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三联生活周刊》2022年报道内容的精选集。涉及当下热的 元宇宙 概念的解读;将女性从话语场中挖掘出来,展现女性偶像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和可能;记录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探索人物背后的故事。可以说是对中国与世界,年度为精彩而浓缩的记录。 《三联生活周刊》坚持新闻长期主义,重返现场的理念,记者在信息喧嚣的时代,感受自己内心安静的强大力量,记录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变化,大众的社会心理和情绪的变化,观察社会的百态,关心人的性情、情感。同时,他们也借用历史学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当下做的每一篇具体稿子的意义,使之成为这个时代具有史料价值的内容。如此,《三联生活周刊》有雄心逐渐构筑一部视角独特的当代史。 本书的另外一个亮点在于每篇文章后面的 记者手记 及 主编点评 ,解读相关文章的成功之处,体现了《
《演员自我修养》是世界著名演员、导演、戏剧教育家和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代表作。本书是以戏剧学校师生课堂对话形式写就的日记体,是作者表演体系理论总结的精华;它详细阐述了演员在形体、发声、性格、思维逻辑等方面所应具备的素养,是一部经无数表演工作者成功检验的关于演员职业、责任与使命的工具书;更是一部关于演员与社会相结合,提升与完善演员艺术修养、道德修养的人生巨著。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在中国博得梅兰芳等戏剧家的高度评价,并对中国的演员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学习研究这部作者,也成了每个演员和艺术工作者的必修功课。
当下媒介技术高速迭变,对社会沟通的传播形态、社会新闻舆论的形成与影响机制产生了全面、深入的影响。基于上述背景,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数字媒介技术对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和新闻业务带来的影响。 在理论方面,本书着重关注当下国内外学界在数字新闻研究方面有较大影响力的新视角、新成果,引介新闻与媒介物质性、数据与算法诠释学、媒介平台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实践方面,通过目前处于新闻实践与技术创新前沿的业界资深新闻人所作案例分享,与理论形成呼应,为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的建构提供重要的实践经验。
《时间所有的秘密——刘年诗歌自选集》精选了作者刘年十年内创作的诗歌,内容以赞美真情、歌颂生命、传递爱与希望为主,表达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对命运的抗争、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多年的漫游
作为 一带一路 国际出版合作发展系列报告的卷,本书选取了21个 一带一路 相关国家和地区,并对各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图书出版、报刊出版、数字出版、全民阅读等情况进行整体梳理。这些国家分别代表了出版业较发达的国家、有一定出版基础的国家以及出版业比较薄弱的国家三种类型,符合 一带一路 国家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报告》还收集了三个典型案例,从不同角度展现我国在 一带一路 国际出版合作方面的成果。另外,《报告》还将各国的基本情况整理成表格作为本书附录,方便读者参考对比。
我们讨论的 公益 不再仅仅是扶危济困;数字时代的到来,让 人人公益 指尖公益 理念得以传播和落地。 本书基于2022年暨南大学公益数字人才培训课程内容整理,课程依托暨南大学的侨校优势、南方优势、学科优势,借助新闻与传播学院一流的师资与课程资源,设计并推出包括新闻与传播学院一流精品课程、新闻伦理与法规研究、风险管理与舆情数据研究、互联网公益实践探索、文本优化创新在内等十门课程。 书中所载课程共分五大板块,包括公益传播力、公益数字力、公益创新力、公益领导力、公益政策力。主讲人包括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以及社会各界颇具影响力的高管,如暨南大学的刘涛、谷虹、曹轲、唐攀教授,公益传播研究专家周如南,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会长顾作义,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总会常务副会长郭洁莹,阿里巴巴原合伙人、马
本书从一位人民日报从业30年的资深记者的数十篇新闻作品,滴水见日,管中窥豹,对中国的改革岁月作了微观回顾,也从央媒30年报道样式与传播手段的观察视角,反映80年代以来新闻语境的变迁和传播的与时俱进。作者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均有采写经历,报道样式覆盖消息、通讯、人物、报告文学,时评、政论以及融媒体写作,还曾入选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既选取了与大时代、大改革、大事件相关的如三峡工程、九八抗洪、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题材,也有与民生及人文温度息息相关的文物抢救、随迁子女教育、代沟问题、路边小店的生存与城市治理等,亦有突发事件如万载爆炸、强制拆迁、阜阳毒奶粉、动车追尾事故等深度报道或评论。这是一个从铅字照排时代走到媒体融合时代的记者的社会实录,不管传播载体
