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哲学研究》是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莫伟民主编的法国哲学学术论文集,一年一辑,今年已出至第四本。书稿共分为九个部分,其中六个主要以法国哲学家为研究对象,分别是德勒兹、笛卡尔、阿多、康吉莱姆、马拉布、伯努瓦,另三个部分则为专题性哲学研究,分别是现象学、艺术哲学、概念哲学。其中,每一篇文章都具有不同的讨论面向,如在部分,四位国内学者所作的关于德勒兹哲学的论文,安靖的 德勒兹的自然哲学纲要 对《斯宾诺莎与我们》的评注 和曹伟嘉的 如何静观质料? 德勒兹的斯宾诺莎重构中的知识学缺口 都是对德勒兹关于斯宾诺莎讨论的研究;尚杰的 精神的能量和样态 谈到德勒兹对弗洛伊德的继承与转变:德勒兹将精神分析进一步发展为 精神分裂分析 ,将其从哲学领域拓展到了艺术领域,通过
本卷是《新爱洛伊丝》的上半部分。《新爱洛伊丝》是一部书信体小说,表面上是居住在阿尔卑斯山麓的一座小城中的两个情人的书信,但实际上是以书信往来的形式阐发作者政治思想和宗教观与道德观的著述。卢梭的写作目的不仅仅力图呈现与整个社会秩序有关的风俗和夫妻间的诚实,更重要的目标是要达到社会的协调和社会的和平。
本书以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太极为出发点,努力吸收世界哲学史的丰富成果,从太极本体论的角度探索了世界地理的哲学意义。本书认为世界哲学史具有从太极而来的先天的内在逻辑;这种内在逻辑物化在大地的表面,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有哲学意义的自然环境,为承担不同历史使命的世界各民族提供了相应的自然地理。本书从太极出发推演了世界哲学史的34个先天位置,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世界五大洲所有国家的地理意义,揭示了中国地理的世界性及中国各省份的地理意义,其结合哲学和地理的创新思维方式为探寻世界地理的地貌成因及矿产成因找到了一个全新的方法,为读者理解人类历史的地理基础和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本卷是《爱弥儿》的上半部分。盖素华是卢梭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制作,是对他在《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以及《新爱洛伊丝》和《社会契约论》等书中阐述的理论所作的系统归纳。其目的是论证卢梭提出的“人天生是善良的”这一命题。
本书是十卷本《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之第六卷,是对这本经典著作导论和意识部分的解读。黑格尔的这部著作阐述了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自称此书是他哲学体系的导言,1807年出版。其内容分为3部分:①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考察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相当于精神哲学中
《启蒙运动三书 论法的精神(上、下)》,18世纪跨界思想家孟德斯鸠,20年倾情巨献,跨时代经典巨著,被黑格尔誉为 一部美妙的著作 。《启蒙运动三书 论法的精神(上、下)》,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一部重要的政治法律思想著作。1748年出版。《启蒙运动三书 论法的精神(上、下)》反映了当时欧洲大陆各国,特别是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新兴资本主义之间的尖锐矛盾以及行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要求。 作者阐述了自然法理论、法和法律定义,法律与政体关系,以及政体分类、各种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等问题。阐述政治自由和三权分立学说,并以英国为例提出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论述了自然条件同政治法律的关系,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制约性。论述了法律和工业、商业、货币、贸易、人口及宗教
《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是德国 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的一部历史哲学著作。书中突破长期以来的西方中心论,创造性地提出轴心期理论,他宏观对历史进行分期,认为人类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史前、古代文明、轴心期、科学技术时代。其中史前文明、古代文明为 间歇期,公元前800到公元200年为轴心期,而他强调轴心期的重要性,提出每一次人类历史的飞跃都要回顾轴心期即复兴。
圣托马斯所著《驳异大全》分为四卷:《论真原》《论万物》《论万事》《论奥理》。《论万物》实论宇宙神形物类全体,本卷用归纳法,遍察物类变化,先后讨论了万物造生,宇宙起源,物类区分,灵智实体的本性,灵魂与肉身的关系,人的智力和灵魂,及神类等哲学问题。
《创造进化论》是柏格森的代表作,书中提出和论证了"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并对之前的进化论哲学体系进行了批判。该书1906年在法国巴黎出版,提出并论证了作者关于“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该书标志着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完成。
本书是十卷本《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之第三卷,是对这本经典著作导论和意识部分的解读。黑格尔的这部著作阐述了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自称此书是他哲学体系的导言,1807年出版。其内容分为3部分:①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考察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相当于精神哲学中
《创造进化论》是柏格森的代表作,书中提出和论证了"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并对之前的进化论哲学体系进行了批判。该书1906年在法国巴黎出版,提出并论证了作者关于“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该书标志着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完成。
本书是我国著名学者、西方哲学研究专家陈启伟教授的一部论文集,收集了陈启伟教授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写的论文。全书主要分为四部分,一是从总体上论述西方哲学研究的一些问题,可以说是方法论的讨论,二是具体地讨论西方哲学的各种问题,比如讨论西方哲学初起源处希腊人的哲学概念,讨论维特根斯坦的形而上学观念,三是和学人的一些讨论和争辩,反映了我国当代西方哲学研究史的一些情况,四是西方哲学东渐史的一些论述,在这一部分,有哲学译名,自由观念等问题的考证。 本书可以说是陈启伟教授一生思想的结晶,也可以说是他那一代学人哲学研究的一个缩影,代表着那一代学者的学术成就,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德国哲学家,哲学解释学集大成者。他一生著述甚丰,主要集中在哲学美学和历史哲学两个领域。他于1960年出版的《真理与方法》一书标志着现代哲学解释学的诞生,并成为该领域的经典著作(现代解释学的“ ”),也奠定了伽达默尔作为现代哲学解释学大师的地位。 这本传记的作者是伽达默尔 亲密的学生,他也一直是解释学领域重要且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 因此,该书可以说是目下 且全面的一本关于伽达默尔生平和成就的传记。作者一方面通过采访伽达默尔本人及其同时代人,以及查阅伽达默尔的私人信件和档案,勾勒出伽达默尔作为学者的生命历程和他的思想发展,并将它们放置在他那个时代的背景中——伽达默尔处于20世纪黑暗且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心,源于他选择1930年代留在家乡德国;另
哲学、精神分析与解放,马尔库塞文集的第五卷向现代读者呈现的是旨在实现人类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对哲学、精神分析和批判社会理论的独特综合。在这些学科领域内,马尔库塞批判性地将从海德格尔与现象学到黑格尔、马克思、杜威以及弗洛伊德的一系列异质性的思潮结合了起来,创立了无与伦比的哲学视角和分析,而这一视角和分析对马尔库塞社会理论及其对新左派政治干预等前几卷主题上的有力支撑却经常被忽视。 第五卷收集了大量意义重大、鲜为人知、来自法兰克福马尔库塞档案馆的文本,这些文本十分重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少有人知,其中有对实证主义和观念论的批判、杜威的实用主义、以及德国的哲学传统,有20世纪30、40年代力图在唯物主义地基上重建哲学的哲学论稿,有马尔库塞将弗洛伊德、哲学与批判社会理论结合起来的独特尝试,有对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