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传是在希腊神话与传记影响下形成的一种长于叙事、神话色彩极其浓厚的经典,偏向于借助人物生平表达信仰观念。佛传文本不仅在横向上表现了释迦牟尼神话同一内容的多样性特点,而且在历史纵向上呈现出系统化的特征和复杂的发展脉络。 本书以佛传文本为基础,以 八相成道 的过程为主要线索,将释迦牟尼神话分为诞生、降魔成道、初转法轮、涅槃四个主要部分,其中涉及多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核心情节。成功还原释迦牟尼从拥有 人性 到被赋予 神性 ,从历史人物转变为神话人物的全过程。 除了对神话文本的深度解析外,作者广泛搜罗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犍陀罗、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的众多佛教造像、石窟壁画等艺术瑰宝,图文并茂,更加生动、立体地展现了释迦牟尼神话中描绘的世界。
女娲其实确有其人? 女娲原本是古中原一部落的首领,后被神化为创世神,她的部落以蛙为图腾,故号为女娲。 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谁的地位高? 两位神仙原本分属不同的神话体系。宋元时期,佛教的神逐渐被收编和纳入道教神话的系统,玉皇大帝成为官方和民间均认同的至高神。 西王母崇拜的兴起背后其实是一场政治阴谋? 西王母起初在神仙中的地位并不高。汉哀帝时期,长安突然出现大量的祭祀西王母活动,这与当时的外戚母党王政君集团脱不了干系。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中国神话发展史 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教授田兆元,系统讲授中国神话的起源和演变。 翻开本书,为你还原女娲伏羲、三皇五帝、西王母等神话里的真实历史!
主要内容:在佛教典籍里,大乘起信论是一部与中国佛学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论著,也是近现代佛学研究中争议的一部论著。中国和日本的佛教学者都曾对它的真伪及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发表过许多言论。直至,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因此,对于起信论,仍然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在校译之余,仅对这部论著的基本思想,关于真伪问题的计谋,以及它在佛教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等等,作些简要的论述。
神话在当代社会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它的功能有哪些?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为你揭示神话的4大功能,带你看清神话的表面与实质,你会看到,古老的神话依然存在帮助现代人走过生命之旅的神奇力量,它是让人们走向幸
狄奥尼索斯( Dionysos )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司职葡葡收获、酿酒、果园、植物、丰产、疯狂、出神、节日、戏剧等广泛领域,他的名字最早见于公元前13世纪的文本之中。对于古希腊人来说,他是酒、神秘崇拜仪式和戏剧的神圣体现。他是基督教传播过程中最严重的对手,最终并没有被后者完全清除。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和19世纪的德国,他有过两次重大复活。此后以迄今日,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尼采的称颂。 狄奥尼索斯打破了个人意识的障碍,把个体融合为群体。他之所以如此,不仅仅是靠酒,也有赖于性的暗示、附体和显灵的力量、戏剧中的个体变形,还有在神秘崇拜仪式中的迷狂、对死亡的预演。由此,狄奥尼索斯不仅能体现一个共同体,也能被提炼为一个哲学意象,并且被奉为对于整个人类而言具有根本性的某些东西的象
坎贝尔是一名在神话的奇妙世界中寻找启示的文化英雄,他创造性地将人文价值及宇宙性的精神体验,注入当代科学及艺术的诠释中,不仅丰富了神话学的研究领域,更为人类未来的新神话开辟出辽阔的想象空间。在本书中,他将文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考古学等知识应用到对神话的解读,并将神话思维应用到对人类历史、东西方文明、战争与和平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的解读中。他用人类社会中各种幻象冲突的真理贯通了古今中外的智慧,他认为神话在个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融合过程中,尤其是人回归内在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可以被无限放大。他告诉人们:生命的目标,在于使身体脉动契合宇宙的脉动,使自己的本性契合大自然。 本书是坎贝尔很重要的一本著作,精选自他在库珀联盟联盟学院论坛的演讲,汇集了他一生重要的学术思想,他用亲
本书介绍了影响中国传统文明和现代人心灵的三百多位神祗,按民间俗神、仙界诸神、佛国诸神和冥界鬼神等分门别类,并为每位神祗选配了古代木版神画、绘画或者雕塑图片。
