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1星以上
  • 30-4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20元20-30元30-40元40-60元6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5折
筛选:
    • 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新修订版)
    •   ( 576 条评论 )
    • 刘保全 /2017-09-30/ 新华出版社
    • 《新闻精品是这样采成的》向读者介绍什么是新闻精品,新闻精品是如何抓问题的,是怎样进行访问、观察和调查研究的,是怎样求新的;新闻精品的标题、导语、背景、结尾是怎样写就的;新闻精品的语言、美感和角度是如何选择和运用的;新闻精品是怎样采写典型报道、人物通讯、会议新闻、批评报道的;新闻精品是怎样进行长期积累和精心修改出来的,等等。

    • ¥32.6 ¥68 折扣:4.8折
    • 流行之道:在潮流中把握真实世界
    •   ( 373 条评论 )
    • 胡泳 著 /2022-11-01/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 什么样的东西才会流行?时代潮流的本质是什么?不论在潮流内外,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哪些东西是始终应该放在首位的?对于这些 乱花渐欲迷人眼 的流行事物,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是积极拥抱,还是提高警惕? 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才是平衡之道。 胡泳在本书中聚焦潮流和热点问题,但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不论是对 顺流 的思考,还是对 逆流 的反思,都透过他的专业视角,为所有或主动或被动地置身潮流之中的我们提供了一个难能可贵的思想支点。

    • ¥32.6 ¥68 折扣:4.8折
    • 宣传 观念、话语及其正当化 第2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 11 条评论 )
    • 刘海龙 /2020-01-0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本书是宣传概念的历史,也是宣传观念的历史。为了回答什么是宣传、它为什么会存在、大众为什么会容忍宣传等问题,本书追溯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概念的产生、美国20世纪初宣传与民主的争论、俄国革命的宣传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观念、20世纪后期的新宣传等宣传观念发展的重要环节,并以此为背景,重点研究了中国宣传观念的产生和建立、宣传与革命、知识分子与宣传、从宣传1.0到宣传3.0的升级、宣传与粉丝民族主义等问题。

    • ¥34.2 ¥78 折扣:4.4折
    • 传播力:南方报业媒体融合实践
    •   ( 638 条评论 )
    • 黄常开 /2021-02-02/ 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 本书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南方日报社总编辑黄常开总结南方报业媒体融合实践的著作。自2014年 媒体融合 成为国家战略后,南方报业着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尤以传播力重建为*主要任务,进行了全方位的积极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南方特色的融合转型之路。全书分四大部分系统地阐述了南方报业这一探索实践过程,并剖析了其背后的内在逻辑与战略思路,*部分是对南方报业 三个一体化 战略抉择的整体阐发;第二部分介绍了南方报业融合转型的四个具体抓手;第三部分阐述了南方报业体制机制、人才队伍两大支撑要素的建设;第四部分则对南方报业五大典型子媒体(《南方》杂志、南方网、南方农村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的探索实践分别进行了总结。 全书视野开阔,站位高,从战略、理念、路径和操作等层面充分而扎实地展开论述,既是经验

    • ¥39.6 ¥88 折扣:4.5折
    • 方大曾:消失与重现
    •   ( 131 条评论 )
    • 冯雪松 /2017-07-01/ 新世界出版社
    • 方大曾,20世纪30年代的一位天才摄影家,在创作*活跃的两三年里留下了大量在摄影技艺上可与其同时代的摄影大师布列松、何奈 布里、尤兰史 密斯齐相媲美的作品。他是首位到达卢沟桥事变现场的摄影记者,他拍摄的大量具有玛格南图片社风格的影像是当时国内主流媒体,乃至西方媒体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手信息。1937年9月,时年25岁的方大曾赴当时战事*紧的保定采访后失去音讯,并从此被湮没,不为人所知。尽管他留下的抗战影像时常被使用,但罕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中国摄影史》对他的记载寥寥无几。 本书作者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导演冯雪松,通过对方大曾生命历程,特别是作为一名战地摄影记者生涯的寻找与发现,将他推向公众,向读者展示了一位不为暴力、权力、金钱驱使的,用生活做背景,用生命做胶片的摄影家的人生故事。

    • ¥32.6 ¥68 折扣:4.8折
    • 御风法则:社会注意力风暴研判
    •   ( 112 条评论 )
    • 刘鹏飞 /2021-08-01/ 工人出版社
    • 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后, 公交车 在网络上成为热词,国内多个地方多起乘客与司机争夺方向盘的事件频频被曝出。并非此前各地没有发生类似事件,而是社会注意力聚集后,这种报道与关注的力度加大了。 西安奔驰女车主因新车还没开出店就出现发动机漏油的问题,爬上了汽车引擎盖维权,整段视频被传到网上成为舆论热点。社会注意力高度聚集后,女车主却被爆料欠了巨款,和前期维权者形象构成巨大反差,遭受了巨大舆论压力。这就是社会注意力弹簧效应,一个人或者一个事物在短时间内受到社会注意力高度关注的时候,关注度的剧烈上升有可能变成好事,也有可能变成坏事。比如,而多地女车主效仿这位车主的行为却不慎压塌引擎盖,被追究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 在当下社会公共突发事件频发时期,社会注意力风暴能够造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后真相时

