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的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 哲学家 有着特殊的内涵。他认为哲学家是*尚、*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好是政体。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理想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国家。
如果有一天,你得到一枚能让人隐身的魔戒,从谋财害命到谋权篡位,坏事做尽而好处尽享 那么,你会选择做个坏人吗? 如果有一天,从未干过任何坏事的你,却背上人间恶名,被剥脱尘世的荣誉和利益 那么,你会选择依然做个好人吗? 从这一拷问人性的难题出发,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写下了传世经典《理想国》。在这本对话录中,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与伙伴一起,在对谈中构建出一个理想城邦,事关政体、教育、人伦、文艺、哲学等一系列重大议题。尽管讨论话题看似包罗万象,但都是为了回答这一终极之问:如果好人不易当,我们为何还是要做个好人?
维特根斯坦,这位天才之典范、20世纪大哲学家,读哲学,谁没有读过他呢? 本书是浙江大学教授楼巍讲解维特根斯坦的10堂哲学课,一本书让你理解维特根斯坦:全书共十讲,讲介绍了维特根斯坦生平及主要著作,之后九讲讲解了维特根斯坦重要思想与主要命题,如 语言图画说 语言和世界先天秩序 不可说和显示 私人语言的问题 驳斥罗素的 归纳原则 知识和确定性 等。这些在学界曾引起较大争议、一度成为研究热点的话题,透过如此清晰的讲解,让读者能够多面了解维特根斯坦,一并解除对维特根斯坦的疑难。
《利维坦》是近代西方系统阐述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阐述了作者霍布斯的国家起源学说和社会政治思想,提出并完善了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全书分成四大部分,分别是 论人类 论国家 论基督教体系的国家 和 论黑暗的王国 。其中,第二部分是全书的主体,在书中,霍布斯讨论了 自然状态 和 自然法 的问题,并论述了由契约产生的各种形态、主权和人权,否定了神的存在,并对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教会势力进行了抨击。
《道德情操论》不只是一本伦理学著作,她是集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哲学等于一体的巨著,不仅对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作了详尽阐释,而且对人生的诸多命题也有深刻诠释。 亚当 斯密以 同情(Sympathy,即同理心) 为主线,对正义、仁慈、良心、责任、克己、功过、效用、善恶、美丑、德性、社会福祉和人性等进行了系统而辩证的剖析,完整地构架了他的道德伦理体系。 《道德情操论》文辞典雅而思想深邃,自1759年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对欧洲社会影响深远,堪称西方世界的 论语 ,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 圣* 。总理曾在不同场合六次力荐,是值得品读的传世经典。
本书是亚当斯密的传世佳作之一,主要阐明了道德情感的本质、道德评价的性质和斯密的以 公民的幸福生活 为目标的伦理思想。斯密把他认为是人的本性中所有的同情的情感作为阐释道德的基础。他用同情的原理来解释人类正义感和其他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源,来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表明各种基本美德的特征,论述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应该怎样控制他的感情和行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为,以及怎样建立一个有确定的行为准则的社会。
尼采假托古波斯祆教创始人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创作此书,使用诗及小说的记事方式描述一个哲学家的流浪与教导历程。孤独的查拉图斯特拉想把光带给人世,告诫世人 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人是超人与动物之间的桥梁,人需要超越自己向超人的方向完成过渡 。综观全书,尼采要否定的是,以信仰和服从为准则的旧价值体系;要肯定的是,以生命和人的意志为准则的新价值体系,前者的立足点是上帝,后者的立足点是大地。尼采主张重估一切价值,建立一个全新的思想文化体系,创造一种生存的意义,以此来肯定人的存在价值。
张载哲学在宋明理学的展开过程中所发挥的枢纽性作用,早已成为学术界的一般常识。长期以来,关于张载的研究和讨论一直是中国哲学史界的热点之一。《气本与神化》以相关基本文献的细读和精准的概念分析为基础,通过彰显文本自身的肌理,来重构张载哲学的固有脉络。在试图将张载哲学回置入历史的精神语境的过程当中, 述 的解释学态度重构了一个场域,而这一场域使得读者与思想家的 相遇 成为可能。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将自身分成意识和身体两个部分,并且认为意识总是人的决定性要素,身体不过是意识和精神活动的一个令人烦恼的障碍。如果说,真的存在着一个身体和意识对立的哲学叙事,那么,尼采扭断了这个叙事线索。是他首先明确地提出了对 灵魂假设 的拒绝,他的口号是:一切从身体出发。 尼采将人看作一个身体的存在物,生命是一个充满活跃之力的物质化身体。尼采的哲学正是从身体、生命和力(权力意志)出发的哲学,就是要为这样的身体和生命恢复声誉,就是要进行一场颠倒的价值重估,为自然、偶然性、差异性和感性正名。 尼采从身体的角度重新审视一切,将历史、艺术和理性都作为身体弃取的动态产物。真理和知识是身体的解释产品,它们不再从意识中产生,而是产生于身体的快感或者疼痛、欢乐或者苦楚、笑声或者眼泪,产生于身
本书是 克里希那穆提集 (全17本)的第三本,收录了克里希那穆提1936-1944年在世界各地所做的演讲和讨论。他以素有的循序渐进的启发方式,揭示出关系就是自我的外在体现,外在世界的混乱源自个体内心的冲突,引导读者一个人去体验自我,不加选择地去生活,唤醒生活的智慧。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几乎囊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给整个西方哲学带来战栗! 尼采宣布: 上帝死了! 超人 诞生! 尼采说: 去重估一切价值,赋予事物以人的意义! 去创造价值,在创造中不断超越自己。 超越他人之上,超越他人之外,成为自己的超人。
