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G.W.F.黑格尔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出发点,是承认在自然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存在一种作为世界本原的“绝对理念”,他的哲学体系就是对绝对理念发展过程的描述。他认为,逻辑学是研究理念本身发展的科学。当理念处于“存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本质”阶段时,他称之为客观逻辑;当理念扬弃了与“存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本质”而作为概念的概念,即作为“主观性”的概念出现时,就称之为主观逻辑。因此,《逻辑学》由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两部分组成。
《西方哲学史》写作于二战期间,源自罗素在美国费城的一系列哲学史讲座。全书共分三卷,按时间顺序依次讲述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和近代哲学。在本书中,罗素从一位哲学家的视角,完整地展现出他对西方哲学历史发展的理解,其中既包括对重要哲学家的哲学观点的讲述,也包含罗素本人对这些思想的批判。 《哲学简史》是一部通俗哲学著作,罗素以各个哲学流派及其代表哲学家为中心,记述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对各个哲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家生活的时代状况加以描述,内容涉及历史、科学、经济、政治等方面,帮助读者能够更全面、更立体地把握西方哲学两千年来都出现了哪些哲学观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观点,以及这些观点是如何影响后世的,当然还包括罗素本人从哲学家的角度对这些哲学观点给出的回应及批判。 《幸
《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1926年写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存在与时间》一书批判了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把哲学当成知识,把存在当作存在者来研究的传统。同时抛弃了近代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研究中以认识为起点的方法。海德格尔哲学是从人的存在 此在入手,在对 存在 的追问中达到存在的意义的澄明。他在对人的存在状况的分析中为现代人的根本情绪提供了一种把非理性的东西理性化了的形而上学的解释。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所奠基的存在哲学无论在研究宗旨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意味着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转变。
人们常说的“法兰克福学派”,由创建于二十世纪初的社会研究所的一些成员构成。他们试图建立一个社会机构来实现他们的各种想法,同时拒 因此损害其理论完整性,始终担忧被招安、被融入一个 大的系统。他们不仅一度流亡海外,且从彼此合作开始,就一直是外部世界的流亡者。然而,他们并不因流亡而懊恼,而是接受了这种处境,甚至把它当作智识高产的条件加以培养。这样的理念使他们既陷入了特殊的地位,又预见了诸多问题。同样是这种理念、地位与这些问题,困扰与启发了后来的无数思想家。本书是关于法兰克福学派 负盛名的观念史学经典,讲述了从社会研究所创立至二十世纪中叶、 代法兰克福学派的经历与思想流变,考察了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学派成员的作品与观念,一如作者所说:“批判理论常常试图在具体的特殊中把握整体,认为
《蜜蜂的寓言》是近代英国思想史上非常有影响的学术名著。《蜜蜂的寓言》副标题为 私人的恶德,公共的利益 。这一说法后来被人们简便地解说为 私恶即公德 。其中 蜜蜂的寓言 描述了一个 蜜蜂的国度 ,在那里,每只蜜蜂都在近乎疯狂地追求自己的利益,虚荣、伪善、欺诈、享乐、嫉妒、好色等恶德在每只蜜蜂身上表露无遗。令人惊异的是,当每只蜜蜂在疯狂追逐自己的利益时,整个蜂巢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后来,邪恶的蜜蜂突然觉悟了,向天神要求让他们变得善良、正直、诚实起来。然而整个蜜蜂的王国却由此一磅贬值为一文,昔日繁忙的酒店渺无人迹,不再有人订货,全国呈现出一片萧条景象。曼德维尔借助 蜜蜂的寓言 想要说明:私欲的 恶之花 结出的是公共利益的善果。这就是著名的 曼德维尔悖论 。从道德的角度看,以自利驱动的行为是应该受
本书是十八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休谟重要的哲学著作。休谟认为一切科学对于人性或多或少地有些关系。如果人们彻底认识了人性的范围和能力,我们在这些科学中将会取得极大的变化和改进。本书试图通过对人性的研究来揭示制约人的理智、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准则。全书分三卷,*卷讨论知性,第二卷讨论情感,第三卷讨论道德。 作者简介
《谈谈方法》: 近代哲学之父 笛卡尔代表作, 我思故我在 初次登场!本书是笛卡尔的思想自传,也是笛卡尔哲学体系方法论。本书作为笛卡尔著作,他以半自传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论述自己探索总结的新哲学方法以及形成过程。在本书中,笛卡尔阐述了研究问题的方法步骤 排疑、分类、排序和全面,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形而上学、数学哲学、自然哲学和伦理学问题。本书被认为是近代哲学的宣言书,树起了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大旗。 《第一哲学沉思集》:关于理性与批判的经典,探讨人类心灵的能力和局限性。本书是笛卡尔重要的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笛卡尔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力图使心灵摆脱感官的桎梏,通过纯粹理智来获得正确的知识。他探讨了上帝是否存在、感官是否可靠、怎样寻求真理避免错误等问题。他从 我思故我在 的命
