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探讨了群众与群体的动态关系,以及群众如何、为什么服从统治者的权力。20世纪的人类历史充斥着集体迫害、群体狂热、世界大战等毁灭性灾难,促使卡内蒂思考群众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指令”和“蛰刺”是卡内蒂解释群众与权力关系的两个核心概念,卡内蒂认为,权力的本质是“指令”对人的伤害(即“蛰刺”)。追溯指令 原始的形式,是动物遇到死亡威胁时的逃亡,因此“每一道命令都隐含着残忍可怕的死刑判决”。 尽管是一部理论著作,但本书的写作风格与学院派极为不同。卡内蒂采用的是简洁且隐喻性的文学语言,内容广涉人类学、精神病学、生物学、社会学、哲学等领域。如卡内蒂通过深入分析精神病患者席瑞柏的回忆录,揭示统治者和偏执狂的共同点:伟大、慷慨、藐视他人、幸存感(即比别人活得 长)。
本书采纳了人本主义社会学最为常见的一种研究视角,也即将互联网时代短视频行业中决定视觉呈现结果的算法看作一种实践逻辑,将算法实践纳入到技术-组织-个人的研究框架下,强调算法实践的社会情境性和社会嵌入性,并重点关注渗透在其中的人类主观能动性,最终展示出各类社会行动者在与算法实践互动的过程中,如何持续地、动态地参与着算法实践之社会建构的一幅幅场景。本书将算法实践看作社会行动者共同参与的一个不断被规制、驯化的循环过程的同时,其实它也是一个关于文化、关于政治、关于伦理甚至关于想象的社会性过程。这意味着,谈论算法时,我们关切的不仅是各类社会行动者是如何以及何时参与开发和维护算法逻辑的问题,还要关切有关治理、数据归谁所有以及数据用于什么目的等问题。希望能通过本文的微观调查与实证分析,更好
这是一群“匠人”的故事。他们对手工艺传统的坚守,为“匹诺曹”注入了灵魂,他们是工业化、智能化的当下,“匠人精神”的 诠释者。他们是“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本书全景展现了手工制琴师的独特世界,在一个技术变革浪潮不断冲击传统行业的时代,在一个重视 快、 高效的商业模式的资本主义体系中,再现了一种奇妙而充满人文气息的生活方式,彰显了手工业在后工业化时代的独 值。
作为身体研究的经典理论著作,《身体与社会理论》更新至第三版,旨在从理论上推进身体社会学和迅速扩张中的身体研究领域,着重分析晚期现代性下,身体、自我认同和死亡之间的关系。 在结构、论证与内容上,近期新修订版延续前两版,对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争议做出了及时、合理的回应。对社会学及相关学科中身体问题的出现展开了精辟的描述,并对该领域的主要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每一章都经过重新编写,以增强整体论点:我们需要一种特别的研究身体的思路,既避免自然主义理论的化约论,也避免社会建构论学说的化约论。
本书收入的系列文章,其中有对于“反封建”“平等”这类“关键词”在历史文化进程中演变过程的分析,但 主要的是对传统社会与文化本身的结构性研究。笔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租佃神话”和“宗族神话”,主张在社会—经济分析与思想—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反儒”与“尊儒”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的传统桎梏而走向公民社会,在文化—象征符号体系中主张“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以“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的人格资源与民主宪政—人权保障的现代制度安排来消除那种专制制度下强权—犬儒互补的人格弊病。 《传统十论》此次再版,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了增订版序言及两篇附录(《关于“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的讨论》《瑞士之路》),订正了原有版
在当今众多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中,恐怕还没有哪一门学科像社会心理学这样,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却依旧在研究取向上存在这样大的分歧:心理学取向强调个体变量的重要性,社会学取向强调群体变量的重要性,文化人类学取向强调文化变量的重要性,而社会生物学取向则强调遗传变量的重要性。难怪有的社会心理学家会将整个学科的发展困难归咎为所有研究者都倾向 选择 某一种取向,而未能兼顾各相关学科的观点。本书从上述学科围绕人性和社会行为提出的13种完全不同的解释性理论入手,详尽陈述了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建树,尤其对社会心理学的危机、欧洲的反叛和本土化运动给予了全景描述。
《社会学方法与定量研究(第2版)》由谢宇所著,一本针对研究生的讲述定量研究方法的教辅书,美国定量研究方法领域教授写就,针对中国国内“重定性,轻定量”的研究现状,就定量研究的本质、基础、范畴和争论,做了精辟的论述和分析,是国内外广大对社会科学方法研究有专长或有兴趣的学者和学生的手册和工具,正应时下社会科学研究之需。
该书介绍了社会网络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概念,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基础,以及数据分析的一些高深方法。除此之外,该书还介绍了社会网络研究在不同领域里的应用,这些研究领域包括组织和工作,犯罪和恐怖活动研究,公共卫生与疾病,以及政治网络的许多研究。 该书特点是举一反三,采用了大量的具体研究例子来将社会网络研究去神秘化,具体化。该书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其适用范围也较广,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社会网络研究专业人士,均可阅读此书。除了社会学专业,管理学,政治学,商科,公共卫生,以及法学/犯罪学都可从此书中获益。
罗伯特?赫钦斯是美国教育界的传奇式人物,29岁时成为芝加哥大学校长,在任时间长达16年之久。1968年出版的《学习型社会》开学习型社会研究之先河,系该领域中一本称得上经典的著作。赫钦斯指出“教育的目的是理解,而理解之外的任何东西都是多余的”。基于这种观点,他认为教育是间接地而非直接地服务于经济、国家财富和国力的增长。显然,这种观点直到今天仍具极大的挑战性。本书的出版为重新思考中国的教育改革以及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
社会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它不但涵盖性别、种族、阶层、年龄等议题,更是许多生活化知识的融汇,是集合人类、环境、政策、时代等生活中所有方面的学问。社会学家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使得工作机会从美国转移到中国,女性在公共场所具有什么样的地位,以及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对社会有怎样的影响等关系到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问题。正如谢弗教授所建议的,要将你看到的材料与你的生活和经历联系起来。 《社会学与生活(插图修订第9版)》简洁清晰地定义与分析了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注重功能理论、冲突理论和互动理论的平衡阐释,强调社会学家检验与质疑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独特方法,教导读者如何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来探讨自己生活情境中的社会议题。在全球化的视野下使用跨文化的实例说明性别、年龄、种族、族群和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