    • ¥32.6 ¥68 折扣:4.8折
    • 生产性观众 媒体接受作为文化与审美过程 重庆大学出版社
    •   ( 29 条评论 )
    • (奥)赖纳·温特 /2022-07-01/ 重庆大学出版社
    • 本书以文化社会学为导向对观众在日常生活背景下的媒体接受行为展开了研究。作者首先回顾了主流的传播学研究,比如媒体效果研究、阿多诺,霍克海默关于文化工业的研究、鲍德里亚和詹姆逊关于后现代文化的研究,然后进一步深入主题,提出了一个新的媒体观众的概念——生产性观众。作者认为,这些观众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媒体信息,而是在媒体接受的过程中,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积极地改造这些媒体文化产品,展现出他们的生产性和创造性。本书旨在表明,媒体接受作为一个文化与审美过程,其作用和重要性在当今社会被完全忽视了。我们对观众的生产性和创造性的考察,是理解当今流行文化非常重要的一步。

    • ¥33.2 ¥72 折扣:4.6折
    • 宣传 观念、话语及其正当化 第2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 41 条评论 )
    • 刘海龙 /2020-01-0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本书是宣传概念的历史,也是宣传观念的历史。为了回答什么是宣传、它为什么会存在、大众为什么会容忍宣传等问题,本书追溯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概念的产生、美国20世纪初宣传与民主的争论、俄国革命的宣传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观念、20世纪后期的新宣传等宣传观念发展的重要环节,并以此为背景,重点研究了中国宣传观念的产生和建立、宣传与革命、知识分子与宣传、从宣传1.0到宣传3.0的升级、宣传与粉丝民族主义等问题。

    • ¥34.5 ¥78 折扣:4.4折
    • 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244 条评论 )
    • (美)约翰·杜翰姆·彼得斯(John Durham Peters) 著;邓建国 /2017-01-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在当今社会,传播扮演着至关重要而叉独一无二的角色。约翰·杜翰姆·彼得斯所著的《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大学译丛》一书,以广泛的跨学科的人文视角,向读者展现了传播的观念史,它不仅阐述了传播观念的历史沿革,而且旁征博引,论及历史、哲学、宗教、文化乃至法学与技术史领域,将传播的视域追溯至西方思想中那些最根本的问题。既体现了传播学研究的人文取向,也以一种通俗大众的表达方式激发了公众对传播学的兴趣。《对空言说》为突破美国实证主义传播学研究传统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也因此成为传播思想史的奠基之作。该书在2000年荣膺美国传播学会奖,这是美国传播学界的优选奖项,并在传播学界乃至公众之间激发起广泛的对话。

    • ¥33.6 ¥68 折扣:4.9折
    • 网络舆情学
    •   ( 7 条评论 )
    • 曾胜泉文远竹鲁钇山 /2021-05-01/ 广东人民
    • 本书是结合中国网络舆情新形势新特点,由三位 舆情专家全新创作的网络舆情学专著。书中既有网络舆情基本概念、发展脉络、学科体系的阐释,又有类型特征、传播机理、监测研判、应对处置、典型案例、未来趋势的探究,理论性、实操性、前瞻性强,可作为高校教材以及 、企 和社会团体的培训用书。

    • ¥31.68 ¥72 折扣:4.4折
    • 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
    •   ( 24 条评论 )
    • (德)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 Elisabeth Noelle-... /2012-01-01/ 北京大学
    • 本书是传播学领域的经典著作,论述了舆论的形成过程和机制。作为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沉默的螺旋理论被相关学科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作者在新版本中加进了对舆论学理论 进展的研究, 加切合实际生活。本书也是德文原版的首本中文译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假思索地使用“舆论”这个概念。但是,究竟什么是舆论,它如何产生,又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发挥哪些作用呢? 诺尔-诺依曼在《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里描绘了舆论对于个人所具有的社会控制作用。她描述了公众的同意或反对所带来的无休止的戏剧性场面:那些赞同社会上普遍流行观点的人们的感受,以及那些孤零零地拥有“少数派”观点的人的想法和恐惧。 “沉默的螺旋”意味着人们一直在观察他们周围的世界,并且记录下来其中的增减变化。当人们看到自己的观点得

