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新虚词》(作者李宗江、王慧兰)研究包含了语篇关联语概述、副词概述、介词概述、情态词概述、唯补词概述、语气词概述、助词概述、语篇关联语词典、副词词典、介词词典、情态词词典、唯补词词典、语气词词典、助词词典等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综观21世纪的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就语言学研究而言,形式语言学理论和功能语言学理论继续对抗和对话,认知语言学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发展迅速,各种语言学的理论思潮试图从不同角度解释语言事实;在应用方面,语言学更加广泛地与多学科交叉,运用和借鉴包括数理逻辑、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生态科学、经济学等各学科在内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不断凸显语言学作为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学科地位。就文学研究而言,英美文学研究受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文学及文学研究都关注文化全球化与本土性的关系。 本书为英文版。
周韧副教授的博士论文《现代汉语韵律与语法的互动关系研究》,经过修改后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他要我写一个序,我就借此机会对该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特色略作述评。 ???该书主要探讨现代汉语中语音层面与语法层面相互制约的有关机制,研究重点是现代汉语中韵律对语法的制约作用。众所周知,语言中韵律与语法的互动关系,是近些年来国际语言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这种课题要求研究者对外关于重音、焦点等相关理论、对于汉语语法与韵律的互动关系的研究成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比较准确的掌握。他利用英语阅读能力强的优势,大量涉猎外相关的文献,加以爬梳和整理,努力领会其精神实质;并且结合汉语的语料事实,评价其优劣得失,择善而从又加以创造性地发展。正缘于此,使得该书能够在充分观察语言事实的基础上,阐述了韵律与语法的互动
汉语历史悠久,文献资料十分丰富。从年代上讲,自有文字记载开始,一直到二十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三千多年积存的古书上的语言,都属于古代汉语的范围。多数学者认为,古代汉语可以分为两个性质不同的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作家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本书所探讨的对象,以文言为主,包括文言文和文言诗,涉及古白话的地方很少。 本书除了在普通词语方面释疑解惑以外,也适当地介绍一些历史文化知识。举人名地名为例。古人有名有字又有别号,有的一人有几个别号;古书中行文记事,除称人别号之外,还有以官爵相称的和以地望相称的,情况相当复杂。地名也是如此,许多地方在本名今之外还有古称别称,如果不明底细
语法化理论是普通历史语言学的 发展。该理论强调从语言的内部寻找语法发展的动因,注重分析一个新语法现象的具体发展过程,并全面考察新语法手段的出现对业已存在的语法系统有何影响。我们在分析问题时,特别重视从词语的语义特征、人类认知、篇章组织、使用频率等角度探求汉语 新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我们还注意从人类语言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角度,探讨汉语的有关现象,力求从 宽的视野来概括和总结汉语的发展规律。从系统的观点探求语法的发展,把个别现象的演变放在整个语法系统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注重功能相同或者相近的多个语法手段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本书收录中国历代祝词贺语以及可作祝词贺语使用的成语、典故、名句、俗语和楹联三千余条。 收录原则是: 1.为历代名家所称引的; 2.寓意深刻 3.生命力强,于今有启迪和借鉴作用的。 本书分为太平盛世、道德高尚、人貌卓异、景物迷人等十卷,卷下又分若干小类,全书共有六十小类。 本书每个条目一般分为五个部分:辞目、出处、释义、用法和原话(原句)。为节省篇幅,摘引原话(原句)时尽量简短 本书目次和正文均按内容分类排列。同类条目按字数多少排列,字数少者在先;字数相同者则按笔画多少排列,笔画少者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