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是一部媒介与文化学研究的入门读物。作者展示了现代大众媒介是如何与意识形态、情感、霸权、社会规则、权力、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相互作用并相互影响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作者将全球性文化融合的主流理论与其*的发展趋势巧妙连接起来,并对当今的文化和信息研究提出了重要的批判性观点。
开门办报历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一份报纸面世,要经历采访、编辑、审核、校对、印刷等多个环节,难免出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错了就改,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气度。古训云,正人先正己。早在2010年初,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就由旗下的《南国早报》编印了内部“警示教材”《我们错了》。 2011年初,为响应全国新闻战线“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坚守媒体公信力,集团在内部版《我们错了》基础上,综合广西日报及其旗下南国早报、当代生活报、南国今报在内的虚假、失实、差错新闻案例,加以扩展、整合与精选,编成本书,公开发行。 全书收录各类虚假、失实报道及其他差错90多个案例,每个案例包括稿件差错部分的原文、造成差错的原因、差错引起的后果,并以教训的形式予以分析和点评。
作为一本新闻伦理学领域的著作,本书做了下列研究: 一、指出新闻正义研究的必要性:新闻实践中经常面临公信与私利、自由与责任、真相与隐私的冲突;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不正义的新闻行为屡禁不止。 二、将新闻正义与新闻、新闻价值、正义、社会正义做了对比研究,梳理出新闻正义的基本内涵。 三、归纳了伦理思想史上重要的正义思想(包括儒家伦理、基督教伦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康德的责任伦理、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自由至上主义、功利主义、社群主义),对福利论、目的论、德性论三种伦理视域中的新闻正义进行了分析。 四、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在威权主义、自由至上主义、社会责任和苏联共产主义等四种传媒理论视角中考察新闻正义。 五、研究了下列维度的新闻正义:新闻自由与新闻责
本书收入的 2017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 是应用新闻传播领域*权威的 学会奖 ,也是观察媒体转型与融合变革的* 窗口 ,本书中的演讲内容、案例分析、专家点评都出自传媒行业的权威研究者。对于中国媒体在新时代新语境下的内容生产和技术创新,具有很强的引领性、示范性和创新性,本书对于中国传媒业的转型与融合发展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选择了传媒与社会的五个触点,即媒介发展与社会认知、与民主政治、与经济迭代、与文化传承、与世界链接来讲述媒介与人的生活常态的关系。希望用前沿的、鲜活的观点和案例同时,能较为深刻的介绍和阐述一些深刻的普世的媒介与社会理念。 公民社会应该是一个理性的社会。希望本书能成为一个理性公民值得阅读的书。
策划传媒的概念和理论,具有新的时代意义。对这种现象,用过去的广告、营销、公关、企业策划等概念来认识,已经概括不了了。广告,就是广而告之;营销,这次超级女声又进入了生产领域;公关,又显得俗气。策划传媒,把这几个概念都概括了,而且站得更高,把策划者的主动性主动权主观能动性都体现了。过去,外单位看传媒是仰视,所以要去公关,好像有求于人。策划传媒,把策划者和被策划都两者的自主权都明确表现出来了。 策划传媒的概念更广泛,视野更宽阔,更全面,更普遍,更能概括事件的本质;包容性更大,把原来的各个方面的内容都涵盖进去了。 网络传播和新兴媒体的全民参与性,才使超级女声火爆全国,也才出现了一批策划网络传媒的网络传媒的网络明星,才使我们对策划传媒的认识更深了,更新了,策划传媒的操作性也更强
从赛博空间、虚拟社会到网络社会,新媒体用户的属性发生了哪些变化?由“受众”转变为“用户”,哪些方面主动性得到加强,哪些方面变得更为被动?今天的新媒体用户,一毛不拔或一掷千金,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从参与、分享到追求“在场”,怎样理解新媒体用户诉求的变化?自拍意味着“我拍故我在”吗?表情包是社交互动中的面具吗?如何理解网络视频直播这样个人化的媒介事件以及它所代表的群落性亚文化?红包是一种社会资本的互换方式吗?算法使得用户成为数据时代的“囚徒”了吗?人机传播盛行的未来,人还会继续是世界的主宰吗? 欢迎阅读《新媒体用户研究》一书,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 《新媒体用户研究:节点化、媒介化、赛博格化的人/新闻传播学文库》观照新媒体时代的人,探究人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在新媒体作
