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者和普遍就业的社会中,贫穷是一回事。在消费者社会中,穷人是另一回事。在后者社会中,生活项目围绕消费者的选择而建立,而不是围绕工作、专业技能而建立。“贫穷”曾经与失业联系在一起,如今,它主要指向有缺陷消费者的困境。这种差异改变了贫穷的体验方式,对于拯救苦难产生重大影响。著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鲍曼的这部作品,对于消费者社会及其影响进行了反思和论述。在本书中,鲍曼书追溯现代历史上发生的这种变化,对其社会后果进行盘点,并考虑了与贫困作斗争和减轻困苦的各种方式的有效性。社会学、政治学和社会政策学的研究者会发现,这是关于含义不断变化的一个持久社会问题的一本无价之书。
本书围绕乡村振兴话题,邀请长期在*线关注、研究、践行乡村建设的十位专家学者开讲乡村振兴战略十堂课。从全球危机到中国战略转型中的乡村建设,从乡村遇工业文明衰到逢生态文明兴,从发展什么样的农业到建设什么样的农村,从文化建设是重点到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之道,从双层经营 三位一体的体制框架到综合性农协的构建是重建乡村社会基础,等等观点进行了一次汇聚,为乡村振兴建设基层领导干部提供了启发和帮助。
《学说汇纂(第21卷):保护买卖的配套诉权/罗马法民法大全翻译系列》为罗马法民法大全翻译系列第二部分中第二十一卷保护买卖的配套诉权,主要内容有:*章关于市政官告示,关于解除买卖契约之诉与较低价值之诉,即减价之诉;第二章关于追夺与双倍价金要式口约之诉;第三章关于物已出卖并交付的抗辩。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社区社会工作书籍,而是一本由二十多位中外社会工作学者合作对话的成果。我们希望它,为学术交流提供一个平台。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编者初拟订了若干专题,就每个专题请来一位中国大陆学者和一位海外学者分开别发表意见。一方撰写文章,之后再交另一方作有针对性的讨论,后者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背景自由表达意见。作为编者,在综合两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就每个专题再进行相应的对话。对话的宗旨是对有关主题做出进一步说明或梳理,以引发深入的思考。这是一个开放性的交流,对与错、好与坏并不是作者和编者想下的结论。本书希望通过真诚的对话,把不同的意见和声音反映出来,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上,为中国社区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照。 本书一共选了11个专题(章),这些专题又分为三大部分,,社区主会工作理
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社会稳定、促使社会发展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社会管理方式,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管理经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社会管理理论。《社会管理丛书: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系统介绍和吸收借鉴国外社会管理的积极成果和先进经验,以部分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将其管理制度、保障制度、公共政策等逐一分析比较,展现其管理模式的优劣,并对提高我国社会管理科学化进行了系统阐述。
由张伟明所*的《社会资本与转型发展--浙江实践的理论与经验/当代浙江学术文库》一书从 社会资本 的概念和理论切入,立足现有国内外文献,结合我国的人文历史传统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以乡村社会作为基本的分析起点,提出了在传统中国转向现代中国的某段过程中,社会资本充当和发挥着三重机制,即产权保护与市场交易的替代机制、机会获得与信号发布的替代机制以及集体行动与内部治理的支撑机制,并将这三重机制所产生的功用界定为制度效应、资源效应与组织效应这三重效应。在理论探讨层面上,本书从降低交易成本、消除产权不确定性以及实现交易内部化等角度来透视社会资本的 制度效应 ,从职业选择、创业资源获取以及要素流动等角度来透视社会资本的 资源效应 ,而从公共物品提供、集体行动以及内部治理等角度分析了社会资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扶贫基金会选择四川省绵竹市民乐村开展了生计重建与发展试点,探索了以合作制社会企业推进农村社区经济实现包容性发展的可能性。合作制社会企业通过组织形式和治理机制的创新,将农民合作社、营利型企业以及公益组织的优势融合在一起,促成了农户、职业经理人和基金会的有效合作,实现了市场效益和社会目标的统一,是推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组织形态。它具有合作制企业的基本特征,能够通过民主治理保障农户的利益;它具有营利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能够通过市场机制保障资源配置效率和商业化运作;它具有公益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和价值关怀,能够化解合作社与营利型企业之间的内在矛盾,达到公平和效率的平衡。本书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在具体描述民乐村合作制社会企业发展背景和历程的基础上,阐述了
“气候智能型”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理论、资源经济与循环经济理论、现代城市经济学与生态/低碳城市理论等。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是按生态学原理建造起来的人类聚居地,能够实现自然、技术、人文的充分融合,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及物质、能量、信息的高效利用。这一城市发展理论无疑与低碳城市理论有异曲同工之效,是构建“气候智能型”城市的理论与思想基础。 《气候智能型城市建设研究》研究可为中国其他城市走“气候智能型”发展之路,提供借鉴参考。
本书针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实际情况,提出目前提高农民收入、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而实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主要手段是对发育不良的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整合。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目的是要获得增值,为此,必须在三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建立长期的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谋求交易成本的降低;二是保证现代信息技术在供应链上无障碍使用,将时间成本和空间成本降到很低;三是持续提高物流作业质量,提升产品的客户价值。 对前面所提到的三个问题的回答在本书中由组织整合、信息整合和资源整合三部分完成。组织整合回答谁和谁结成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问题。信息整合回答什么信息需要整合、整合需要什么技术,如何实现技术的无障碍使用和信息的顺畅流动问题。资源整合重点回答供应链资源的协调与集约使用问题。
北京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个绿色都市也给自己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那就是,在绿地和开放空间、基本观念和环境教育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并开展追求实效的行动。 本书认真借鉴了瑞士的成功经验,在苏黎世有一个隶属于市政工程及环卫部门的公共服务机构,叫做“绿色都市苏黎世”,本书以它为模版,构建了建造“绿色北京”的战略目标和具体计划,本书将成为打造北京这座国际绿色都市的行动纲领和指导方针。 本书的主要阅读以及执行群体是政府负责人、北京及其他渴望居住于绿色城市的市民以及对此感兴趣的专业领域人员。
《唐坪村:本土文化恢复推动社区重建》选取国务院扶贫办在甘肃省陇南地区一个重点贫困村——唐坪村为案例,梳理展示在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这个贫困村体现出的鲜明特色,即本土文化恢复、村庄妇女深度参与、社会组织提供支持协助等。唐坪村灾后恢复举办的当地民间传统文化习俗社火,扫除了地震灾害在村民心中引起的紧张和焦虑,提振了大家重建家园的信心,也增强了村庄凝聚力;强调社会性别视角,鼓励和协助村庄妇女们参与社区重建,提升了妇女参与村庄事务的积极性和能力,社会扶贫效果显著;本土社会组织——富平学校积极参与和协调唐坪村重建,成为村民获取政府、市场等外部信息的重要通道与纽带,显示了社会组织的活力与优势。唐坪村在5.12灾后重建中体现出的这些特色,对于中国为数众多的面临自然灾害影响的贫困村恢复
本书对于如何提升会员服务和融合能力的问题给出了全面的回答。书中对如何给新会员一个难以忘却的欢迎仪式,到如何引导会员参与有意义的志愿者活动等诸多方面给予了详尽的描述。本书是一本社团管理者的工具书和参考书,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本书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外部宏观环境分析、选择一个未来、准备一份必胜的简历、成功面试、就业中的心理问题调适、职业适应与发展等。
转型时期的中国需要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已成为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的大事。《社会管理丛书:新时期社会管理总论》着重从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出发,就新时期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时代背景、社会管理实践,全面系统地进行了梳理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