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如果把地球史按比例缩至 24 小时,那么人类就只存在了短短 2 分钟。而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不到 1 毫秒。但就是在这微乎其微的 1 毫秒中: 塑料垃圾在太平洋聚起触目惊心的 第七大陆 ; 半数野生物种灭绝;石油只够用 50 年了; 大都市像八爪鱼一样扩张,人与自己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疏远、决裂,越来越孤独; 如果所有人都想过美国人那样的生活,那我们需要 7 个地球, 灭亡,很可能发生在我们的有生之年。 《人类的明天》拥有与众不同的特质:这不是一本令人绝望到不愿面对的危机之书,也不是一本一味提出问题的警示之书,而是一本为焦虑和困惑提供崭新思维方式的希望之书和解答之书。正如作者本人说的那样: 传播灾难性的消息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 作者带领一
在微生物赋予奶酪独特的气味、质地和口感的同时,本书重新定义了现代工业淘汰的、劳动密集型的手工制作工具和技术的价值。从而实现颠覆式创新,探究传统手工奶酪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潜移默化的价值。
松茸作为一种新的跨国流通商品, 其产业链连接着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多个 。松茸世界包括采摘者、科学家、交易者、森林管理者、市场销售者、消费者等多个行动主体。在这个网络中, 合作不仅仅存在与人类学家之间、科学家与社会科学家之间、学术界与非学术界之间, 也存在与人与自然界之间。作为一本松茸场域研究的经典合作民族志,本书展现出 化经济下人类学研究的新路径。
赛博格人类学对人类 类性 的探究别具一格。如果说以往的人类学展示的是特定时空内人的体质衍生、社会特征、文化秩序与文明迭代,那么赛博格人类学则通过对网络链接、云计算、复杂数据库、人类计算、量子纠缠、场域效应、非对称聚合等超越时空的流动与链接的书写,展示元宇宙、星链化、数字孪生、价值时空、人机景观、全视监狱、人际关系嬗变、文化秩序重构及爆涨式数字文明等,从而在超文本的意涵涌现中,拓展了 后人类 数智生活的跨学科广域研究,揭开了 虚拟人类学 新序幕!
本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利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多维的审视,从时代背景、理论渊源、主要内容、基本特征、价值意蕴、面临的新时代境遇及铸牢路径等方面对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系统地梳理、阐释并进行深刻地提炼与概括,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提供点滴参考。
本书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视角,采用民族学人类学理论方法,通过文献分析、田野观察和访谈,呈现印度尼西亚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在不同时代的学科发展和研究范式演进轨迹,旨在探讨印尼的学科知识生产机制与国家社会发展治理的关联,最后参照印尼学科成果和现实需求,提出加强中国-印尼学术合作建议。
现实世界变动不居、繁复多样,包含着许多隐而不露的复杂性。人类的学习正是发生在这样一个个复杂而又具体的境脉之中,它牵涉人脑、记忆、动机、推理等各个要素,以知觉的、动作的、事实的、推理的等多种类型整合的方式发生,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本书在《人是如何学习的 I》的基础之上,更新了前沿的学术动态,围绕7大主题——文化的复杂影响、学习的类型与过程、知识与推理、学习动机、对学校学习的启示、学习技术、贯穿一生的学习,通过生物的、物理的、社会的、文化的、技术的等多个分析层次,提出了 21 条主要结论,其中着重强调了文化境脉对学习重要而复杂的影响,分析了学习的动态发展本质,阐述了学习类型的多样性、过程的复杂性以及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并考察了技术支持学习的给养特性,可以说是集学习科学核心研究主题
本书是在笔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干部选拔任用中的 逆淘汰 现象及其治理研究 (17CZZ028)结项研究报告和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后出站报告(2022年6月)的基础上精简而成。 本书在干部体制、党政体制及至党领导国家发展的广义政治逻辑中展开,将中观意义上的干部结构状况视为影响干部体制韧性、党政体制运行以及政党治理成效的重要自变量,而着重探析这个中观理论链条中的中间变量 干部结构转换机制。在认识论意义上,干部结构被视为一个面向外部党政体制和内部队伍建设的结构化存在:一方面,它是支撑党政体制权力运作的中枢结构;另一方面,它是支撑干部队伍能力形成和能动性发挥的核心结构。在实在论意义上,干部结构可依据政策要求划分为政治标准、年龄阶梯、知识构成、能力导向、行为作风等五大维度。在当代中国干部人事制
男性为什么不哺乳? 人类为什么会为了享乐而不是生育而性交? 为什么只有人类女性会经历更年期? 为什么人类男性会成为数不多的照顾后代的哺乳动物之一? …… 关于人类性征的进化,没有人比贾雷德·戴蒙德更有资格做出解释。本书力图解释人类的性行为是如何演变为现在的模式的,包括女性的绝经期、人类社会中男性的角色、离群性交、为取乐而非传宗接代的性交,以及女性乳房早于发挥喂乳功用时的隆起等。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案例,戴蒙德帮助我们梳理了人类性征进化历程的多个方面,写出了一部迷人的、令人惊叹的经典之作。
苏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稣是“轴心时代”的核心人物,也是奠定世界主要文明精神底蕴的伟大思想者。在本书中,“轴心时代”的提出者、德国有名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借助历史学的批评研究法,全方位、多角度地来呈
俄国作家B.H.米罗诺夫的《帝俄时代生活史(历史人类学研究1700-1917年上下)》是世界史学界部俄国历史人体测量学著作。此书由张广翔、许金秋、钟建平等人翻译。作者米罗诺夫首次以人体测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700—1917年俄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展示了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面貌。 《帝俄时代生活史(历史人类学研究1700-1917年上下)》重新审视了传统史学范式,实现了非传统史学研究方法的突破:针对20世纪初俄国革命的性质和原因提出了全新观点。
编写的这本《民族学通论》是一部力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原则为指导,主要运用国内各民族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资料,以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一些有关的最研究成果,来阐述民族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的著作。
词与物(人文科学的考古学修订译本)/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上海三联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 作者 (法)米歇尔·福柯|译者:莫伟民 原价 ¥66.00 出版社 上海三联 出版时间 2016-07-01
日本美食家、资本主义商人、老挝丛林战士、工业林、中国牧羊人、芬兰乡村向导……如何讲述珍稀松茸供应链的故事? 乌托邦想象看起来困在一个单程未来里,身处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人类要如何自处?又何去何从? 在一朵缠绕着人类经济活动、种族历史、自然生态及末世生存策略的独特蘑菇当中,或许藏有答案。 在横跨日本东京与京都、美国俄勒冈州、中国云南、芬兰拉普兰等地的田野调查中,作者跟随一条鲜为人知的商品供应链,一步步呈现珍稀松茸的“身份转译”:在废弃工业林悄悄破土而出,被遁入山林寻求自由的瑶族、苗族与东南亚裔采摘者收集,再通过竞价激烈的保值票市场,累积层层价值进入日本,化身为带有强烈象征的礼物。 松茸浓缩在如此奇特的跨地理、跨文化转译过程中,也提一个更宏观的提问——在迈进“人类世”的此刻,不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