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哲学论》是维特根斯坦的主要著作,也是逻辑实证主义的早期重要著作。在早期分析哲学运动中被奉为经典。作者从"世界时一切发生的事情"到"对于不可说的,人们必须报以沉默"的论述,都成功地为世界划定了一个界限。书中所提到的"原子事实"、"事态"、"对象"等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大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就该书研究者悉心探讨的问题。维特根斯坦在这本书中否定因果律,断言逻辑和数学的命题都是重言性质的,所有哲学史上争论的问题都是无意义的,哲学的任务只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即日常语言的明确化。
正义是否只是强者利益的象征? 人人追求利润,坚持正义是否愚蠢? 理想主义消退的社会,如何实现利益与良知的平衡? 在内卷流行的社会,如何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 《理想国》被认为是最杰出、最流行的哲学著作,是任何国家的哲学课程*读的作品,被看作乌托邦文学的奠基之作,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和政治理论著作之一。 《理想国》是柏拉图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以苏格拉底为主角,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本书探讨了包括经济学、政治社会学、政治哲学、伦理学、正义及知识在内的诸多领域,大多数问题都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后世学者有巨大的影响。在对话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讨论了正义的含义以及正义的人是否比非正义的
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阿德勒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儿童自信、勇敢、独立、坚强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与集体合作的能力。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卢梭1755年应征第戎学院征文。文中把原始社会当作黄金时代加以描绘,歌颂人类的自然状态,指出人类不平等起源于私有观念的产生和私有财产的出现,人类每向前发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就加深一步。本书被称为法国大革命的灵魂,是卢梭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为《社会契约论》奠定了基础。
《自杀论》发表于1897年,是社会学史上阐述 自杀理论 的经典之作。其中运用的创新的社会统计方法,结合大量的经验资料,分析自杀的原因和它的规律性的实证社会学研究方法和理论,使这本书成为社会学经验研究的经典著作,在社会学界被奉为里程碑式的经典巨作。本书提出一个新颖视角的自杀研究,批判了传统的个体自杀心理成因,创建了用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分析自杀的理论,这对于现今人们了解自杀、预防和重视自杀以及推动相关制度改良起到了积极作用。
尼采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影响深远,后世的萨特、海德格尔、柏格森等众多思想家莫不受其影响。 在本书中,尼采化身查拉图斯特拉,用散文诗体向世人宣讲他的学说。 上帝死了 超人学说 永恒回归 等尼采振聋发聩的观点颠覆了西方道德思想和传统的理性价值,也让本书成为哲学史上的不朽经典。 代表终极真理的上帝死了,而在上帝统治下的秩序也随之烟消云散。 生存的意义是什么?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现代人拥有的 自由选择 ,是否成了沉重的负担? 一百多年前,尼采就预见了现代人的种种精神困境。在本书中,他像一道闪电,在轰鸣声中发出强者之音,把超人的意志带到世间,向我们传授生存的意义
全套9册图书,皮面包装,全部为哲学经典著作,包括:《沉思录》 《 智慧书》 《 Wan Neng Yao Shi》 《看哪这人》 《幸福之路》 《培根论人生》 《漫步遐想路》 《修养》 《快乐的知识》
《人生的智慧》取自叔本华的《附录和补遗》,它实际上是独立成书的。这本书以简洁优雅的文笔,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阐述了生活的本质并教导人们如何在生活中获得幸福。叔本华认为人类主体的美好素质对于人的幸福起着关键作用,这些美好素质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名宣讲自己的哲学思想,是尼采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全书以散文诗体写就,文笔绮丽,哲理深沉,记述了查拉图斯特拉的经历和逸事,用寓言的形式表现了尼采崇敬人生、批判旧价值、热爱命运的精神三形态以及创造新价值、追求真正人生意义的 超人 精神。其中充满反讽、双关、隐喻、暗示、象征、影射等文艺手法,采用了戏剧叙事的艺术技巧,在世界哲学史和诗歌史上均占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先秦时期老子的作品。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故后人合而称之为《道德经》。全文约五千字,文字简练,晦涩难懂。近代古文家叶玉麟先生为《道德经》作注,出版《白话译解老子道德经》,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释读国学经典的典范,当时受到欢迎,可惜后来湮没无闻。本书对该书重新出版,对内容做了一些校正,以适合当下普通读者的阅读需要。
《教育何为》原名《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内容为尼采于1872年在巴塞尔大学发表的五次公开演讲,也是他唯一一部专门讨论教育的著作。在这本小书里,尼采以人类导师的身份与改良人类的激情,一人分饰四角,在两位心怀抱负的大学生、青年教师与长者间的对话中向世人吟诵着他的教育宣言。 尼采认为,当前的教育机构旨在控制和压迫个人,而不是解放个人;在一个以学术型专家、大众新闻媒介和军事强国三个邪恶联盟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人人被教导要顺应社会的期望,盲目地跟随权威,真正的教育在功利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对此,尼采恳切地希望并呼吁更多的天赋优良的人投身到真正的教育中,正视、响应他们内心 对真正教育的需要 。
本书曾经过文史专家周绍良增订,列入“文史知识文库”,1991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2005年再版;2014年6月精装版本推出。该著作可以说是一印再印,一版再版,不断在售的国学经典。该著作首先是介绍寺庙殿堂佛像的一些基本知识,增加读者旅游和欣赏的文化趣味;增订内容包括佛教的胜迹、佛教文化艺术、漫谈汉族僧服等等,也均是艺术方面的,增加读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虽然取名“佛教基本知识”,但完全无关于佛教教义理论。此次收入“大家小书”,之所以沿用这个书名,因为该名称是周绍良先生亲自同意的,已经成为一个国学常识的小经典,被广大读者普遍接受。
《理想国》又译为《国家篇》或《共和国》,是古希腊著名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也是西方传统政治思想*代表性的作品。全书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展现了一个完美的乌托邦式的世界。这本书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还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论述,书中广泛探讨了哲学、政治、宗教、伦理道德、教育、文艺、婚姻等各方面的问题,描绘出一个柏拉图认为的理想的国家。
《沉思录》全书分十二卷共487则箴言,是奥勒留在二十多年的征战生涯中,在鞍马劳顿之余,写下的与自己心灵的对话录。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是写给自己的书。也因此,作者并没有试图做哲学探讨,也没有藏诸名山、传之后世的奢望,甚至都不曾想给别人阅览的机会 作者只是在实践对道德的热忱。在书中,他记录下了被宫廷、被责任和义务所牵绊的自己,以及自身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思考了诸如道德、宗教、人生伦理、自然哲学等问题。《沉思录》不仅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整个西方历*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斯多葛学派是公元前300年前后,形成于古代希腊的一个哲学学派,因创始人芝诺经常在雅典集会广场的廊苑(希腊文stoa,原意是 门廊 )聚众讲学而得名。斯多葛学派认为世界是理性的,宇宙是美好、秩序和和谐的整体,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