《唐宋时期城市保护神研究:以毗沙门天王和城隍神为中心》主要探讨了毗沙门天王与城隍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流变过程。以中国古代城市保护神的起源和城市的起源与形成关系为逻辑起点,分析了唐宋时期城市保护神广泛盛行的状况,指出毗沙门天王和原有的城隍神共同构成这一时期的城市保护神,中国古代城市保护神二元并存的格局形成。但毗沙门天王主要存在于北方城市之中,而城隍神则大范围存在于南方城市。在二神演变的过程中,其神性和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之后,城隍神又独自成为中国的城市保护神,毗沙门天王则逐渐淡出城市保护神的行列。毗沙门天王其中一部分转换为中国的民间信仰,另一部分又回归到寺院,成为护法、护院的守护神,部分地回归佛教;城隍神则渐渐向道教靠拢。
《圭恰迪尼格言集/汉译经典名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标志性人物圭恰迪尼,在风云变幻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根据自己的政治经历总结出的一系列对当时社会的见解。全书体现了其自成格局、体察入微、讲究经世致用的政治见解,涉及内容广泛。这些格言虽不成完整的哲学体系,但所含的思想却使他驰骋政界,即便最后失势也未遭遇不幸。圭恰迪尼虽然有很多见解同其友人马基雅维利大致相同,但对某些问题仍坚持相反的信念,对马基雅维利既有继承又有批判,因而本书亦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古希腊神话的源头在哪里?这是尼尔森在本书中集中探讨的问题。他运用多重证据指出,古希腊的神话源头可追溯到史前迈锡尼时代,荷马史诗亦源于迈锡尼时代。尼尔森通过古典文献的文本、考古实物和铭文等对神话剖析和梳理来复原史前的移民迁徙活动,进而阐释希腊各地之间古老的文化联系,将神话还原为生动的“史前史”。
中国神话是上古中国人民表现对自然、社会以及文化现象的现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中国文学童年时期的产物,多为口头散文作品。本书介绍了神话的源流,山海经,女娲,夸父追日及精卫填海;也介绍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和故事;还介绍了一部分少数民族神话。
茅盾是我国新文学时期的文学巨匠,同时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神话研究学者,是我国近代神话学研究流域里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之一。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茅盾在文学创作之余,陆续写下了不少神话研究文章,而1928年完成的这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是作者研究中国神话成果的集成。全书对中国神话作了绪论性的评述,论述了中国神话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并从中国原始神话古籍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在程度上阐述了神话研究的各种思想,有的参考价值。书中作者以自己独特的神话观阐述了中国神话的本质、起源及发展,其中不乏西方神话学的观点和强烈的批判精神,称得上是一部我国近代神话研究的奠基之作。
我们发现,正是通过对“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的充分肯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主题发生了重大的移位。他们不再满足于到马克思的文本中去找问题答案,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导下,使自己的思想向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敞开。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个重大的事件、任何一个倾向性的问题都会引起他们的反思。有趣的是,这种思想的移位不但没有导致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衰退,反而因为吸纳了新鲜的生活经验而使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出现了新的复兴。国外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深刻地启示我们,只有面向社会实践,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概括并提炼出重大的理论问题,才可能真正地推进并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促使我国的现代化事业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
本书共9章,包括:神话传说的界定与阐释、文本的巨大影响:神话传说对造物设计之提示、用途模式与主题:造物材料、设计技术与神话传说、立体设计模式与主题:远古彩陶器形、商周青铜器、三星堆青铜面具与神话传说、平面设计模式与主题:远古彩陶纹饰、汉字设计、汉代画像砖石壁画与神话传说、观念模式与主题:行业保护神、信仰崇拜与神话传说、图像对文本的微妙影响:造物设计对神话传说之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