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以译者并具体以译者行为为切入口、以社会视域为评价视域,旨在评价译者行为和译文质量双边关系的描写性、批评性和框架性翻译理论论著。?译者行为批评,属于译者批评,是翻译批评学科的进一步细化;译者行为批评定位于翻译批评性研究范式转变的第三阶段,是翻译内外相结合的翻译社会学研究,是对译者语言性和社会性角色行为之于译文关系的评价,是对于译者在翻译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化及其作用于文本的一般性行为规律特征的研究。?译者行为批评视域是“以人为本”的研究视域。译者行为批评和文本批评互不可分,译者身份和角色决定译者行为,译者行为决定译文品质,而译文品质高低是与译者的身份和角色相一致的。从译者身份和角色入手进行译文质量评价,有望实现全面和客观。本书偏重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建构。
《中日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与教学》系天津外国语日语学院“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与教学”研讨会的论文集,全书精选与会者的论文36篇,内容涉及各学派翻译理论的引进及适用的翻译文本案例分析、日汉各类文体互译的技巧与策略探讨、翻译教学改革与翻译人才培养、时政翻译与外文编译等,为日语教学和日本学研究学界提供了十分宝贵且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的成果分享。
本书是关于介绍“手语翻译概论”的教学用书,书中具体收录了:手语翻译的历史和职业化、中国手语与汉语之间的互译、我国聋人课堂配置手语翻译的情况、手语翻译员守则、两种语言的不同表达形式等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侧重学术性翻译学研究。书中指出,翻译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译者、读者、听众、观众等翻译现象中的认知主体,又包括语言文字、广义符号、意义、文体特征等认知客体。分别基于"翻译"和"translate"两个术语的中西方翻译理论对这些主客体的研究理路有着极大的差异:中国的翻译学学理是人本主义的;西方的翻译学理是物本主义的。
《当代西方主要翻译理论及其在文体翻译中的应用研究》共分为九章,靠前章介绍了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翻译思想;第二章介绍了功能目的论学派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翻译理论;第三章从后现代视角对翻译理论研究进行了探讨,列举了后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主要理论——解构主义翻译研究、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第四章介绍了文化派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翻译理论;第五章对文体和文体翻译进行了分类和概述;第六章至第九章将前四章讨论的当代西方主要翻译理论应用到文体翻译研究之中,以期弥合一直以来横亘于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可以对翻译实践有所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