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涉及整个养老服务供应链,包括了政策制定、制度安排、资金保障、人才队伍、服务输送、质量监管等全方位、全过程,需要发改委、卫计委、民政部、人社部、财政部等诸多部门协同合作,制定相关政策、配套文件,进行流程设计,完善评估标准、评估办法、服务清单、服务标准等一系列制度建设,才能实质有效地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本书在充分认识科学和及时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性的前提下,对我国养老服务需求进行细致分析,指出当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提出能落地的政策建议,对完善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剑桥医学史》中有这样一句话: 现在这个时代医学成绩斐然,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活这么长时间,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活得这么健康,但遗憾的是,依然有很多人甚至医生自己在表达对医疗的不满和怀疑。 本书是一本充满温度的医患故事案例集。作者是一位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全科医生,承担着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的主要部分。无论是居民慢性病管理,还是应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者都处在工作的线。通过从医的亲身经历,作者从叙事医学的角度出发,用 平行病历 的方式,书写医患之间的故事。在医院里,作者时刻面对患者的疼痛、苦难和生死挣扎,她看到即便是在悲伤绝望的时刻,人性的光辉也仍闪耀着。
家庭养老服务是我国传统社会主要的养老服务模式,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极速变迁,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加剧,我国养老服务模式也正经历着由家庭养老服务模式向社会养老服务模式的转型。本书以养老服务模式转型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变迁的视角,分析人类社会变迁和中国社会发展下养老服务模式的变化,综合考察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对养老服务模式转型的影响;并结合宏观微观数据,对中国城市养老服务模式水平进行评估,分析养老服务模式转型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本书采用“横断面”式,分六篇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六个时段社会保障发展的概貌,鲜明地体现了各历史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与之相关的经济社会背景。作者以“讲故事”的叙事风格、史实与史论相结合的方法,记录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沿革、政策演变、机构变更以及学术发展;不仅反映法律规制和行政举措,也反映社会现象;不仅展现宏观样貌,也列举了一些地方案例和典型事件;不仅叙说我国的前行脚步,也穿插了相关国际动向,藉此描绘了一幅中国社会保障发展丰富、生动的多维度全景图。该书的编写为后来者把握社会保障历史脉络,探寻我国社会保障发展规律,提供了多角度的参考。
社会保障筹资机制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本书以风险为视角,研究个体风险、社会风险和公共风险的内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奠定了政府主导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运行的理论基础,提出政府筹资责任有限性的理论依据。同时,本书以公共风险理论为支撑,提出的社会保障筹资机制改革的政策建议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应用性。 本书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改革完善筹资机制,从而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确保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