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周雪光教授以组织研究的诸种学术问题为导向,系统阐述了当今海外学术界影响至深的诸学术流派,如制度主义学派、交易成本学派、网络分析学派等对若干基本的组织现象的研究和看法,梳理了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在组织问题上思想交锋的焦点所在,并结合海内外大量组织现象的实例分析,指出了组织社会学研究的努力方向,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力和犀利的学术眼光,读来令人茅塞顿开。
《罗伯特议事规则(1版)》 是根据1版翻译而成的官方版本,完整概括了发展的议事规则体系,是一本经典、全面、的议事规则工具书。它不仅解决了十几年来大量读者咨询所反映的共性问题,而且扩展了新的规则和程序,补充了更详尽的解释和说明,反映了议事规则发展的必然趋势。 《罗伯特议事规则(1版)》 内容共分20章63节,具体内容包括:—9节初步描述了议事规则的各项概念和规则;0—39节详细描述了各种“动议”的规则;第40—60节深入、完整、详细地描述了议事规则的各类重要概念;第61—63节详细描述了组织的纪律审查程序。
“罗伯特议事规则”是美国最广受承认的议事规范.被广泛地运用于政府、企业、NGO组织的议事活动之中。本书是它的官方版本,完整概括了发展的议事规则体系,是一本经典、全面、的议事规则工具书。 “罗伯特议事规则”蕴涵着丰富的理念:法治、民主、权利保护、权力制衡、程序正当、程序性竞争、自由与制约、效率与公平。但罗氏规则并不空谈理念,而是把理念融会在规则之中,直接面向实践、面向细节、面向可操作性,用平实而严密的语言陈述规则。
在急剧变革和转型的当代社会,我们面临的问题高度复杂,我们面临的情况千变万化,社会研究方法不仅是我们认识社会的有力工具,而且可以大大增进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张彦编著的《社会研究方法》一切服从于“学以致用”,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写法和风格,酣畅淋漓地将社会研究方法呈现给读者。《社会研究方法》以十章篇幅,循着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将如何选题、如何调查、如何分析、如何总结一一娓娓道来。与蜜蜂的“采蜜”和“酿蜜”相类比,从“实事”到“求是”,再到最后“开花结果”写好研究报告,全书一气呵成。书中讲的都是“干货”,绝不拖泥带水。同时对知识要点的展现和阐述也是相当丰富和精彩的,有名人名言、知识窗口,还有各种讨论、思考和活动。本书开阔的思路、灵动的笔触、鲜活的文字,处处让读者有收获,所以它的适用面
本书以经济理论为参照,在引入了财富、资产、汇率等多重机制后,充实和丰富了总需求分析体系,对于现实的解释能力更强。 本书采用教科书体例,有意淡化时效性,增强理论性,将实践作为丰富和发展理论的必要环节和重要部分,因而使其理论体系更强。 本书是生活生生中国经济发展变化和政策导向的写照,是中国版的宏观经济学、是在中国实践基础上思考和概括出来的理论,同时发展了宏观经济学。 本书逻辑上层层递进,论证充分,观点鲜明,内容丰富,想信书中的许多观点及其理论体系是能够经得住时间考验的。
中国目前的“战略威胁”之一,在于其“国家形象”。中国目前最重大的战略挑战,都与其“国家形象”相关。中国自己如何看待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如何看待中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未来。 国家形象直接关系到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声誉资本”,而“声誉资本”的缺乏则会增大改革的风险。 对于世界而言,中国首先必须得到国际社会的信任。对于中国而言,必须设计一整套与中国的现状及其理想的未来相适应的观念、标识、品牌和说辞。这不是放弃中国传统文化,而是通过知识产品、文化产品和一般商品展示一个新颖的中国,从而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中国的传统声誉。
在本书中,因尼斯抓住了错综复杂的但非常重要的“社会控制”这个概念,集中关注了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的相关理论争论,人们开始意识到“社会控制”这个术语的使用变得太模糊和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了社会和风俗生活的所有方面,并且其还试图为社会个体建立行为规范,对付和预防“越轨行为”等。因此,社会控制的理论在犯罪学中的地位反而变得不太突出。另外一些关键术语也引起了一些混乱,这些术语包括“社会化”和“社会秩序”等。尽管因尼斯主张社会控制保持其“总和概念”的地位,最有成效的方法是认识到和明确表达了社会控制的一些置换概念,这些置换概念所表达的控制措施,在当代社会的一系列社会领域被广泛运用。他的著作从总结社会控制的概念所存在的各种观点和争论、简明概括社会控制理论的发展历史着手。他也为社会
社会史的研究越走向深入,“田野历史学家”的工作就越显重要。这部论集是以近代山西社会的水灾、水案,集体化和晋商等专题为中心的区域社会史研究,注重在田野调查中搜集史料、解读史料,展现出历史学对地方社会变迁的理性关怀。对于近代以来山西社会历经剧变所产生的深刻变化,本书从多个侧面做出了细致的观察和解析。
第章向读者介绍本书,并呈现科宾施特劳斯的哲学观念,突出了他们在分析中的取向。 第章讨论做质性研究时的实际考虑。 第章,标题为“分析的准备”,是一个新的章节。这一章主要解释分析的意义。 第章将先前版本的好几章内容合并在一起。这一章呈现了一系列能够用来分析资料的方法与步骤 第章使用了有关情境和过程的熟悉材料,但将其安排在文本的前面,而且将它们作为附加的分析工具呈现。这一章还包括一节关于整合的内容。 第章集中介绍了备忘录和图表。 第章是有关理论抽样的。 在说明“做资料分析”的五个新的系列章节中,第章是个章节,其使用的材料都是来自越战的研究项目。该章聚焦于概念发现。 第章开始讨论概念的说明。 第章是关于资料情境化的问题。 第章讨论分析中的过程。 第章主要是内容整合及理论的提出。 第章是关于
根据科学技术部《建立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工作方 案》,《国家创新指数报告》是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的 重要产出之一,是以国家层面进行国际比较分析为主 的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与上期相同,中国科学技术发 展战略研究院所著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4》仍包 含了区域和企业的创新能力评价的内容。
主要讨论了研究设计、访谈实施和数据分析部分,每一部分都提出了相应的工作目标和实施路径,并在讨论的过程中结合了大量的研究实例,详细明确地提供了不同种类的研究展开操作的可行办法。为了限度地利用《质性访谈方法:聆听与提问的艺术》,建议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着自己的研究兴趣,根据书中提供的指导,具体思索并回答有关这一主题在各个阶段应解决的问题。《质性访谈方法:聆听与提问的艺术》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研究指南,既适合质性研究的初学者作为入门的指导,也适合正在做研究的学者作为研究参考。
本书是对人类社会中的竞争观念、竞争现象所作的哲学考察和伦理评价。本书从宏观层面上研究了竞争现象,探讨了生物意义、社会意义、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等多方面、从层次的竞争。之所以作这种考察,是因为竞争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单纯从任何一方面谈论竞争,都无法真正解释清楚。近年来研究竞争的著作、论文多偏重于经济学角度展开,把竞争作为一种市场激励机制和策略,即研究如何竞争的问题,而对于竞争这种现象本身的研究却相对忽视了。本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力图打破以往由于学科界限产生的局限性,试图全面探讨竞争的各种意义,对历史上涉及竞争的理论学说进行概括和分析,力求揭示竞争的本质,对人类社会未来的竞争模式做出新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