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意大利著名符号学家苏珊 佩特丽莉伦理符号学研究译著。本书围绕三大主要的主题展开,即作为伦理符号学的符号学,作为倾听艺术的语言哲学,以及作为符号科学或符号学组成部分的语言学论辩,力图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看待符号学和语言学,阐述符号科学自语言学到生物符号学的*发展情况。该书内容属创新之作,融语言哲学、结构符号学、行为符号学、翻译研究、文论、语言学、话语分析等于一体,适合语言哲学、语言学、符号学、翻译学、文论等领域的专业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阅读。
“例”“话”呼应,珠联璧合,是专讲“作文法门”和“修辞学问”的书。那么多典雅的“例文”,出自那么多文学巨匠之手,朱自清、茅盾、徐志摩、苏雪林、郭沫若、夏丏尊、巴金、赵元任、韬奋、胡愈之、胡适、老舍、夏衍、俞庆棠、尤炳圻、蔡元培、沈从文、徐盈、鲁迅、萧乾、刘延陵、周作人、丁西林、卞之琳……真是美不胜收;叶圣陶的“话文”也无不阐述到位,极尽启迪心扉的作用,不少年逾花甲的读书人小时候读了这本书而受用至今。 《叶圣陶的二十七堂作文课》的副题,在于突出“作文”的主旨,让踏入社会的青年才俊,也让犹在课堂的少年学子,来聆听一位大师告诉我们种种文章怎么写,怎么写得好。
多年来,拉姆齐一家每个夏天都会到苏格兰某小岛上度假,并期望这些夏天永远不会结束。对孩子们来说,小岛就是人间天堂。拉姆齐教授的幼子詹姆斯想去灯塔,却由于天气不好而未能如愿。次世界大战爆发,拉姆齐一家历经沧桑。战后,拉姆齐先生携带一双儿女乘舟出海,终于到达灯塔。而坐在岸边画画的莉莉·布里斯科也正好在拉姆齐一家到达灯塔的时候,在瞬间的感悟中,向画布中央落下一笔,画出了多年萦绕心头的影像。 《企鹅经典:到灯塔去》深刻地再现了记忆中逝去的幸福,通过简单的情节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弗吉尼亚·吴尔夫在这部最具自传性质的小说中,描绘了童年强烈的憧憬与欢乐,以及成人关系的复杂与变幻莫测。她以对瞬间的敏锐感知,创造了一部永恒的经典。
本书集中呈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基于依存句法标注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发展研究 (17AYY021)的成果。书中的9项研究以依存句法为理论依据,以自建的学习者依存句法树库为数据支撑,用计量语言学的范式与方法,刻画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从小学到大学阶段的词汇、句法全景式二语发展路径。将依存句法理论和计量语言学方法用于二语句法习得领域,不仅强化了依存句法理论的应用价值,也拓展了计量语言学的应用领域;在丰富了数智时代广为使用的这一句法理论的同时,又使得二语句法习得的研究更加科学化、精确化、多样化,为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了精准量化的科学依据;开辟了数智时代二语习得研究的一条新路。
哲人其往,风范长存。在李炜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为了表达对李炜教授的追思之情,中山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及语言学教研室编辑出版了《李炜汉语语言学论集》《李炜教授追思集》两书。 《李炜教授追思集》共有六编,分别为同事追思、学界追思、亲友追思、学生追思、各界寄语和媒体报道。追思集还收录了反映李炜教授生平的照片、年表、专题文章、唁电挽联等,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了一位终生 把学问写在中国大地上 ,深得学界敬重、深受学生爱戴、在社会各界享有盛誉的优秀学者的生平事迹,让我们领略到李炜教授爱国爱校、治学严谨、师德高尚、才华横溢的当代学人风采。
本书以逻辑与文化、逻辑东渐与中国文化、语言与思维、中国语言与中国逻辑、是与 to be 、不的含义、中国语言与非形式逻辑、汉语中反向表达的辩证逻辑阐述、中国逻辑理论与思想、论逻辑的个性、中国语言与中国逻辑等方面,从而提出逻辑的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力求能够对中国古代的逻辑论和思想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本书分为绪论、序编、上编、中编、下编五部分。绪论对传统上古音研究的观念和方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序编讨论的是传统古音学的基础研究工作,即今音学和等韵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概貌。介绍了《切韵》系韵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切韵》音系的基本框架,对等韵图、等韵门法以及早期等韵学进行了简明扼要而又全面深入的总结、陈述。上编、中编、下编是全书的核心部分,即论题“传统古音学研究”之所在。上编第三、第四两章沿着古音学历史发展的脉络,以史为经,以学人代嬗、学术传承为序,对古韵研究的从孕育、发端到深入、臻密的过程,对古韵研究的基本情况进行评述;第五、第六、第七三章则以专题的形式,对古韵部、古声母、古声调三方面的研究做了总结和介绍。如第五章作为古韵研究的专题,就提炼和选择了古韵研究中的“入声”“阴阳对转
《洪范》五行学是汉儒以《尚书·洪范》为基础,杂合阴阳、五行、月令、星占等多种数术知识而构建的一种儒家灾异学说,它包括夏侯始昌所立师法、刘向说、刘歆说、班固说、郑玄说等不同形态,是相对独立于《尚书》学的别传之学,与《易》占侯学、齐诗翼氏学、《春秋》公羊学及纬学等共同构成汉代儒学的灾异论体系。本书将在全面辑佚汉代《洪范》五行学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汉代《洪范》五行学的发展脉络,探讨汉儒如何通过一系列阐释手段,实现数术这一异质性知识的经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