本书是弗里德里希 A. 哈耶克仅有的自传性质作品,也是一部典型的思想家传记,呈现出这位敏锐且富有洞见的思想家如何将自己对人生、学术和社会的思考与20世纪的时代脉动结合在一起,深刻地参与并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哈耶克曾因《通往奴役之路》而名噪一时,也曾因凯恩斯在经济学领域的统治地位而被学界忽视了三十余年。但随着他对货币政策和经济周期研究的卓越贡献,以及他在1974年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终于在晚年收获了理应享有的学术声誉。本书包含此前未曾公开的哈耶克自传笔记和各类访谈,用哈耶克本人的声音,讲述了他早年的教育经历,其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世界对其观点的曲折接受过程。
阿兰 德波顿*资中筠译的《哲学的慰藉(中英双语插图本)(精)》讲述了:尽管古往今来被称作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 哲学 一词希腊文的原义 爱智慧 。他们的共同爱好,在于就人生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他们的共同精神就是不向世俗低头,坚持独立思考。德波顿以其特有的英国式的笔调引领我们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哲学之旅,典雅风趣,帮助我们走近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等大师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悲苦、困顿和欲望引起的烦恼在他们的智慧中都可以找到慰藉。
在本书中,麦金太尔从现代社会的道德无序出发,对西方道德观念与整个现代性的精神进行了全面的检视与反省。这是一部关于伦理思想史的著作,也是一部对西方文明的基本动力与假定进行深刻批判的著作。它的论证的力量与气魄,它对美德生活的强调,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伦理学从元伦理学向实质伦理学的转变,使其不仅成为 当代伦理学研究的转折点 ,也成为近几十年来思想界激烈争论的焦点。
本书分析了形成民族主义的各种力量,考察各个东南亚国家具体的民族主义表现并加以比较,*后提出为在冷战后遭受冷遇的民族主义正名,对东南亚、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都有深刻的洞见。作者将比较史、历史社会学、文本分析与人类学融于一体,视角独特,内容丰富。
荷尔德林(H lderlin,1770 1843)的《诗集》,本次影印取自德国Insel版《荷尔德林全集》第5 320页,另第979 986页为《诗集》的索引,第987 989页为《全集》目录。
本书是面向普通读者的柏拉图对话录,收录四部关于柏拉图爱情哲学的作品,即《会饮》《斐德若》《阿尔喀比亚德》《吕西斯》。柏拉图式的爱一直是社会精英和普通大众共同关注的话题,前者会发现爱中有推进道德进步的源头,后者会发现爱的调整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会饮》《斐德若》两部集中讲爱的本质和众多可能性,《阿尔喀比亚德》《吕西斯》集中讲哲学教育的可能性和友谊的真正意义。所选编的这四部作品全面勾勒了柏拉图爱的哲学的整体面貌,通过阅读符合汉语习惯的中译本,会引导大众思考我们究竟是否懂得友情、爱情和师友情的意义,是否懂得爱的深度和厚度。
尼采(Nietzsche,1844 1900)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德文版,本次影印德国Kr ner的1930年版,书后第365 426页附录的三部分内容不收。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的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 哲学家 有着特殊的内涵。他认为哲学家是高尚、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好是政体。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理想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国家。
尼采(Nietzsche,1844 1900)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英文版译者为英国尼采研究专家康芒(Thomas Common,1850 1919),1909年收入Oscar Levy(1867 1946)主编的英文版《尼采全集》第11卷。本次影印英国George Allen Unwin的1932年第6版,其中Oscar Levy的Introduction不收。
本书是别尔嘉耶夫*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诚如作者所言,本书要解开 人 这个 *的迷 ,作者将现实的各个方面纳入其视域,对存在、上帝、自然、宇宙、社会、文明、自我、权利、国家、战争、民族主义、美感、艺术等等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他始终坚持,自由高于存在,精神高于自然,主体高于客体,个性高于共相-普遍的事物,爱高于规律。和那些动辄喜欢建立体系而对现实世界关心甚少的学院派哲学家相比,别尔嘉耶夫的思想中常常交织着两项因素:他既用学者的眼光看待个性、自由、创造等字眼,同时又有着悲天悯人的胸怀,对那些在现实世界中遭受苦难的*下层人的生活保有深切的同情,两者互相交织,相辅相成,使得本书在严峻的理性之外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别尔嘉耶夫的文笔简练流畅,他惯于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本书既是作者对人的创造、
本书为《克里希那穆提集》第八卷,收录了克里希那穆提1953-1955年在印度、美国各地所做的演讲和讨论。面对人生中的诸多难题,人们渴望寻求答案,而本书明白告诉我们:真理无法寻求。心灵必须摆脱背景、传统、记忆的束缚,摆脱知识的固化,直面问题本身,才能获得自由与宁静。真理只会向这样的心灵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