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1星以上
  • 0折-5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20元20-30元30-40元40-60元6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5折
筛选:
    • 弱传播(一本公关团队内部口耳相传的奇书,一本不应该让你的竞争对手看到的好书!)
    •   ( 33953 条评论 )
    • 邹振东果麦文化 出品 /2018-12-01/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没有人会忽视舆论的力量,然而舆论是什么?如何产生?有规律可言吗?可以被预测甚至左右吗? 长期以来,舆论学研究曾经是哲学家对话的天空,现在却沦落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边角料。而大众对舆论的认知,还普遍停留在公共事件、明星热点等范畴。《弱传播》打破了这种局限,把研究视域扩大到了与现实世界共存的舆论世界。 作者酝酿二十年,写作四年,试图像牛顿总结物理世界的运动定律一般,去构建舆论世界的完整体系。全书由舆论的弱原理、"四大规律"、"三论三律"及一系列的舆论工具组成,富含大量生活日常、政治选战、商业推广、社会事件等真实案例。因此,《弱传播》既是传授面试、公关、谈判、恋爱乃至夫妻之道中传播技术的实用书,又是处理舆论危机和打舆论战的实战工具书,也是所有媒体人、公众人物和公务员的案头书。见

    • ¥34 ¥68 折扣:5折
    • 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
    •   ( 7695 条评论 )
    • 刘海龙 著 /2015-07-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传播学科的历史不到百年,由于长期受到学科正当性赤字的困扰,其研究史常被各种神话所笼罩。 《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从那些被有意收编或无意误读的"灰色地带"入手,结合新发现的材料和语境,重新诠释传播学经典文本,以颠覆传播学术史主流叙事的霸权,寻找新的视角,解放传播研究的想象力。本书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重写传播学术思想史,在对拉斯维尔、哥伦比亚学派、芝加哥学派、中国传播研究的史前史、批判学派的失踪、本土化话语等问题的研究上,均推翻了目前的定论。 作为一个贴近意识形态的舶来学科,中国传播学的经验在诸社会科学中并不特殊。对传播学术史的反思也可为中国当代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典型个案。

    • ¥16 ¥32 折扣:5折
    • 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
    •   ( 14299 条评论 )
    • [德]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 /2012-0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传播学领域的经典著作,论述了舆论的形成过程和机制。作为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沉默的螺旋理论被相关学科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作者在新版本中加进了对舆论学理论新进展的研究,更加切合实际生活。本书也是德文原版的首本中文译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假思索地使用 舆论 这个概念。但是,究竟什么是舆论,它如何产生,又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发挥哪些作用呢? 诺尔-诺依曼在《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里描绘了舆论对于个人所具有的社会控制作用。她描述了公众的同意或反对所带来的无休止的戏剧性场面:那些赞同社会上普遍流行观点的人们的感受,以及那些孤零零地拥有 少数派 观点的人的想法和恐惧。 沉默的螺旋 意味着人们一直在观察他们周围的世界,并且记录下来其中的增减变化。当人们看到自己的观点得到更多的支持,变

    • ¥33 ¥66 折扣:5折
    •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
    •   ( 512 条评论 )
    • [美]克里斯·贝尔 /2024-03-01/ 浙江人民出版社
    • 我们在现实世界遭受社会孤立之苦,被我们寄予厚望打破隔离的互联网,如今也日益变成充满隔阂与暴力的场所。我们把社交媒体平台的政策和内容分发算法视为罪魁祸首,考虑彻底退网的可能,但本书作者克里斯 贝尔让我们停下来思考另一种可能。利用经过精妙设计的在线实验和深入访谈,他在本书中证明了走出回声室(信息茧房)会使我们更加极化,而不是减少极化。本书挑战了关于回声室、境外势力和激进算法的常见神话,揭示了社交媒体的功能更像是一面棱镜,它扭曲了我们的身份认同,增强了追求地位的极端派的力量,让温和派几乎隐形;而政治部落主义的解决之道,就在我们自身深处。

    • ¥26.1 ¥58 折扣:4.5折
    • 媒介研究批评术语集(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   ( 2426 条评论 )
    • (美)W. J. T. 米歇尔马克·B. N. 汉森 主编,肖腊梅 胡晓华 译 /2019-01-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通信、哲学、电影、录像、数字文化:媒介研究所跨领域、学科多得惊人,它所生产的词汇既严谨,又直观。《媒介研究批评术语集》定义了,有时是重新定义了这个新兴综合领域的目的,阐明了*生动的讨论、*有活力的话题背后的关键概念。 一个更加宏大的对话涉及文化、技术、政治,作为这个更加宏大的对话的一部分,这本令人激动的论文集对在处理当代媒介的特点及模式方面对于我们而言颇为关键的语言进行了探索。本文集的主编是媒介研究领域著名学者W. J. T. 米歇尔和马克 B. N. 汉森。本文集推出了许多杰出撰稿人的作品,这些论文都是为了本文集专门写成。文章分为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 审美 这部分讨论的是艺术问题,与描述感官经验及判断的术语有关; 技术 这部分让我们进入一系列宏观的技术概念;媒介功能在系统中实现, 社会 这一部分开启了对

