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本书的架构,作者分成三个部分。首先他对于爱是否是艺术的问题做了说明,将学习艺术的程序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二是实践。在爱的理论方面,作者由人类生存的关键来谈爱,并将生活中可能的爱的形式做了区分探讨,意图指出在形式之下,爱的本质是相同的;包含了照顾、责任、尊重与了解。而关于实践,爱与一般艺术没有两样,必须能自律、专注、耐心,能察觉到爱对己身的重要性。本书中,作者仍不免对现今西方现代社会做了批判,批判西方社会中爱的瓦解;而此可由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来判读。因此,弗洛姆是一个对现代社会高度关怀的学者,由其一系列著作中可体会他对自由与爱——这些人类的生存条件的重视与强调。弗洛姆认为。应该使得人不再同自己的力量产生异化,并且不再通过崇拜新偶像——国家、权力、消费的方式去体验自己的
《华严经》在大乘佛教发展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书中所提出的“十方成佛”及“修行十地”的理论,对佛教思想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原人论》作者圭峰宗密,少通儒书,但儒学智识并不能满足他对宇宙根本问题的追求,因缘际会过禅门、入华严,最终达到“外境内心,豁然无隔”之境。
佛教称人生为一大苦难场,生、老、病、死都是人的一辈子必须承受的折磨,所以希望人看破红尘,对人生不要有什么留恋。与此相反,道教则对现实的生命极为看重,因为它认为,人只有有了生命,才能享受人世的种种乐趣。如晋代道教学者葛洪就说:“凡人之所汲汲者,势利嗜欲也。苟我身之不全,虽高官重权,金玉成山,妍艳万千,非我有也。”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更是直截了当地说∶“生者天之大德也,地之大乐也,人之大福也。”正因为道教重视生命,所以他们特别注重生命质量的提高,所谓生命质量的提高,就是让生命排除生、老、病、死的干扰,更好、更多地享受生命。也正是为了提高这一生命质量,道士们在几千年的修炼实践中,摸索出了种类繁多、行之有效的道教养生术。
《华严经》在大乘佛教发展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书中所提出的“十方成佛”及“修行十地”的理论,对佛教思想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原人论》作者圭峰宗密,少通儒书,但儒学智识并不能满足他对宇宙根本问题的追求,因缘际会过禅门、入华严,最终达到“外境内心,豁然无隔”之境。《原人论》是圭峰宗密晚期以圆融无碍思想,会通各家学说之作。藉由探究万物之灵的人类从何而来,逐一析判儒道释各家论点之偏执,指出直显如来真性的一乘显性教方为圆满之真理,并进而会通本末,臻至三教圆融之境地。《华严心诠:考释》作者圣严法师,旁证博引中国古哲先智各家立论,并透过层次分明的备注,深入析解这些概念形成的脉络以及根本义理,是现代修行者在回归自性本源的路上,一个清晰而的指引。
本书以后现代主义为主题,辑录了一批世界的作家和批评家的相关文论。这些文章中,有作家对自己的作品阐释和对自己创作经验的陈述,有多位作家、评论家对于某位文学师师的各具特色的评论和阐释,也有当今世界上一些重要的文学批语流派、文学思潮的代表文献。
《草根创业笔记:我帮老爸来开店》适合于想创业、准备创业、正在创业的平民奋斗者;对文学故事、创业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对当今时代、社会现象、创业文化正在了解、研究的朋友们。平民创业正在成为一个潮流。但平民到底如何去创业?如何禁受风浪,长久地存在下去,壮大下去?这正是你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创业的世界里,没有救世主,没有现成的模式,只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