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知识和运用》共七章,包括概说、词类、短语、句子、复句、句子常见的语法错误和标点符号的运用。全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对汉语语法中的基础知识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和说明,同时对重要知识点给予明确的分类依据和形式标准,对易混淆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和辨析。该书用例来源广泛,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展示了汉语语法现象的丰富性,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知识,更好地运用汉语语法规则。可供广大师生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使用。
语法、修辞、逻辑都是有益于写作的基本知识,这三者的结合是重多语言学家和逻辑学家都想实现的愿望。基于此,《逻辑 语法 修辞(第2版)》做了些尝试,把逻辑、语法和修辞结合起来研究。这样,从逻辑方面说,既可以把逻辑应用于语言来研究,也可以从语言概括出逻辑来研究;既可以用传统逻辑方法,也可以用现代逻辑方法来研究;还可以从不同学科中结合语言表达的实际,寻找结合点,进行规律性的探索。
本书是汉语句法语义研究的一部分,得到*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2000年重大项目“现代汉语语义知识的形式化模型及语义分类系统研究”和2006年重大项目“大规模中文树库建设及其应用研究”(项目号是:06JJD740001)的经费支助。
本书以新的理念和视角对古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语法及其应用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补正了学界的一些看法,并对新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探索。主要构建了新的《诗经》句法体系;分析了句法结构及其变换;提出了语义指向计算机识别的概念,探讨了副词语义指向计算机识别的策略和流程。本书对于推进句法结构研究、语义指向研究和副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对于攻克自然语言语义处理难关,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
本书是一部具有工具书性质而便于查检阅读的现代汉语论著。它以简明、实用、有效为编写原则,以权威性(依据国家标准与学术界的共识)、学术性(系统地阐明基本知识与术语,论述有关学术问题)、资料性(收罗各种国家规范和有用的语言材料)与实用性(阐明各种规范以供遵循,辨析各种错误以供借鉴)为特色,深入浅出地论述普通话发音、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范汉字和繁体字的对应关系及正确使用、数字和标点符号的用法等问题,兼及简明扼要的语法规范介绍。它不但对青少年学生的言谈、书写与应试有较大的帮助,而且能有效提高广大教师、编辑、记者、作家、研究生的语言文字素养,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也具有较大的学术参考价。
本书通过对王念孙《广雅疏证》中的同义词、反义词、同源词以及动植物名词“异名同实”现象等词汇词义问题的全面系统研究,旨在从一个新的角度客观展示《广雅疏证》的词汇词义面貌及其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广雅疏证》从清代至今在词汇词义等方面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广雅疏证》中的词汇词义现象,正确认识王念孙及其《广雅疏证》在汉语语言学史上的历史地位,拓展《广雅疏证》的研究视野,建立科学的汉语词汇史和现代汉语词汇学提供一些经过整理的实证材料,经过阐述论证的有价值的术语、原理和结论以及可资借鉴的理论和方法。
书收集了2016年至2017年度数学奥林匹克的试题,并对试题作详细地分析、解答与点评.试题包括: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国家集训队测试、国家队选拔考试、女子数学奥林匹克、西部数学邀请赛、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以及美国数学奥林匹克、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罗马尼亚大师杯数学奥林匹克、国际数学奥林匹克.
本书分为“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成语中容易用错的字”两个部分。其中,“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分为多音误读、声旁误读、形近误读三个板块。“成语中容易用错的字”分为字形相近,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误用;字形相异,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误用;字形相近,读音不同的字误用三个板块。各部分按照成语首字笔画排列,笔画少的在前,多的在后。笔划数相同的,按照起笔笔形横、竖、撇、点、折的次序排列。 本书共计收录易错成语1000余条,由于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可能也是容易用错的字,所以前后两个部分会有少量重复的成语词头出现,但是侧重点或者辨析的字词会有所不同。
转喻作为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分布于语言结构的各个层面(包括音位、词义、语法、语篇、语用等),但语法中的转喻研究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其研究成果较为零散,未成体系。有鉴于此,吴淑琼编著的《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为基础,尝试把语法转喻视为概念转喻的一个分支,从理论构建和语言事实分析两个方面,对其加以系统探讨和阐发,旨在揭示隐匿于语法结构背后的认知机制,丰富和拓展概念转喻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范围。《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主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语法转喻的含义和本质特征;二是语法转喻的运作模式;三是语法转喻在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体现。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 ,对语法转喻的定义、动因、本质特征、功能、始源的实现方式等进行了系统描
汉语词汇经历了以单音节为主到双音化的发展趋势,《汉语常用双音词词汇化和语法化研究》选取汉语常用双音词尤其是构词上有明显特色的常用双音词作为考察对象,对双音词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词汇化的机制和动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指出汉语许多双音词词汇化后还进一步演化,从实词向虚词进一步语法化。探讨汉语常用双音词词汇化和语法化有助于全面认识汉语的历时演变和发展规律;同时,部分双音词的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机制动因还有其特殊性,有助于丰富和发展词汇化和语法化理论。
本书运用语义分析与语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助原型范畴、动词配价、构式语法、语法化与词汇化等现代语言学理论,对现代汉语动补式复合词的范围、结构、意义、功能进行了比较全面而又系统的考察与分析。在深入挖掘动补式复合词内部结构的基础上揭示了动补式复合词的致使性语义特征,从句法角色、组合能力、与某些特殊句式和句法格式的关系等方面对动补式复合词的语法功能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描写与阐述,也尝试对复合词特别是句法复合词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本书用丰富的资料、浅白的语言,讲述了古汉语词汇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词汇的历史发展、构成,词的书写形式,词的引申义,演变的规律,以及怎样学习古汉语词汇等问题。 本书信息量大,知识结构合理,并努力反映当代学术界的科研成果。
脱胎于一篇探讨语言学史的博士论文,题目比较专,讲的是20世纪兴盛一时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怎样影响了汉语语法研究。这种影响毫无疑问是存在的,泛泛地说人们也都认可它,但源头到底在哪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涉及的程度有多深,则未必都清楚。《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贡献,在于把这种影响理出了一些头绪。
复句关联词则跟逻辑有关。关联词语,通常成套使用,如果搭配不当,会使语意杂糅。例如“无论有什么困难,只有努力才能成功”,这是一个无条件句,“无论”一般跟“(只)要……都(就)能……”配套才符合逻辑。造成语病的原因很复杂,解决方法也很多,不能用一个模式来套用,也不能简单化看待。上述分析也很有限,主要依靠多读、多写、多训练、多积累。 这本小册子引用了一些媒体上出现的病句,分别加以剖析;就是为了倡导规范,帮助读者掌握一些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揭示组织语句的基本规律,使读者在遣词造句中少出错误。我们在撰写时也尽量言之有物,论之有据,力求实用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相结合。
我接触过的汉语教学对象,大多数是“非汉语人”或“非汉语普通话人”,即不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或只掌握汉语某个方言的人。因为对这些人学汉语普通话语法的难处有所了解,于是,想把教他们学汉语语法的体会写出来。几年以前整理了一下讲稿,名之曰“简明现代汉语语法”,本要付印,但是一拖再拖,因故搁浅。去年我又接受了为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系九五级学生讲授现代汉语课的任务,借机对原来的部分讲稿加以调整,形成现在的稿子。1996年春天,承蒙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几位新领导同志的关照,本书才被正式提上了与世见面的日程。 这不是一部研究汉语语法的专著,而是一本引导学习现代汉语语法的小书。语言学界有一位前辈说过,小书也是不好写的。我在编撰过程中,主要参考了下列各位先生的著作: 1.高名凯《汉语语法论》,1957,科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