撰写传播学史的历史学家具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E·M·罗杰斯通过传记式的编写工作,在人的基础上来理解传播学史,这是一个独特的视角,涉及众多人物与机构以及若干学科的知识背景,并以此表明,传播研究如何富有意义地影响了社会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这种有重点的综合研究使本书成为上述领域的学者的读物。本书内容丰富,史实性强,图文并茂,人物生平纪事详尽,叙述有通俗与专业相结合的特点,故会为传播学的广大专业与业余读者所喜爱。
20年以来,无论当我作为一名企业的顾问人员或者在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New York University's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担任教师,还是作为世界的公关公司之一的博雅公关公司(Burson-Marsteller)的一名客户代表与客户们进行交往时,我都会在工作遇到许多专家和学生,他们向我们表达了能拥有一本简洁实用的关于指导如何处理媒体关系的小册子的愿望。事实上,他们也找到了一些有关这方面主题的书籍,但是由于工作十分繁忙,而那些书籍又太长或者太简单,所以他们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这就是Prentice Hall出版这样一套商务沟爱系列书籍的原因——我们希望能够为那些在与媒体相关的领域工作的人提供一套简洁、实用、便于使用的指导手册。 本书主要是为那些供职于商业机构或者非营利组织人而写的。
该书稿主要探析了影视与城市形象传播、新媒体与城市形象传播的关系,并对2014年度较为典型的城市形象传播个案如2014年青奥会与南京城市形象传播、2014年山西平遥城市形象传播、符号学视角下的城市形象传播(以河南省开封市为例)等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传媒的传播有助于增强外界对城市的认识和了解,打造城市品牌,进而使城市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和更大发展空间。
新千年一代是媒介最值得关注的力量,他们的消费方式、口味和需求正在影响着传统媒体生产内容和传递内容的方式,他们对各种娱乐,如音乐、电影、时尚、明星等非常入迷,同时有近四分之三的新千年一代受访者电视。无疑,新千年一代正在塑造媒体的未来。
《公众舆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它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自1922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领域中的地位。其影响力经久不衰的奥秘在于,它卓有成效地梳理了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比如舆论从哪里来,它是怎样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公众舆论是什么意思?它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它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力量?它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首次全面论述,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公众舆论》的作者是沃尔特·李普曼。
《中外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战略研究丛书:国际传播能力研究(国家与媒体案例集)》从国际传播网络、人力资源、技术装备、产品与服务等角度出发,对多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进行比较,分析这些国家主要国际传播媒体的发展现状与特点,探讨中国国际传媒的优势和差距
《拉里 金沟通现场》通篇谈的都是 沟通 ,只有读过《拉里 金沟通现场》,才真正懂得什么是 沟通 。《拉里 金沟通现场》提供的沟通技巧不仅适用于美国总统,也适用于非洲部落的乡村黑人女教师,还适用于欧洲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更适用于中国的寻常百姓。为什么人们需要沟通?拉里 金为何如此热衷于沟通,又因何使他乐此不疲?99%的答案都在《拉里 金沟通现场》中:因为沟通使人自信,沟通使人成功,沟通使人幸福。即使你对成为非凡的人物并没有任何兴趣,你的生活也离不开沟通,因为沟通是我们每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技能。不论是生活工作,还是休闲娱乐,沟通无所不在。那么,怎样的沟通才算是良好有效的沟通呢?沟通的技巧在哪里?又如何提高沟通技巧呢?《拉里 金沟通现场》为你一一解答、悉心传授。不管你从事哪一个行业,也无论你处
《传播学概论》共九章。章介绍传播学的兴起、发展与代表人物。第二章是对传播活动中基本的要素、类型与模式的介绍。第三章从传播者的角色、社会制度与传播者施控与被控的角度论述。第四章从信息、符号与内容分析角度论述传播内容。第五章论述传播媒介的性质、发展与媒介环境学派的主要观点。第六章分析传播受众的特点、受众在接受媒介信息时的心理与行为变化以及受众应有的权利。第七章是传播效果研究,介绍效果研究的类型与进程,阐述传播效果研究中个人与社会影响的经典的理论。第八章是传播调查研究方法。第九章是传播实践应用研究,包括广告传播、公关传播和整合营销传播。
《机遇与挑战——在浙江传媒学院讲传媒》由郝振省主编,全书分为:精英论道、品牌篇、年度报告篇、访谈篇四个部分,收入了《增强“三力”打破境外电视“不可战胜”的神话》《iPad来了,传统杂志如何生存?》《华商传媒集团报纸发行新策略》等文。