本书收录的 中国十大应用新闻传播创新案例 ,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会组织,经过专家提名和推荐评审而出,反映了国内媒体在媒介融合和技术创新中的探索。 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 系列书,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出版了至第四辑。这是第五辑,是对2021年 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 榜单的阐释和点评。 书中所介绍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 国聘行动 、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客户端、天目新闻客户端、陕西日报群众新闻网、河南广播电视台 中国节日 系列节目、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南风窗传媒智库、二更传媒、微信视频号、公众号 牛弹琴 等十大案例,代表了本年度中国媒体在主题报道、平台运营、技术应用等不同层面探索的成果,具有示范性、代表性和引领性。 每个案例既有来自 内部人 直接的创新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的阅读水平。《中国阅读:全民阅读蓝皮书》既有对不同阅读群体、不同阅读介质阅读状况的深入调查和案例剖析,也有对出版数字化时代推进全民阅读工程的研究和思考。
《2021 2022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年度报告》一书是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负责的 中国动漫游戏产业蓝皮书系列 2021到2022年度的研究课题成果,延续了历年来的研究特点和内容。《2021 2022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年度报告》一书由 主报告 、 分报告 、 专题报告 和 大事记 几个部分组成。 《2021 2022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年度报告》是一本全面深入研究我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专题报告,报告对漫画、动画、游戏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同时也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书由绪论、八章内容、结语及附录构成。前四章从历时角度出发,将民国广播事业分为引进起步、黄金发展、抗战苦斗、重整与变局四个时期,把握其发展历程及各时期的特点。后四章从共时关系出发,考察民国广播事业发展演变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包括广播的政策法规、广告经营、广播人物等。广播是那个时代的新媒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功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影响。 广播传播过耳不留的特点,导致史料的流失散佚情况突出,搜集不易。本研究从档案文献、老旧书报刊等材料中爬梳整理,试图拼贴、还原出民国时期广播事业发展的历史图景。
《定风波》收入胡弦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作品120余首,分为失而复得的花园、反复出现的奇迹、镂空的音乐、世界的尽头、孤峰的致意五辑,既有对自我的内在凝视,又有向历史、现实敞开的视野,展现出诗人从个体经验入
本书的初衷原本是建立一套电视节目策划流程式的操作规范,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用单一的方法很难应对新闻、文艺、谈话等多种类型的节目实践,因此,大量的样本分析就成了重点。在这些样本中,既有已经风头不再、曾经的收视黑马,也有一直在节目领域独占鳌头的常青树,还有在当下风头正健的流行节目,而从内容方面也涉及到娱乐、新闻直播、电视专题节目等多种节目类型。对于初入门者,可能让大家在开始创作的时候知道起点在哪里;对于熟练的节目创作者,可以帮助大家在文本分析上找到正在困扰我们的问题的答案。
本书紧紧围绕媒介融合与舆论引导双重维度,考察主题报道的起源、发展及演变历程,剖析业界对主题报道存在的认识误区与操作误区,归纳总结主题报道的社会功能及体裁特征,厘清主题报道内涵并赋予其更为贴切的定义:新闻媒介围绕党和政府的基本任务和阶段性中心工作,主动发现与之相关的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所进行的舆论引导的原创报道,在写作过程中注重以事说理,通俗易懂,以资同行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核心要义,为地市级纸媒及新闻网站更好地开展主题报道、有效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提供一些建设性和启发性的参考意见。
本书是诗人娜夜1992年至2021年的诗歌精选集,收录作品200余首。娜夜诗歌的魅力,在于针尖般的穿透力,在于她一以贯之的“美的短暂性会提升美的价值”;在于爱,忧郁,赞美中隐含祈祷的姿态;在于不动声色
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289大院走出去了许许多多的精英创业者,本书《创业者 南方报人》主要介绍其中的三人,姜英爽(原《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腾讯大粤网内容中心副总监,现为自媒体 大米和小米 创办者)、刘荣(现为桃花湖旅行创始人、CEO)和方夷敏(笔名黎贝卡,原《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自媒体 黎贝卡的异想世界 的创办者)。如今,他们创办的自媒体年广告收入超千万、他们创办的旅游民宿已经成为国内高校文创旅游民宿专业略合作伙伴 本书主要请他们本人来详细讲述自己的转型体会、创业之路,以期在 万众创业 大众创新 的时代背景下,为广大读者尤其是传媒从业者提供成功的创业范例和切近而可信的经验分享,是一本当下读者急需并热切关注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