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病句与标点详解》的内容,一是汉语病句详解,二是标点用法详解。书名冠以 现代汉语 ,是因为这里讨论的病句都是在现代汉语的范畴以内;至于标点符号的用法,更是现代汉语里才有,故名《现代汉语病句与标点详解》。全书首先瞄准病句,多方布局用力,对病句构成合围之势。 一是 病句辨析修改导引 ,从思路、方法方面进行指导引领,具有可操作性。 二是 实用病句分类详解 ,将汉语实际运用中出现的病句分作10大类,详加解析,让所有病句都能对号入座。 三是将历年高考病句搜罗以尽,按年编排,逐题进行详解。这是一个*好的病句题库,高考题一般比较严谨,具备示范性;且题型丰富多样,亦具有包容性。所以,将所有高考病句题汇编一册,加以详解,无论对于应考的学生、指导的教师,还是有志于此的研究者,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资料库。
传统学术领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对于大多数有志于以学术研究为终生职业的学子来说,他们可以从哪里得到坦率而有效的建议和忠告?本书中,三位在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慕尼黑大学等知名高校担任系主任,拥有几十年教学、科研以及指导研究生经验的杰出学者,开诚布公地讨论了从本科毕业到成为终身教授的学术之路上将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及应对措施。 全书采用对话形式,解答了学术新人的疑虑和担忧:你是否适合选择学术人生?利弊几何?如何从学生跨越成为学术界的一员?如何确定专业?如何选择导师?如何选择研究项目?如何顺利完成博士论文?如何在大学获得教职?从助理教授开始如何平衡教学与研究?如何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并向终身教职迈进?如何突破职业瓶颈,实现晋升?如何寻得校外聘用机会?如何兼顾家庭与职业发展? 本书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科研项目 汉语方言俗语语料库建设研究 的书面研究成果。该课题成果结项鉴定为优秀。书中对汉语方言俗语的学术界定及其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重点阐述了汉语方言俗语语料库的建设以及该语料库的应用功能;并在语料库支持下对汉语方言俗语作了全新而深入的专题研究;还详细列举解释了山西境内不同方言区的五个代表点的1600余条俗语(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和俗成语)。
拉丁语原本是古罗马拉提姆地区的方言,后来转变为具有严格使用规范的经典语言,成为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之一,并伴随着帝国的扩张得以广泛传播。罗马帝国没落后,拉丁语在很长时期仍然是西方世界的通用语言,其影响力甚至跨越了几大洲。 本书融合语言史和文化史视角,考察了拉丁语与英语、德语、法语等其他语言的关系,完整呈现了后罗马时代拉丁语的兴衰。作者认为,只有了解拉丁语在多语言交流空间中不断发展的总体情况,才能理解欧洲拉丁语文化传统。尽管拉丁语看似已经 死亡 ,但它影响着包括英语、西班牙语在内的众多语言,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卷收入王力先生的专著《中国语法理论》。 《中国语法理论》和《中国现代语法》是由一部书发展而来的,原来是1940年王力先生在西南联合大学所编的一部讲义,那时就叫做《中国现代语法》。后来根据闻一多先生的建议,把它分为两部书:一部专讲规律,即《中国现代语法》;一部专谈理论,即《中国语法理论》,并于1944—1945年由商务印书馆分上下册印行。1954年中华书局重印时(后称“中华本”),王力先生写了一篇新版自序。