走进生机勃发的春天,《南方传媒研究》迎来了南方报业2011年年度记者评选。 2011年,在时间长河中,不过短短一瞬,于中国传媒业而言,却是异采纷呈、戈矛纵横的一年。于南方报业而言,尤其不同寻常:《南方日报》广告实收超3亿,在全国省级党报中遥遥领先:《南方都市报》弯道超越,继续领跑中国报业平面媒体收入排行;《2l世纪经济报道》十年征程再出发,经营收入和盈利水平再创新高;《南方周末》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经营一路高歌……集团向全媒体转型步伐大大加快,各项事业呈现跨越式发展的繁荣景象。 南方的精彩就是中国的精彩。这一年,中国在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形势下继续阔步前行。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世界经济整体低迷,中国一枝独秀,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4000美元新台阶。
传播学科的历史不到百年,由于长期受到学科正当性赤字的困扰,其研究史常被各种神话所笼罩。 刘海龙编著的《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未名社科新闻与传播研究丛书》从那些被有意收编或无意误读的"灰色地带"入手,结合新发现的材料和语境,重新诠释传播学经典文本,以颠覆传播学术史主流叙事的霸权,寻找新的视角,解放传播研究的想象力。本书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重写传播学术思想史,在对拉斯维尔、哥伦比亚学派、芝加哥学派、中国传播研究的史前史、批判学派的失踪、本土化话语等问题的研究上,均推翻了目前的定论。 作为一个贴近意识形态的舶来学科,中国传播学的经验在诸社会科学中并不特殊。对传播学术史的反思也可为中国当代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典型个案。
传播学科的历史不到百年,由于长期受到学科正当性赤字的困扰,其研究史常被各种神话所笼罩。 刘海龙编著的《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未名社科新闻与传播研究丛书》从那些被有意收编或无意误读的\"灰色地带\"入手,结合新发现的材料和语境,重新诠释传播学经典文本,以颠覆传播学术史主流叙事的霸权,寻找新的视角,解放传播研究的想象力。本书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重写传播学术思想史,在对拉斯维尔、哥伦比亚学派、芝加哥学派、中国传播研究的史前史、批判学派的失踪、本土化话语等问题的研究上,均推翻了目前的定论。 作为一个贴近意识形态的舶来学科,中国传播学的经验在诸社会科学中并不特殊。对传播学术史的反思也可为中国当代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典型个案。
近几年来,全球网络空间对网络与信息安全重视程度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已有54个)将网络安全列为国家战略。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已经成立了国家互联网信息领导小组,*亲任组长。同时,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挂牌办公。梳理国内外古今舆情管理经验,提升我国舆情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迫切!舆情管理不仅仅对于国家安全有极其重大作用,对于我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本书从舆情的形成及特点,网络舆情成因及其演变,网络舆情监测,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网络舆情管理策略,舆情管理工作体系等方面,对舆情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部“北京奥申篇”按照七章共25节的传统结构,呈现了主要研究结果,七个章节内容相互独立,包括传播效果研究的回顾、传播者与传播策略、传播媒介与传播内容、两地受众与媒介接触行为、两地受众的认知与态度、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大众传播研究方法的研究。第二部“雅典奥运篇”共包括四个部分,除第四部分“附录”外,前三个部分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关联性:部分“体育传媒产业发展辨析”,主要是结合以往研究的宏观分析;第二部分“媒介传播中的受众与奥运”,主要是基于丰富调查数据的微观分析;第三部分“雅典奥运会媒介传播效果研究”,则主要是由八篇学术性较强的研究论文组成。
本书包括:绪论、传播的一般原理、对外的传播的特殊性、对外传播的对象和渠道、对外传播的基本原则等章节。
文化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社会化媒体为全球各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构筑了新空间,异质文化的跨国传播更为隐蔽。本书以新浪微博为案例,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全球化时代境外媒体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异质文化的方式、特点和策略。从媒体融合的视角提出维护我国网络文化安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