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 斯密(1723 1790),1759年出版《道德情操论》,1776年出版《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本书影印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 西方世界的伟大著作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第39册,1952年版。
《法国哲学研究》是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莫伟民主编的法国哲学学术论文集,一年一辑,今年已出至第四本。书稿共分为九个部分,其中六个主要以法国哲学家为研究对象,分别是德勒兹、笛卡尔、阿多、康吉莱姆、马拉布、伯努瓦,另三个部分则为专题性哲学研究,分别是现象学、艺术哲学、概念哲学。其中,每一篇文章都具有不同的讨论面向,如在部分,四位国内学者所作的关于德勒兹哲学的论文,安靖的 德勒兹的自然哲学纲要 对《斯宾诺莎与我们》的评注 和曹伟嘉的 如何静观质料? 德勒兹的斯宾诺莎重构中的知识学缺口 都是对德勒兹关于斯宾诺莎讨论的研究;尚杰的 精神的能量和样态 谈到德勒兹对弗洛伊德的继承与转变:德勒兹将精神分析进一步发展为 精神分裂分析 ,将其从哲学领域拓展到了艺术领域,通过
本卷是《新爱洛伊丝》的上半部分。《新爱洛伊丝》是一部书信体小说,表面上是居住在阿尔卑斯山麓的一座小城中的两个情人的书信,但实际上是以书信往来的形式阐发作者政治思想和宗教观与道德观的著述。卢梭的写作目的不仅仅力图呈现与整个社会秩序有关的风俗和夫妻间的诚实,更重要的目标是要达到社会的协调和社会的和平。
本书以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太极为出发点,努力吸收世界哲学史的丰富成果,从太极本体论的角度探索了世界地理的哲学意义。本书认为世界哲学史具有从太极而来的先天的内在逻辑;这种内在逻辑物化在大地的表面,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有哲学意义的自然环境,为承担不同历史使命的世界各民族提供了相应的自然地理。本书从太极出发推演了世界哲学史的34个先天位置,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世界五大洲所有国家的地理意义,揭示了中国地理的世界性及中国各省份的地理意义,其结合哲学和地理的创新思维方式为探寻世界地理的地貌成因及矿产成因找到了一个全新的方法,为读者理解人类历史的地理基础和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本卷是《爱弥儿》的上半部分。盖素华是卢梭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制作,是对他在《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以及《新爱洛伊丝》和《社会契约论》等书中阐述的理论所作的系统归纳。其目的是论证卢梭提出的“人天生是善良的”这一命题。
本书是十卷本《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之第六卷,是对这本经典著作导论和意识部分的解读。黑格尔的这部著作阐述了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自称此书是他哲学体系的导言,1807年出版。其内容分为3部分:①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考察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相当于精神哲学中
《启蒙运动三书 论法的精神(上、下)》,18世纪跨界思想家孟德斯鸠,20年倾情巨献,跨时代经典巨著,被黑格尔誉为 一部美妙的著作 。《启蒙运动三书 论法的精神(上、下)》,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一部重要的政治法律思想著作。1748年出版。《启蒙运动三书 论法的精神(上、下)》反映了当时欧洲大陆各国,特别是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新兴资本主义之间的尖锐矛盾以及行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要求。 作者阐述了自然法理论、法和法律定义,法律与政体关系,以及政体分类、各种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等问题。阐述政治自由和三权分立学说,并以英国为例提出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论述了自然条件同政治法律的关系,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制约性。论述了法律和工业、商业、货币、贸易、人口及宗教