    • ¥37.5 ¥75 折扣:5折
    • 框架分析:经验组织论 戈夫曼 新闻传播学
    •   ( 998 条评论 )
    • (美)欧文·戈夫曼 著,杨馨,姚文苑,南塬飞雪 译 /2023-08-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框架分析:经验组织论》是一部篇幅宏大、内容艰深的著作。受现象学、形式社会学的影响,戈夫曼在本书中引入了初级框架、片段、基调、调音、捏造、层级等概念,搭建了系统的框架理论体系,进而详尽描述了框架的变动与其影响的经验的组织。 戈夫曼将 框架 视为一种 解释基模 。他指出,社会事件原本混乱无序,人的认识能力却是有限的,正是框架的存在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辨识和标识社会事件与信息。在实际运用中, 框架 既是一种建构现实的过程,又是该过程遵循的原则。此外,本书对新闻传播学影响深远,是戈夫曼送给这一学科的 意外的礼物 。

    • ¥74 ¥148 折扣:5折
    • 西方媒介学名著导读 导读媒介学二十五本西方经典著作 胡翼青
    •   ( 510 条评论 )
    • 胡翼青 主编 /2023-08-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人工智能媒介和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使媒介技术本身的重要性一再被强调。一种以媒介技术为入射角透视人类新闻传播现象的理论范式正在快速崛起。这种理论范式以媒介环境学及其思想先驱作为起点,正不断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等层面重塑新闻传播理论。 《西方媒介学名著导读》汇集了媒介环境学、媒介化社会理论、媒介技术哲学、媒介地理学和媒介考古学等领域的经典著作,尝试通过名著导读的方式,从历史、结构和未来发展等角度勾勒当代媒介学的知识地图。

    • ¥34.5 ¥69 折扣:5折
    • 战略叙事:传播力与新世界秩序
    •   ( 134 条评论 )
    • [英]阿利斯特·米斯基蒙 等 著,孙吉胜 等 译 /2023-12-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本书首次通过系统性框架,为读者了解政治行为体如何通过叙事在新环境中塑造秩序提供精彩解读。为了解释不断变化的世界秩序,作者探讨了行为体如何设计和形成特定的叙事,以及第三方如何来理解这些叙事并与其互动。本书围绕国际关系中的主要概念,通过探究秩序、行为体、不确定性和竞争者四个主题,展现了战略叙事影响权力沟通和交流的可能性与局限性,为当代国际关系的理论化和实证研究作出了贡献。在当下中国高度重视软实力、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国际传播和国际话语权的背景下,本书的出版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和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

    • ¥39 ¥78 折扣:5折
    • 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大学译丛)
    •   ( 7846 条评论 )
    • [美] 约翰·杜翰姆·彼得斯 著,邓建国 译 /2017-01-01/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在当今社会,传播扮演着至关重要而又独一无二的角色。《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一书,以广泛的跨学科的人文视角,向读者展现了传播的观念史,它不仅阐述了传播观念的历史沿革,而且旁征博引,论及历史、哲学、宗教、文化乃至法学与技术史领域,将传播的视域追溯至西方思想中那些*根本的问题。即体现了传播学研究的人文取向,也以一种通俗大众的表达方式激发了公众对传播学的兴趣。《对空言说》为突破美国实证主义传播学研究传统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也因此成为传播思想史的奠基之作。该书在2000年荣膺美国传播学会奖,这是美国传播学界的*奖项,并在传播学界乃至公众之间激发起广泛的对话。

    • ¥32.6 ¥68 折扣:4.8折
    • 后真相时代 赫克托麦克唐纳 故事建构谣言阴谋论病毒式市场营销社会心理学经济理论商业管理新闻传播学书籍
    •   ( 120 条评论 )
    • (英)赫克托·麦克唐纳 /2019-09-01/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2016年英国公投脱离欧盟,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一时间,“后真相”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并被《牛津大辞典》选为年度词汇。所谓“后真相”,就是真相和逻辑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被忽视,而情感煽动主导舆论的情形。从投票选举到众筹诈骗,再到病毒营销,无论是在政治、传媒,还是商业领域,后真相的案例俯拾即是。显然,我们已经进入了后真相时代。在本书中,为世界很好企业提供商业咨询的说故事大师赫克托·麦克唐纳用生动的故事向我们展示出真相是如何被信息传达者肢解、扭曲和掩盖的。他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总结出误导者的惯用伎俩,同时告诉我们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竞争性真相来证明观点、凝聚人心。作为后真相时代的信息消费者,上当受骗有时在所难免。唯有洞悉真相的运作模式,我们才能更有智慧地处理信息,甚至通过改善真相的讲述方式

