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章锡琛,民国时期出版机构开明书店创始人。他1912年进入出版界,任《东方杂志》编辑,并从此供职商务印书馆长达15年。1926年8月1日,章锡琛在上海创办开明书店,从而在中国出版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中国成立后,章锡琛任出版总署处长、专员,后调任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副总编辑。他学术精湛,著译有《文学概论》、《文史通义》(选注)、《马氏文通校注》、《助字辨略》(校注),还有散见于各报刊上的著译文章近七百篇。
1851年创刊,1896年被阿道夫·奥克斯以7万5千美金收购,《纽约时报》用一期期报道奠定了自己影响美国、影响世界的首席大报的地位。它记录了世界近现代历史中几乎所有重大的事件,而记录这些事件的《纽约时报》和《纽约时报》人则往往隐居幕后。 作者特立斯从1953年开始在《纽约时报》工作了十余年。当他离开时报后,立刻就是回过头去采访自己曾经的同事,试图以时报不鼓励、不允许的方式刻画描述这个庞大的、能影响全美乃至全世界局势的机构。特立斯眼光犀利,笔触细腻,不仅在书中回溯了《纽约时报》的历史,还生动地再现了近百名时报人,以及他们在时报这个大机构中的庞杂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媒体从业者的群像。 《王国与权力》初版于1969年,至今仍是关于《纽约时报》历史及运作方式首屈一指的参考书,开
本书以大人物为主角,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强弱、人我、群已、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经世济民等,都在论述之列。强烈地表达思想,内容丰富自是罕见。
本书阐述了新闻出版知识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方法和路径,对标准中的核心条款进行了解读,全方位展示了出版业技术与标准融合的新路径、新探索。全书共8章,章对知识服务国家标准编制背景、目的及意义、技术路线、编制过程和应用情况等进行了整体概述;第二章到第八章,分别就 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指南 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基础术语 知识资源通用类型 知识关联通用规则 主题分类词表编制 知识元描述 和 知识单元描述 7项国家标准,从核心条款、应用案例、应用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内容简介 赵家璧,著名出版家、编辑家、翻译家和作家,在出版事业上功勋最为卓著。他21岁加入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先后主编《中国学生》、 一角丛书 、 良友文学丛书 、 良友文库 、 万有画库 、 中国新文学大系 等重要作品,结交了一大批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作家。1946年,赵家璧与老舍共同创办晨光出版公司,主持出版了 晨光文学丛书 、 晨光世界文学丛书 等优秀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上海文艺出版社,继续出版事业。晚年赵家璧笔耕不辍,撰写了百万余字的出版回忆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论比较独立、客观、持平,不作激进语,不说客气话,不写违心文。第二、平衡文字易读性与思考深入性,杜绝纯感性评论与技术化评论,立足就书论书又力图超越就书论书。第三、坚持对社会科学、人文历史与科学技术类书籍的读与评,“对一个国家来说,社科人文给予的是智慧的头脑与冷静的心灵,而科学技术锻造的是坚强的脊梁与坚实的血”。
中央研究院是民国时期全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其辉煌成就为世界所瞩目,开创了“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的局面。本书以中研院从组建到逃亡台湾这段历史为线索,描述了蔡元培、傅斯年、陶孟和、陈寅恪、李济、董作宾、梁思永、吴金鼎、夏鼐、曾昭燏、游寿、胡适等知识分子在乱离之世为学术的自由和进步所付出的辛勤汗水与不懈努力,着重刻画了抗日战争时期,中研院人文科学研究所及相关人员,由南京到四川李庄万里流亡的苦难历程,生动再现了傅斯年、梁思永以及与之相关的梁思成、林徽因等学者,在艰难困苦中与祖国同呼吸共患难、执着于学术事业的进取精神。 同时,本书还披露了中研院在岁月流逝中不为外人所知的内幕,对历史进程中的人事纠葛、事件起源、学术争端等湮没日久的是非恩怨,以当代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
本书以上海新华书店格局演变为面、发展节点为点,邀请了曾经的区、县新华书店经理等53位负责人梳理从1949年至2007年上海新华书店的黄浦区店、南市区店、卢湾区店、徐汇区店、闵行区店等24所门市部的发展历史,结合史实和数据,讲述亲历亲见亲闻的创业守业、卖书读书的职业生涯中值得留恋的人、事、书、店等,展现上海新华书店发展的关键拐点及轨迹脉络,记录书店工作人员在领导机构变动、书店合并分立,以及破产清算、改制、上市等不同时期矢志不渝投身出版行业的往事,并以此致敬前辈、鼓励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