《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是德国 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的一部历史哲学著作。书中突破长期以来的西方中心论,创造性地提出轴心期理论,他宏观对历史进行分期,认为人类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史前、古代文明、轴心期、科学技术时代。其中史前文明、古代文明为 间歇期,公元前800到公元200年为轴心期,而他强调轴心期的重要性,提出每一次人类历史的飞跃都要回顾轴心期即复兴。
圣托马斯所著《驳异大全》分为四卷:《论真原》《论万物》《论万事》《论奥理》。《论万物》实论宇宙神形物类全体,本卷用归纳法,遍察物类变化,先后讨论了万物造生,宇宙起源,物类区分,灵智实体的本性,灵魂与肉身的关系,人的智力和灵魂,及神类等哲学问题。
《创造进化论》是柏格森的代表作,书中提出和论证了"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并对之前的进化论哲学体系进行了批判。该书1906年在法国巴黎出版,提出并论证了作者关于“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该书标志着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完成。
本书是十卷本《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之第三卷,是对这本经典著作导论和意识部分的解读。黑格尔的这部著作阐述了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自称此书是他哲学体系的导言,1807年出版。其内容分为3部分:①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考察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相当于精神哲学中
本书初版于2006年中国 心灵工坊出版公司,2007年获 年轻学者研究著作奖。 全书共六章外加附录: 章 身体感的构成与还原——胡塞尔对身体的构成分析与梅洛–庞蒂的病理学还原第二章 身体感与时间性——梅洛–庞蒂、柏格森与感觉的逻辑第三章 真理、魔法与表达——梅洛–庞蒂与列维纳斯论艺术与视觉的存有学第四章 两种间距存有学——梅洛–庞蒂与福柯论视觉与图像第五章 梦影像与释梦学——福柯系谱学对“经验”的双引号思考第六章 从文化肌肤到文化治疗——梅洛–庞蒂与德勒兹论媒体影像经验附 录 审美现代性之争——哈贝马斯与福柯论波德莱尔
管理精力,而非时间,是保持高效和重塑自我的关键。我们生活在一个疯狂加速的时代,每天都匆匆忙忙,奔波不止。时间,被切割成“比特”和“字节”。注意力,被无数待办事宜所占据。我们追求广度而非深度,倾向于迅速反应而非慎重思考。我们浮光掠影地停留在事务的表面,在很多地方蜻蜓点水,却很少真正投注心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精神百倍、全情投入,然而当工作和生活的重担超出我们的能力时,我们不得不采取权宜之计,仓促行事。久而久之,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我们严重缺觉,在上班途中胡乱塞下各种垃圾食品,我们靠咖啡提神
谢林著的《世界时代(谢林著作集)(精)》收录了《世界时代》1811年和1813年的两部已正式排印的原稿、1814年的第81号手稿以及1815年的残篇,这是国内外学界迄今为止 为完整的《世界时代》文本辑录。在《世界时代》这部著作里,谢林按照“过去-现在-未来”的框架,刻意地用一种夹杂着历史叙述与辩证法推演的语言阐述了上帝和人在永恒和时间之内的命运:从自身内部的不同本原之间的纠缠和斗争出发,通过斗争和分离,让一切各安其位,统一在 的 精神之下。在这个过程中,谢林几乎讨论了所有重要的哲学问题,其中关于“神性”“存在者一存在”“自由”“恶”“时间”的论述尤其具有无与伦比的深刻性和重大影响。因此,无论是就谢林的主观意愿而言,还是就客观影响而言,《世界时代》都是整个谢林哲学的核心枢纽,对于理解谢林的早期哲学和后期哲学都
每个早晨、白天和夜晚, 我们竟然有这么多不同的面孔。 一万种时间,组成你我的人生。 看似平凡的每 ,都在回忆里闪闪发光。 -------------------------------------------------- 这是一部真挚动人的绘本,近百幅唯美的插画和如诗的文字,将你我人生娓娓道来。 在这里,可以看到生命的欢乐与诗意——儿时大雨中的嬉戏,与一生知己的欣喜相逢,和家人度过的每一个温馨的节日;在这里,也可以回味人生的酸甜苦辣——成长路上的烦恼、家务繁忙的疲惫、所爱之人的离开…… 这是一部9-99岁都能看懂的人生纪录片,一份来自时光深处的礼物,献给所有心中有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