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翻译》这本书探索了翻译的内涵,认为翻译既是一种解释学的、伦理的、语言学的和人际的实践,更是一种关键的认识论概念。翻译为各个人文学科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基础,同时质疑和挑战了许多传统的边界,并提供了一个超学科的认识论范式。通过采取创新的研究方法,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翻译是无处不在的。本书跨越哲学、认知语言学、人类学,对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概念进行了颠覆性的阐释,对国内界定翻译的讨论大有裨益。 作者在章采取了一种全新的前提,即翻译是一个相当大的概念,大到无处不在。第二章从哲学的角度提出翻译即理解、解释和诠释。第三章强调翻译是一种过程。第四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切入,将翻译重写为意义、概念化、解释和隐喻。第五章从人类学角度说明翻译是与他者及自我的相遇。
《鲁迅翻译思想研究》探讨了鲁迅关于引进文化方面的几个问题。指出鲁迅的翻译思想以 立人 为指归,体现了对愚昧的弱国子民的启蒙诉求。鲁迅希望通过翻译 别求新声于异邦 ,实现国人的思想改造和建设,催生自立自强、科学理性、平等博爱的新人。鲁迅的翻译选材、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以及翻译路径和翻译方式都体现着 立人 的诉求。鲁迅翻译的取材思想与中国在世界上的弱国地位、鲁迅自身弱国子民的处境密切相关:体现出拒绝暴力、取向真实、瞩目边缘等特征,也具有呼唤平等与博爱的思想倾向,更具有为自我、儿童、民众 立人 服务的宗旨。国家和作家也是鲁迅翻译选材的重要考虑因素:鲁迅出于自身的定位对原语国进行选择,出于自身的处境刻意突出那些处于困厄中的作家。鲁迅采用的欧化翻译策略表达的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走向的思考,终指出
王洪涛主编的《社会翻译学研究--理论视角与方法》是国内对社会翻译学进行专题探索的学术文集,代表了中国学者在社会翻译学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全书内容涵盖社会翻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三个重要方面:上篇 社会翻译学的基础理论 从本体论的角度诠释社会翻译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与理论,中篇 社会翻译学的研究视角 从认识论出发探讨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翻译学研究的多种维度,下篇 社会翻译学的研究方法 在方法论意义上探索社会翻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模式与研究范式。本书理论与实证并重,形上与形下结合,为社会翻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石。
本书以混沌在保密应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为切入点,以作者近年来在混沌保密领域内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为主体,紧抓国际上学科发展的脉搏并总结了国内外该领域内的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主要介绍了安全、可控混沌源的构造、实现及其保密应用研究,包括混沌动力学的基础理论、混沌控制理论与方法、变参数混沌源、有限状态空间上混沌源的构造与实现、数字混沌源的控制方法以及混沌序列密码体制的设计与实现等。整本书不仅保证了内容的先进性和主题的鲜明性,还实现了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结构严谨,重点突出。
《中日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与教学》系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与教学 研讨会的论文集,全书精选与会者的论文36篇,内容涉及各学派翻译理论的引进及适用的翻译文本案例分析、日汉各类文体互译的技巧与策略探讨、翻译教学改革与翻译人才培养、时政翻译与外文编译等,为日语教学和日本学研究学界提供了十分宝贵且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的成果分享。
本书从金岳霖研究现状入手,发现了金岳霖问题,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出路与办法。作者依据结构主义、新批评、现象学等相关理论,把文学作品划分为意义、意味、意境三个层次,界定了各自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在译意和译味的基础上,增加了译境,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形成了文学翻译的三种境界,分别对应文学作品的三个层次,并根据可译性、文学性、层级性对三种翻译境界进行合理定位。作者研究了三种翻译境界在语言功能、思维模式、意义层次上的不同特点与具体表现,论述了文学翻译的层级超越机制,建构了翻译境界的理论体系,*后得出三境归一的结论。
应用翻译主要属于赖斯的信息型文本和感染型文本或纽马克的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此外,应用翻译还具有专业性、现实性、功利目的性及高度程式性的特点。基于应用翻译的自身特点及其翻译要求,《翻译学论丛:应用翻译研究》从文本类型学、目的论、功能对等、生态翻译学、翻译伦理、互文性、语料库翻译研究、翻译美学、平行文本分析法以及现代语言学理论视角多维度探讨应用翻译的基本规律、翻译策略及其翻译标准。全书主要包括翻译理论史概述、应用翻译理论、法律语篇翻译、商务语篇翻译、文化词语翻译五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