    • ¥32.5 ¥66 折扣:4.9折
    • 非理性媒介
    •   ( 49 条评论 )
    • 谢孝国 /2017-08-01/ 羊城晚报出版社
    • 全书分为三部分:质变、道变、业变,分别从媒介的介质的更替、传播规律的重构、以及传播业态的嬗变进行实践的剖析和理论的探讨。以期为网络媒现实传播和产业发展提借更深层次的思考,作者在传媒业从业多年,在不同的岗位上都有长期的实践经验,接触面广,观察、思考深刻,资料详实,分析逻辑性强,理论性高,是一本探索激变之中的传媒业态的思辨之作,对行业观察者、从业者和研究者都有很强的启发性和参考性。

    • ¥32.6 ¥68 折扣:4.8折
    • 新闻采访学新论
    •   ( 19 条评论 )
    • 段勃 著 /2021-07-01/ 新华出版社
    • 本书从新闻线索、采前准备、新闻采访策划、资料搜集、访问座谈、观察、隐性采访、体验式采访、新媒体采访、新闻采访的记录与核实、风险规避等十三个方面,详尽地阐述和探讨了新闻采访理论与实务中的关键概念、主要环节、重要种类,既有理论层面的深入剖析,又有大量来自实践的案例分析,还有为读者提供的思考题、实操题。全书深入、全面、生动,为相关的新闻研究者、从业者和对新闻采访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 ¥32.6 ¥68 折扣:4.8折
    • 元宇宙传播:未来传播学框架 全景展现元宇宙与传播如何结合,从哲学、空间学、精神学、政治学、经济学
    •   ( 7 条评论 )
    • 赵雪波//赵伦|责编:邓薇//郭宇佳 /2022-11-01/ 中译
    • 元宇宙有其独特的认知逻辑和现实基础。元宇宙是新的媒介域和传播场,是人的延伸,也是对人的回归,本质上是精神世界的宇宙。本书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重点讲述了元宇宙的传播结构、传播模式、传播原则,梳理了元宇宙信息传播、教育、游戏和监督社会的功能,并从全新的角度——元宇宙传播经济学解读经济、政治维度的元宇宙意义。作者的哲学、传播学和政治学专业背景,使得本书能从哲学、传播、媒介技术和政治经济学等方面对元宇宙进行 的探讨。 ,本书对元宇宙的技术风险和伦理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 ¥38.72 ¥88 折扣:4.4折
    • 新兴媒介与科学传播
    •   ( 61 条评论 )
    • 王勤业 /2020-05-01/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本书主要针对正式与非正式教育体系融入科学教育、新兴媒介与科学传播的理论,探讨其实践的技术方法、设计原则、可能面临问题及应对策略等。细部内容则包括科学传播的历史沿革,说明科学传播简介与发展趋势,并说明新兴媒介的发展与对科学传播的影响,再辅以科学传播的理论为基础来阐述新兴媒介如何落实科学传播,包含国内外科学传播的应用现况分析;在实务上,则介绍新兴媒介与科学传播的环境及教材设计、数字化环境科学传播主要关键技术;在推广实践上则包含了新兴媒介与科学传播的创新推广、新兴媒介与科学传播的组织管理、新兴媒介与科学传播的支持服务这三部份;此外还说明在新兴媒介下的科学传播绩效评估,后则是新兴媒介与科学传播的未来趋势。

    • ¥34.6 ¥72 折扣:4.8折
    • 广告的形象构建 商业中的语言与视觉符码 重庆大学出版社
    •   ( 15 条评论 )
    • (美)费恩·L.约翰逊 /2021-08-01/ 重庆大学出版社
    • 日常生活中,广告的存在带有强大的文化意蕴,承载并传播着影响人们生活的各式形象。对广告的视觉形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广告的社会角色,例如,广告会采用纤瘦无比的女明星和肌肉发达的体坛明星作为模特,以塑造观众对理想状态的认知。但是,广告形象也可以通过语言符码传播,而学术界对这方面的关注甚少。 本书探讨了文字言语和视觉形象如何共同构建广告话语,以向观众传达意图,并驱使他们产生特定的想法和行动。为此,作者展开了一系列的案例分析:广告中的种族蕴意、青少年电视广告中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护肤产品广告关于面容隐喻的展现方式、非科技产品广告对科技语言的借用,以及众多网站向用户推销个性化选择的假象。作者认为,广告的文字意象和视觉形象是一个整体,研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揭示广告如何入侵并塑造了

    • ¥30.6 ¥65 折扣:4.7折
    • 批判视野下的西方传播思想
    •   ( 998 条评论 )
    • 石义彬 著 /2014-08-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聚焦于在“媒介、社会和文化”的场域与意义中系统地研究西方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理论与思想,从而促使我们真实地理解传播学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并重新审视西方传播理论。本书通过阐释重要学派和代表人物的思想“以点带面”地勾勒西方传播学派的“研究地图”,系统阐述了各种传媒批判理论,并追踪传播新技术和新媒体的新发展。作为研究西方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理论专著,它极大地弥补了我国传播学研究长期以来过分侧重引介和研究美国的经验学派,而对源于欧陆传统的批判学派关注不够的遗憾。

    • ¥37.4 ¥78 折扣:4.8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