德国学者卢曼使用卡片笔记写作法,积累了9万张知识卡片,一生中出版了58本书和上百篇论文。其实著作等身只需要每天记6张卡片笔记,就能拥有一个能够产生复利效应、受用终生的知识库。 《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这本书是中文综合指南和说明,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个部分从写作知识、写作准备、写作能力和注意事项四个角度概述写作的基本问题;第二部分总结了有效写作的四个原则;第三部分是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书中详细解释了卡片盒笔记写作法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写作方法,这一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将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思考、理解和提出新的写作思路,而不用将时间浪费在寻找笔记、资料或参考文献上。 无论你喜欢用笔和纸,还是喜欢在Windows、Mac或Linux上做笔记都没关系,这个方法都能够被轻松应用。
本书为“大学讲义”系列的一种。汉语词汇史是研究汉语词汇发展历史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汉语有文献的历史长达三千多年,自古以来方言就很复杂,历代累积下来的词汇以数十万计,而词汇的系统性又远不像语音和语法那样容易把握,一部《汉语词汇史》当如何写? 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运用什么样的材料和方法? 本书即是对汉语词汇史的一个全面概述,详细介绍了我国汉语词汇史的发展进程和特点,并从方法论的角度向作者展示了如何研究汉语词汇的具体思路和方法。每章 的思考题是本书的亮点之一,让读者读书之余能做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诞生于三百年前的卢梭关注了人类文化几乎所有方面的表现,留下了可以让各个领域的学者都能长期发掘和研究的丰富精神遗产。由此,卢梭探索的目光不可能忽视语言问题,因为语言是人类的本质性特征。卢梭的语言思想主要表述在他的那部不长的著作里,这部著作题为《论语言的起源并旁及旋律与音乐的模仿》,一般以《论语言的起源》而知名。尽管卢梭早在 1755 年就开始了这部著作的构思和撰写,但他一直没能完成这部著作,到他逝世时这部著作还是未定稿。专家们对这部著作的实际写作年份一直有争议,至今也没有定论。有人认为这部著作是卢梭思想成熟时动笔的,有人则认为这部著作写于他的思想发展过程之中。无论怎样,直到 1781 年他去世三年后,卢梭的遗嘱执行人才将这部未定稿在日内瓦出版。在卢梭生前那么多年,他都迟迟不发表这部著作,显然
\\\"【内容简介】:本书为“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丛刊 甲种”之一。 日本汉文古辞书多为僧侣所编纂而成,并以古写本的形态流传至今。日僧基于中国的字书、韵书、佛典音义,编撰了古辞书音义材料,能够反映传统字书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对古籍整理、汉语史等诸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价值。 本书以八至十三世纪的日本汉文古辞书为材料,着眼于古辞书的草创、形成与发展,对日本汉文辞书引用的音义材料进行全面且系统的介绍。全书 部分总观日本的古辞书研究,详细介绍日本关于汉文古辞书研究的 动向。第二部分是佛经音义与字书研究,整理分析作为日本汉文古辞书材料的字书《玉篇》《一切经音义》等,并对《华严经》《篆隶万象名义》《新撰字镜》《类聚名义抄》等著作进行系统研究。第三部分为字样书的研究,以日本辞书音义中的逸文为切入点
这是一本入门性的汉字理论与阐释著作。书分为从理论到实践三个部分:汉字学理论概要、汉字阐释的内容与方法、从头到脚说汉字的整体框架。本书首次系统地介绍作者的汉字学理论框架,简要表达了对汉字阐释的理解,设计了说解人体汉字的详细纲目,为进一步完善汉字学新探、建设汉字阐释学、分类系统阐释奠定一定的基础。
《 语言——诗性言语的心理发生》是鲁枢元奠定自身学术地位的文艺学专著。 文学性的核心是诗性,诗性是人性的底色。本书所探究的是“文学语言的心理发生”,亦即诗性在人性中的发生与遗存。文学语言是如何在一位作家或诗人的心中产生并呈现出来的?诗性的语言如何在人性中扎根生长?当诗意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渐行渐远时,文学艺术如何再度达成对于日常生活的 ?这些问题往往被正统的语言学家忽略。 鲁枢元力图跳出结构语言学的框架,发现主体生命在言语活动中的律动,进而探讨人类对于语言的突破与 的可能性。 《 语言》 提出“次语言”“常语言”“超语言”“言语流”“言语场”“裸语言”等理论概念。在本书中,作者力图从中华民族汉语言文字的特异存在中寻找艺术 常规、文学 语言的脉络线索。由此,读者将会看到,一个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