缔造盛
这是一本人生美学书、人生修养书,指导年轻人去过美的生活。收录了朱光潜《谈美》《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经典文章,还特别选编了《慈慧殿三号》《后门大街》《生命》等散文佳作,详尽展现了一代美学大师的生活美学思想。 在浮躁喧嚣的时代,如何才能活出生命本来的样子?本书告诉我们,真正活得通透的人不在生活之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而是像草木虫鱼一样,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去生活。
本书是一本关于西域文化的历史随笔集。共收入《西域何处》《一把钥匙》《两把木楔》《李陵别苏武歌》《出塞的挽歌》《她从未见识过骡子》《琵琶怨》等15篇文章。文章从张骞凿空开始,以时为序,以历史文化大散文的
本书从六个角度,包括心理洞察术、心理掌控术、心理调节术、心理诊疗术、潜能激发术和职场心理学,为读者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实用*有趣的心理学知识。翻开本书,你可以读懂“微表情微动作”背后的秘密,看穿天花乱坠的谎言,炼成掌控人心的绝技,掌握快乐生活的秘诀:翻开本书,你可以认识抑郁症、强迫症和种种病态心理,增强心理免疫力,筑起心灵的防火墙;翻开本书,你可以成为职场上的心理大师,释放无限的潜能,把生活过成你想要的样子。
本书从蔡元培先生关于美育的文章中精选而成。蔡元培在文章中,结合当时的国情和世情,对美育做了论述。运用自己学贯中西的学识,从多个方面展开,论述美育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经历,给出了践行美育、推广美育的方法和建。书中关于美育的内容在当下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们的生活给与了美的启示与帮助。
本书是朱光潜的美学代表作,生活美学家刘悦笛主编,内容优选,除收录《谈美》全编17篇外,另附加《谈美书简》《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美学书里的“谈美”精要9篇,以及“近代实验美学”的内容,是一部更广泛意义的“谈美”。根据内容增添24P中外名画,大大增强图书的观赏性。本书从“谈美”为“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师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即“人生的艺术化”,它是个人修养、快乐的源泉,也是净化社会、净化人心、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良方。
梁启超以审美、人生、艺术三位一体作为其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石;以“趣味说”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生活美学理念。《美的生活》一书收录了梁启超在人生美学趣味说方面的诸多代表性文章,通过这本书,我们后人或可一观梁启超的生活美学理念,并从中汲取心灵的养料,滋养并观照我们的现实人生。 美给人以审美的趣味,而趣味乃是生活的原动力。现代人看到“趣味”二字,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消遣、休闲、娱乐,但是梁启超所谓的趣味主义,乃是生命激情与英雄主义,是一种充满崇高美感的现实人生。
美、崇高和优雅是美学权力的三个原则:美取悦,崇高启发灵感,而优雅魅惑打动我们。与之相应的三个创造性策略是:模仿、创造和适应。美抵抗畸形与不和谐,崇高对抗平庸和卑微,优雅对抗崇高有可能带来的暴力风险。 在梳理和分析朗吉努斯、伯克、康德等人的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巴尔迪纳·圣吉宏借助精神分析重建了美与崇高概念的谱系,将传统的美和崇高的两难问题转化为美、崇高和优雅的“三难困境”,从而建构了一个关于“美学权力”的三元化理论。
本书是北京大学教授叶朗先生的名作,出版十多年来受到广泛好评,被许多大学选为教材。全书分为四篇: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中国古典美学的展开、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中国近代美学。论述的时间跨度为先秦至近代,内容涉及哲学、文学理论、诗歌、小说、戏剧、书画、园林等等。作者采用“略小而存大,举重以明轻”的方法,抓住每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美学思想和美学著作,注重把握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的演变和发展,因此本书又可看作一部中国美学思想史或中国美学范畴史。
张伯驹作为我国有名爱国民主人士,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此前对他研究和著述主要集中在其书画收藏鉴赏、书画集、诗词集和艺术论著等方面,少有从学术角度对其生平和成就进行详细梳理。在《
自18世纪,德国哲学家、“美学之父”鲍姆加登提出审美范畴,将美学系统化为一门新的科学起,一种思考何为美、何为崇高、何为艺术的思想方式便在哲学中留下了自己的轨迹。美学的诞生让思想家们开始重新思考感性、能力和活动等传统哲学问题,美学也被理解为一种涉及人类精神总体的范畴。然而,这种视角转换究竟应当如何完成,却充满争议。鲍姆加登将审美活动理解为主体的思想与实践能力,而浪漫主义思想家赫尔德则提出了将审美活动理解为“力量之思想”的美学模式。本书关注的便是美究竟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力量”的论争,并主要围绕“何以有美学”这一主题展开对此的讨论。 作者首先借助感性的理性主义概念来回顾美学的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了鲍姆加登感性认识的美学,将之当作主体及其官能的理论。随之,又通过赫尔德、苏泽
作品本着传承文化的初心,很重要的目的是通过大师的手笔厘清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成就,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本书精选了中国近代目前梁启超、王国维、辜鸿铭、蔡元培、章太炎、胡适、柳诒徵、闻一多、吕
绍兴七年,宋高宗赵构将中兴之事委托于岳飞,可短短四年后,又突然将岳飞赐死。岳飞是如何一步步从心腹大将变成心腹大患的?第一阶段:信任面对亡国危机,岳飞凭借骄人战绩,逐渐赢得了赵构的信任:收复建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