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版获得了“2014中国好书”和“第十届文津图书奖”等多个奖项。作者万维钢擅长以“理工科思维”为导向,以前沿的科学视角解读生活,涉及行为经济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物理学等众多学科,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破除了认知上的重重迷思。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本书在版的基础上,做了必要的延伸、修订和增补,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读者。本书不仅有趣,还十分有营养
《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是王汎森教授研讨近代中国思想史的新作。他认为,思想与生活相与交织,不同人群所呈现的思想光谱浓淡不一,思想史研究应致力于刻画历史的复杂性。王汎森教授以此思路探讨近代中国人的存在感受、生命气质、人生态度,灵活调用思想、学术、生活、政治诸种材料,解读从“新民”到“新人”的变化、“主义”的兴起、近代思想中的“未来”、“人的消失”等新鲜议题,呈现出近代中国大变动之中丰富、幽微的心灵世界。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哲学丛书:中国的信息哲学研究》对中国信息哲学三十多年来的研究历程、发展阶段、主要理论范式进行了梳理和探讨。《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哲学丛书:中国的信息哲学研究》认为中国的信息哲学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探索与创立期;20世纪90年代的退潮和深化研究期;21世纪10年来的成熟发展和被再度关注期。三十多年来,中国人自己提出的有影响的关于信息本质的理论有五种:状态说、相互作用说、反映说、意义说、自身显示的间接存在说。《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哲学丛书:中国的信息哲学研究》的内容还包括中国学者创立的信息哲学的基本理论、中国信息哲学和西方信息哲学的比较研究、信息哲学纲领与其他哲学和科学纲领的比较研究,以及国外学者对中国信息哲学理论的评价和分析。
南京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译著《沙滩上的房子后现代思想家的科学神话曝光》,是继《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一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后,西方科学卫士反击后现代反科学思潮的又一本力作。?反科学思潮 当代科学保卫战的出现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后,在西方学术界中,科学哲学(Philosophy?of?Science.)一词逐渐被后“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所取代,表明了科学的内史研究正在逐渐转向外史研究。“科学研究”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词,其基本的内容是指从不同的社
《如何创造思维》讲述2045年,人工智能将人类智能,储存在云端的“仿生大脑新皮质”与人类的大脑新皮质将实现“对接”,世界将开启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奇点”到来!那个时候,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人还能称之为人吗?库兹韦尔把“奇点”当做一个的“隐喻”:当智能机器的能力跨越这一临界点之后,人类的知识单元、链接数目、思考能力,将旋即步入令人眩晕的加速喷发状态传统的和习以为常的认识、理念、常识,将统统不复存在,所欲的智能装置、新的人机复合体将进入“苏醒”状态。库兹韦尔通过对人类思维本质的全新思考,大胆地预言了人工智能的未来。他坚信人类会制造出可与人脑相媲美的“仿生大脑新皮质”。它们甚至比人脑更具可塑性,并可放置在云端,与遥远的人类生物大脑远程相连。更多好书尽在湛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