Macdonell的《学生梵语语法》在其生前共出版过三个版本:初版于1901年,增订再版于1911年,修订三版于1927年。此书已成为英语世界经典的梵语入门教材。 商务印书馆于2011年出版了该书的中译本,由张力生翻译,老一辈梵语专家韩廷杰和巫白慧校订。汉译本将梵文单词、例句的相应英文,都翻译成了中文,其实直接以英文来理解梵文单词、例句的语法结构反而更容易,故影印出版牛津大学出版社1927年版。
时间问题是现象学思想传统中一以贯之的根本,胡塞尔的时间意识就是主体性本身,海德格尔认为时间性就是存在的境域,而对于列维纳斯,正是在时间中才有真正的他者出现,或者说与他者的关系才真正有时间的呈现。时间之谜,就是主体之谜,就是他者之谜,列维纳斯正是基于时间,才另立了 作为他者的主体 这一后现代伦理之要义。列维纳斯在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之 后 ,使哲学在现象学的意义上得以可能。这种 后 现象学的实质性根基就是对渊源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时间性的兜底置换。
本套装收录《乌合之众》《自卑与超越》《沉思录》。其中《乌合之众》是一部讲透政治、经济、管理的心理学巨著,被誉为群体心理学的开山之作。全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群体的种种特点及其成因,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作者在书中以预言家般的洞察力,成功描述了此后一百多年间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和众多民主革命等几乎所有重大事件。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西方哲学史上一本划时代的著作。它从认识何以可能出发,对唯理认和经验论进行了批判、扬弃,认为人类知识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人的感官提供的后天感知经验,另一个是人类思维中先天的、给知识带来必然性和普遍性的先天形式和范畴,它们只适用于现象界,而不适用于超验的本体 自在之物。康德哲学推翻了旧形而上学的统治,被称作哲学上的 哥白尼革命 。《纯粹理性批判》与康德的另两部著作,《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被称为三大批判。
勒内 笛卡尔(Ren Descartes,1596 1650年),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 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之父 。《沉思集》是笛卡尔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在这部作品中,他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力图在精神上摆脱一切成见,摆脱感官的干扰,通过理智来获得确定的知识。 本书是作者对笛卡尔《沉思集》的点评与启示。全书共分为十二章,包括笛卡尔提出的六个沉思以及他对当时哲学家、神学家们对其六组沉思提出的反驳与答辩。采用的是原文呈现与作者根据自己的认识或疑问加入点评相结合的方式。附录附有英文版本和法文原版。
《善的历程》是一本哲学史著作。该书按照时间顺序共分为十章。章写的是孔子对于儒家价值体系的奠基,第二章第三章分别讨论的是孟子和荀子,第四章讨论的是《中庸》和《易传》两个文本,第四章探讨的是董仲舒的思想,第六章第七章分别处理的是魏晋玄学与宋明理学(书中称为 宋明新儒学 ),第八章讨论的是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转变,第九章研究儒家价值体系在近代的历史命运,后一章则为儒家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重建提供若干思路。
《论宽容》是著名英国哲学家洛克所撰写的一本哲学著作,收录了洛克与友人就宽容问题所来往的四封书信。《宽容书信》(即封信)是洛克在荷兰共和国时期有感于当时严苛繁琐的宗教规定而写就的。不久之后,这封信受到其友人的批评性回应。为此,洛克又为宽容议题作了三篇进一步的辩护,它们构成了洛克在此问题上为充分和雄辩的论述。从这四封书信中可以看到,洛克身上值得人敬重的闪光点便是他的理性和包容。洛克在真理观上从不强求别人必须与自己保持一致,他认为人类不能因为狭隘而互相为敌,而是应该宽厚、包容地对待彼此。
苦难是上天另一种形式的爱,它提醒我们从错误中回来。一切的苦难、灾难,都是一种无言的呼唤。当爱与觉醒足够时,它将自动走远。所以,苦难不是恶魔,而是觉醒的闹钟。 人生的一切,不是算来的,而是感来的;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求是指望结果,修是培植因缘。感是得道多助,算是一厢情愿。
苦难是上天另一种形式的爱,它提醒我们从错误中回来。一切的苦难、灾难,都是一种无言的呼唤。当爱与觉醒足够时,它将自动走远。所以,苦难不是恶魔,而是觉醒的闹钟。 人生的一切,不是算来的,而是感来的;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求是指望结果,修是培植因缘。感是得道多助,算是一厢情愿。
苦难是上天另一种形式的爱,它提醒我们从错误中回来。一切的苦难、灾难,都是一种无言的呼唤。当爱与觉醒足够时,它将自动走远。所以,苦难不是恶魔,而是觉醒的闹钟。 人生的一切,不是算来的,而是感来的;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求是指望结果,修是培植因缘。感是得道多助,算是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