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法兰克福学派”,由创建于二十世纪初的社会研究所的一些成员构成。他们试图建立一个社会机构来实现他们的各种想法,同时拒 因此损害其理论完整性,始终担忧被招安、被融入一个 大的系统。他们不仅一度流亡海外,且从彼此合作开始,就一直是外部世界的流亡者。然而,他们并不因流亡而懊恼,而是接受了这种处境,甚至把它当作智识高产的条件加以培养。这样的理念使他们既陷入了特殊的地位,又预见了诸多问题。同样是这种理念、地位与这些问题,困扰与启发了后来的无数思想家。本书是关于法兰克福学派 负盛名的观念史学经典,讲述了从社会研究所创立至二十世纪中叶、 代法兰克福学派的经历与思想流变,考察了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学派成员的作品与观念,一如作者所说:“批判理论常常试图在具体的特殊中把握整体,认为
《佛教尼泊尔与中国的文化联系》的12篇论文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尼泊尔、印度与中国佛教的文化往来,探讨了尼泊尔佛教与中国汉传、藏传佛教以及古印度佛教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希望通过《佛教尼泊尔与中国的文化联系》,读者可以感受、梳理中国、尼泊尔、古印度等国数千年的佛教文化友好交流。
《幸福之路》《幸福之路》是一部探索现代社会幸福问题的通俗哲学著作。它避开了高深和抽象,在书中直接反思最常破坏幸福感的消极心理因素,如竞争、疲劳、嫉妒、罪恶感、受害妄想,等等,直接给出获得和提升幸福感的
《增一阿含经(套装共3册)》向前有助於了解根本佛教及原始佛教,向后有利於认识已分化的部派佛教以及已演化的大乘佛教。近代学者研究原始佛教圣典,由西方学者开始,日本学者后来居上,我国当代印顺长老的研究更是超前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