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者和普遍就业的社会中,贫穷是一回事。在消费者社会中,穷人是另一回事。在后者社会中,生活项目围绕消费者的选择而建立,而不是围绕工作、专业技能而建立。“贫穷”曾经与失业联系在一起,如今,它主要指向有缺陷消费者的困境。这种差异改变了贫穷的体验方式,对于拯救苦难产生重大影响。著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鲍曼的这部作品,对于消费者社会及其影响进行了反思和论述。在本书中,鲍曼书追溯现代历史上发生的这种变化,对其社会后果进行盘点,并考虑了与贫困作斗争和减轻困苦的各种方式的有效性。社会学、政治学和社会政策学的研究者会发现,这是关于含义不断变化的一个持久社会问题的一本无价之书。
随着人工智能不断迭代,人们不禁感到担忧:下一个失业的人会是我吗? 对于许多人来说,数字技术正在消除不需要技巧的重复劳动。本书像一部纪录片,用直白而细致的描写展示了数字化时代下真实的劳动场景:亚马逊仓库中跟随着扫描仪的节奏工作的拣货工人,游戏行业在场景一隅苦苦挣扎的金农,分散在世界各地却通过互联网协同合作的众包工人,以及那些活生生存在却被隐藏在算法背后的社交平台审核员。 人工智能或许并不能取代人类劳动。如果说数字化改变了什么,它只不过是把全世界变成了一个大工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研究》系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该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形势与任务、机遇与挑战、领导体制改革、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反腐败斗争、优秀党支部书记培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综合运用党建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理论及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中的基本问题、基本经验、基本规律进行客观记录与深入剖析,力求深刻回答我们党为什么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团结带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克服一切困难夺取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阔步迈入乡村振兴与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时代。
志愿服务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仅是推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客观需要,而且是推进志愿服务事业与国际社会接轨的迫切要求。本书在系统介绍国际社会指标体系发展演进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为构建志愿服务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主要采用经验判断法、德尔菲法、访谈法等方法对收集的相关指标进行了三轮甄别和筛选,构建了应然状态下和实然状态下两套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实然状态下志愿服务指标体系的测试,就志愿服务指标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前瞻性的展望。本书读者对象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的工作人员、志愿服务理论研究者。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做出部署,提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乡村田园建设要求突出农业特色,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现代化水平,把持农村田园风光,留住乡愁,保护好青山绿水,实现生态可持续。乡村田园是美丽乡村的升级版,具备七大要素,涵盖“新农民、新农村、新农业”三大方面。本书作者从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全享农业、乡村民宿、都市农业。智慧农业、田长制及山长制、乡村创意工程等方面将提出独特的理论体系、见解及观点,供广大读者借鉴和参考。
本书是社会和谐与发展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总论介绍了社会工作及其知识的本质、社会工作价值、理论和实践;中篇社会工作理论介绍了心理社会理论、女权主义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危机介入理论、系统及生态理论、增权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下篇社会工作实务介绍了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和医务社会工作。本书由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范明林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