    • ¥24.9 ¥49.8 折扣:5折
    • 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
    •   ( 699 条评论 )
    • (美)伊莱休·卡茨等 /2010-12-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收录了媒介研究领域的13篇经典文本,并由当代该领域的知名学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此书非常适合作为高校《传播学经典文献选读》类课程的教材,也可填补教材规划中此项的空白。

    • ¥27.5 ¥55 折扣:5折
    • 流行之道:在潮流中把握真实世界
    •   ( 303 条评论 )
    • 胡泳 著 /2022-11-01/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 什么样的东西才会流行?时代潮流的本质是什么?不论在潮流内外,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哪些东西是始终应该放在首位的?对于这些 乱花渐欲迷人眼 的流行事物,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是积极拥抱,还是提高警惕? 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才是平衡之道。 胡泳在本书中聚焦潮流和热点问题,但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不论是对 顺流 的思考,还是对 逆流 的反思,都透过他的专业视角,为所有或主动或被动地置身潮流之中的我们提供了一个难能可贵的思想支点。

    • ¥30.6 ¥68 折扣:4.5折
    • 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
    •   ( 1449 条评论 )
    • (美)罗尔 著,董洪川 译 /2012-12-01/ 商务印书馆
    • 《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是一部媒介与文化学研究的入门读物。作者展示了现代大众媒介是如何与意识形态、情感、霸权、社会规则、权力、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相互作用并相互影响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作者将全球性文化融合的主流理论与其*的发展趋势巧妙连接起来,并对当今的文化和信息研究提出了重要的批判性观点。

    • ¥13.4 ¥32 折扣:4.2折
    • 问题、方法与论文写作:传播研究引论
    •   ( 679 条评论 )
    • 邓树明 /2023-09-01/ 四川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为初涉传播学学术研究的读者撰写的导论性著作,旨在提供传播研究的完整路径与方法。全书分为四大板块:第一板块为学术研究的基本知识,包括对知识这一概念的阐释以及对知识合法性的介绍;第二板块为问题意识,讨论如何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第三板块为方法意识,讨论如何设计研究方法,其中包含三种方法论范式以及计算机环境下的19种具体研究方法;第四板块为论文结构,介绍论文的常规结构模式。全书在对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及论文结构进行讨论时,不但提出了应该达到的规范,而且结合核心期刊大量已刊登论文和未采用投稿进行了案例说明,意在提供前车之鉴,为学术研究及学术表达指点迷津。

    • ¥75 ¥150 折扣:5折
    • 弱传播 舆论世界的哲学 邹振东著 控制舆论风向新闻传播化解危机个人企业家新媒体人公关集团学习用书舆论世界生存法则
    •   ( 342 条评论 )
    • 邹振东 /2018-12-01/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没有人会忽视舆论的力量,然而舆论是什么?如何产生?有规律可言吗?可以被预测甚至左右吗? 长期以来,舆论学研究曾经是哲学家对话的天空,现在却沦落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边角料。而大众对舆论的认知,还普遍停留在公共事件、明星热点等范畴。《弱传播》打破了这种局限,把研究视域扩大到了与现实世界共存的舆论世界。 作者酝酿二十年,写作四年,试图像牛顿总结物理世界的运动定律一般,去构建舆论世界的完整体系。全书由舆论的弱原理、""四大规律""、""三论三律""及一系列的舆论工具组成,富含大量生活日常、政治选战、商业推广、社会事件等真实案例。因此,《弱传播》既是传授面试、公关、谈判、恋爱乃至夫妻之道中传播技术的实用书,又是处理舆论危机和打舆论战的实战工具书,也是所有媒体人、公众人物和公务员的案头书。见解独

    • ¥34 ¥68 折扣:5折
    • 丑闻的力量:大众传媒中的符号学
    •   ( 263 条评论 )
    • (意)约翰奈斯·艾赫拉特 /2016-12-08/ 四川大学出版社
    • 成为丑闻的事件是否具备内在的 丑闻性 ,或者说,确实存在本身就会演变为丑闻的事件吗?在《丑闻的力量》一书里, 丑闻 这一概念重新得到了审视。丑闻并非来自于事件本身,而是由公众舆论制造出来的,而公众对某一事件的观念则由媒体叙事建构。丑闻之所以有力,是因为它能够挑战现有体制,削弱其合法性。在丑闻的制造过程中,传媒起到了整合作用,它将真实事件解释为公众有目的性的行为。 通过对当今大众传播中大量丑闻的讨论,艾赫拉特得出了全新而令人惊奇的结论:丑闻是建构出来的观念。 艾赫拉特将经典的符号学和实用主义理论用于对当今传媒的分析,特别针对性虐童案和电视布道中的道德话语进行了深入考察。在他看来,对丑闻的社会学和传播学研究忽略了传媒的建构本质,而他关注的是有意义的公众叙事方式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通过对

    • ¥24 ¥48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