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扎实的历史地理和语言学知识为基础,从移民、栽培植物、地名、戏曲、小说、民俗、文化交流等方面,对汉语方言在历史上的流变及方言与中国文化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梳理分析。该书在研究方言时所采用的历史地理分析法尤为学界所赞赏。独特的研究视角、清晰的分析思路、新颖独到的见解再加上流畅、通俗的文风,使得本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趣味横生。
冯利华编著的《中古道书语言研究》属于中古汉语研究范畴。本文选取未被学术界重视的道教经典作为考察对象,旨在开拓以往的研究领域,在研究课题和研究内容上有所创新。
这是一本非常通俗易懂的书,是一本图文并茂、可以让中学生也登堂入室,进入汉字殿堂的图书。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中国文字的起源和特点,选取200多个与人的生活有关的字进行细致的讲解,如与人的身体、住房、器皿、丝和麻、家畜、农具、车船、道路等有关的字,同时分析和描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从而使人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既有深度,又很好读。
《学术论文写作十讲》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徐有富教授的课堂讲稿的基础上成书,按照确定选题、查找资料、做读书笔记、整理资料、写作、发表的顺序,介绍了一般文科,主要是文史哲专业的学生和科研人员进行阅读、选题、查证、写作的研究方法,系统全面,操作性强。本书旨在培养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共分十讲:怎样选题、怎样查资料、怎样作社会调查、怎样读书、怎样写读书笔记、怎样判断资料的价值、怎样鉴别资料的真伪、治学方法举要、论文写作方法、治学态度。本书注意用实例分析问题,贯通中国古典学术传统与现代学术规范。每讲之后均附作业题与思考题。
语言获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受到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本书从语料库的基本语料出发,以个案的历时语料为主,兼用群案语料进行分析和佐证,全面系统地考察儿童语言获得情况,反映了汉语儿童早期词汇语义、句法获得的基本面貌,力求揭示其背后的运行机制、绘制出语用功能网络。本书还运用了实验法和比较法,尝试将普通发展儿童的语言获得研究和特殊障碍儿童的语言教导和干预研究相结合,把研究成果切实应用到幼儿早期语言教育中去,增强研究的实用价值并开拓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 本书可供相关领域教师、研究人员、学生参考,也值得对此领域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现代修辞学(2010年修订版)》从较新的角度揭示了修辞的源流及嬗变,揭示了修辞的新的含义。论述了修辞学的性质,修辞和语境以及和发话人的社会角色的关系,揭示了修辞言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同时,对一些表面上相似,实际上相异的修辞格从较深的层次进行了比较,凸现了相互之间的差异性。从而体现了理论上的创新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现代修辞学(2010年修订版)》是作者已经出版的《艺术语言学》的姊妹篇,是很好的教学、科研和写作实践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