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冯友兰于1928年到清华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期间所写(1931年、1934年分别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该书以 释古 的态度来写中国哲学史,得到了陈寅恪、金岳霖这两位审阅人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冯友兰北大哲学系毕业,又赴美师从杜威。他站在中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用西方的哲学概念、系统地运用新方法来重构中国哲学:分子学时代-经学时代上下两编,从孔子到康有为,架构起中国两千多年来清晰的中国哲学发展脉络,把中国几千年来伟大的思想一一展现于世。是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
本书是冯友兰于1928年到清华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期间所写(1931年、1934年分别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该书以 释古 的态度来写中国哲学史,得到了陈寅恪、金岳霖这两位审阅人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冯友兰北大哲学系毕业,又赴美师从杜威。他站在中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用西方的哲学概念、系统地运用新方法来重构中国哲学:分子学时代-经学时代上下两编,从孔子到康有为,架构起中国两千多年来清晰的中国哲学发展脉络,把中国几千年来伟大的思想一一展现于世。是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
《中国思想通史》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中一部里程碑式的通史著作。第五卷脱胎于侯外庐著《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上册(原名《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上册;后补充修订,改名《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其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王船山思想开篇,以维新先驱龚自珍勇敢的历史预言结束,论述了明清之际至鸦片战争前的早期启蒙思想。其中,详尽分析了章太炎具有科学性的成就、重大思想变迁以及复杂的哲学面貌。
本书是冯友兰于1928年到清华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期间所写(1931年、1934年分别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该书以“释古”的态度来写中国哲学史,得到了陈寅恪、金岳霖这两位审阅人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冯友兰北大哲学系毕业,又赴美师从杜威。他站在中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用西方的哲学概念、系统地运用新方法来重构中国哲学:分子学时代-经学时代上下两编,从孔子到康有为,架构起中国两千多年来清晰的中国哲学发展脉络,把中国几千年来伟大的思想一一展现于世。是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
一部讲述西方哲学发展历程的著作,不断修订完善,脱胎于弗兰克 梯利教授在大学任教时的讲义。有趣的是,梯利当时未有出版打算,仅仅是想阐明其对历史上的哲学家们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理解,属于学科门类的研究成果。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本书,融入了后来修订者的编辑理解,这让书籍更加完善、科学。本书大纲简洁明了,分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三大块,三编后附原书索引,便于读者检索英文,对照阅读。全书字数接近七十五万,规模宏大;译文精准严谨 我们的初衷是让更多学人、哲学爱好者,一起了解并传播西方哲学,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牵引、指导我们。这是一部内容优秀精良、不可多得的哲学经典著作。
《古代哲学》(卷),本卷涵盖了早期古典希腊和罗马哲学,主要讲述的是古代哲学的故事,部分以编年史概述的方式,从毕达哥拉斯讲到奥古斯丁;第二部分,详细地阐述了逻辑学、认识论、物理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等一些主题。
所谓“道统”,又称道统论或道统论,即中国儒家关于先王之道传承系统的学术理论。“道统”观念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由唐代韩愈*早提出,但却是孔孟以来的一贯思想。儒家“道统”从哲学上讲,具有认同意识、正统意识、弘道意识。 《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是一部开拓性的中国文化与哲学史专著,是国内*部系统、全面、深入研究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国文化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华道统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理论的学术著作。该书由绪论、道统溯源、先秦道论、儒家道统思想的发端、道统论的正式提出和确立、道统思想的流传与演变、现代新儒学的道统论等章节组成,系统梳理了从上古尧、舜,经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到现代冯友兰、牟宗三等的道统思想数千年产生发展演变的
内容简介 书号:9787520726689 书名:傅佩荣解读论语(2023年修订版) 定价:8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本书是我国学者侯外庐主编的五卷本《中国思想通史》中的一册。作者通过充分掌握手资料,试图将中国古代社会史与思想史的研究熔为一体对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的思想历程展开系统梳理和考察,特别是紧扣学术思潮中的学派及其代表人物思想如王弼、嵇康、向秀、葛洪、范缜等进行了较全面而系统的阐发和探讨,勾勒了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经济、思想特点,是一部资料翔实、史论结合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的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