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话正音字典:广州话普通话读音对照》是一广州话正音字典。由粤港澳三地粤方言专家共同审订广州话标准音读,采用国际音标标注广州话语音,正文按部首笔顺编排,备有部首检字表。...
广州话的正确读音是怎样的?一直以来地方方言界有不同的说法。为了规范广州话的正确读音,广东省地方方言界的专家联合起来,共同制定了广州话正音字典。《广州话正音字典》由粤港澳三地粤方言专家共同审订广州话标准音读,采用国际音标标注广州话语音,正文按部首笔顺编排,备有部首检字表,对于方言字和方言用法大都配以句例以及普通话翻译,使读者更好地掌握字义和用法。总的说,这是一本很实用的字典,对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对非广州人士学习广州话,以及语言工作者,都很有参考价值。
本书包括如下六个问题:1)针对西北官话分布情况,围绕八个点(西宁、临夏、酒泉、银川、兰州、红古、昌吉、天水)进行辐射状田野调研,在每个点扩散调查周围与这个点方言相近或者相似的三十个左右的下位方言点,目的是首先进行一个普适性的调研,建立一个初步的西北官话单字调声调数据库; 2)围绕上述的八个核心调查点,分析所有下位方言点的单字调语音数据,进行归一整理,分析每个下位方言点的单字调情况,进而分析每一片方言点的单字调情况,再针对每一片进行分类整理;3)考查每一片方言点单字调是否出现合并现象,以及合并现象的共性和差异;4)考查每一片方言点单字调合并的成因;5)考查连字调的调型规律与单字调减少之间的相关性;6)总结探讨西北官话单字调分布的类型特点、调类合并的成因及类型特点,进而探究下一步的演化
《青岛方言》收录方言词条2600余条,并逐一注音、释义、举例,呈现了青岛方言的整体面貌与显著特点。作者没有将语言学的框架凌驾于鲜活的方言语境之上,也没有脱离生活的土壤而单纯分析其语言形式,而是将方言研究和乡情民俗、地域文脉紧密地结合起来。由于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场景例句、文献资料与古典文学作品释例,这本书读起来犹如在古今之间穿越,在市井与乡野间飞梭。
全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使得人类语言的多样性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语言濒危包括许多汉语方言的濒危特征越来越突出,这迫切需要汉语方言学界对濒危汉语方言进行持续的关注并积极进行抢救性的调查研究。本论著应形势所需,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个案、从国内到国外、从语音词汇到语法等各个方面对濒危汉语方言进行了讨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濒危汉语方言的分布;②濒危汉语方言的类型;③濒危汉语方言与语言接触;④濒危汉语方言与国家语言资源;⑤濒危汉语方言的保护;⑥濒危汉语方言的个案研究。
本书的书名是《成都平原语音历史层次研究》,这里的成都平原是指狭义的成都平原,也就是以金堂、都江堰、彭山为顶点的一个三角形区域。笔者运用历史语言学、方言地理学及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移民史的相关资料,主要研究了成都平原现代汉语方音及其历史演变。
自1993年以来,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差不多每隔两年召开一届,第十二届研讨会于12月3日、4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中文堂举行。此次会议既继承历来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求真务实的传统,又在客家方言比较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拓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在以往研究相对薄弱的客家方言语法、客家边界方言点、海内外客家方言文献、客家方言有声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丰富了客家方言研究的内涵,为新形势下客家方言的调查研究开辟了新路。本书选取了该次研讨会的40篇论文,内容涉及客家方言的田野调查研究成果,以及客家方言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成果,既有共时层面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研究,又有历时层面的客家方言发展演变规律的探讨,材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收录作者多年来研究语言、文化与人类学的精华作品。身为彝族人,作者从彝语出发来探讨彝族文化,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则涉及语音、词源、语法、口语,文化方面的研究则涉及历史、地理、考古等方面。本书是作者对彝族语言文化研究的一次总结性回顾,是一部重要的语言人类学研究论集。
本书《彝人论彝:语言·文化·认同》收录了巫达教授多年来研究语言、文化与人类学的精华作品,共计15篇论文。身为彝族人,巫达教授从彝语出发来探讨彝族文化,其中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涉及语音、词源、语法、口语,含大量表格以及彝文、语法结构、汉语的对照分析,文化方面的研究涉及彝族的历史、地理、考古等方面,人类学方面主要探讨了彝族及相关族群的民族和文化认同等。全书视角多元,内容扎实,语言学、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相结合。本书是作者对彝族语言文化研究的一次总结性回顾,是一部关于彝族的人类学重要研究论集。
《贾军教你学说宁波话》是一本应急性质的工具书,供初到宁波工作以及来宁波出差、旅游的外省、市人使用。一册在手,虽不足以精通宁波方言,却能促使他们较快地融入宁波,让他们在生活、工作或社交场合中不仅能听懂宁波话,而且也能慢慢地使用方言与宁波人交谈、沟通。
《河北唐山秦皇岛方言语音研究》以河北省唐山市和秦皇岛市方言语音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方言学和方言地理学的方法,对唐山秦皇岛地区方言点的语音面貌进行细致描写,并对该地区方言的共时特征和历时演变进行归纳、总结,重点描写和分析该地区方言中的两字组连读变调、轻声以及儿化等音变现象。
本书以《壮文词句》为名,分为4个章节:壮文的词、壮文的词组、壮文的句子、壮文常用词。全书共35节,内容相对简单易读;配有相应的音频、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