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谬正俗》是《四库全书总目》小学类训诂之属所收的唐代著作独篇,是颜师古《汉书注》外的又一代表作,全书八卷,182条,前四卷论诸经训诂音释,后四卷论诸书字义、字音及俗语相承之异,考证极为精密。古人考辨小学之书,大多失传,除颜师古祖父颜之推《颜氏家训》的《音辞》《书证》两篇外,时间之早当属本书,唐人已绝重之,后世更是训诂家之书。 严旭博士对传世《匡谬正俗》9种主要版本作了详细的校勘,以《雅雨堂丛书》本为底本,罗列异同,判别是非优劣,对相关之序跋亦并蒐罗,附录于后。 《匡谬正俗疏证》对全书182条逐条作了校勘注释,疏通考证,阐明颜氏之学,也考辨了语言文字学的许多重要问题。疏证者综合百年来六朝三唐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中字音、字义、俗语的研究成果,对颜师古所谓之谬之俗的缘由,作了爬梳;并运用内
《张家界方言》由谢伯端著
《藏语零基础学拼读/GaKaWa藏语教学丛书》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藏语文学习入门教材,以循序渐进和图文并茂的方式,系统且详尽地解释了从基础藏文字母和元音的书写、拼读方法到藏文单词的间架结构、拼读方法、音变规则等内容。此外,作者刘哲安还根据每节课程的内容,适当地加入基础藏文文法知识和藏文词典的查词方法等,以帮助读者自主学习藏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当历史演进到春秋时代,社会纷争局满渐出,这是一个大分化、大变革、大转折的时代。在这矛盾迭出的时代,风云激荡,叱咤风云人物相涌而出,革故鼎新,斗智斗勇,争雄天下,以其卓绝的言行绘制了春秋时代万花纷呈、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走进这里是画卷中,感受其中的斑斓色彩与波涛壮阔。
针对语言失范问题,《常见汉语字词读用错误辨析手册》对近千个常见用字用词的错误,进行了详细的正误对比辨析,从而提高加工和校对水平。对正确规范使用汉语字词,提高人民汉语水平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亦可供中小学语文教师以及其他文字工作者参考。
《汉字部首溯源》是一本介绍汉字部首及其所载文化的作品,类似古代小百科。共收录汉字部首210个,说明图片2000余幅,扼要介绍部首所指的历史事实。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体系。这三种文化体系有一种是外来文化,有两种是本土文化。一开始,三种文化体系之间有矛盾与冲突,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们开始在矛盾与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最后形成了既各竖旗帜,又合力互补的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我国古代,纯粹的儒家人物,或道家人物,或佛家人物是很难找到的。绝大多数杰出人物,都是受到这文化体系影响的。他们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将各种有用的思想拿来为己所用,从不拘泥于某一个文化体系,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采用不同的思想来调控自己的生活和心态:得意的时候是个儒家,淡然的时候是个道家,堪破世事的时候便转入佛家。 这三种文化体系是紧密联系、贯通衔接的。儒家教人进取,用积极的态度去认同和构建社会规则,力争在社会上能够建功立业、生活圆
教学篇章语言学,ISBN:9787810467070,作者:刘辰诞著
《突厥与哈萨克语文学研究》收录49篇中外学者的论文,涉及古代突厥语文学,哈萨克语、维吾尔语、裕固语等突厥语族语言与蒙古语,以及突厥与哈萨克文学、文化等领域的研究。作者中包括古代突厥语文学学者、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言文学领域学者。
《学术论文写作十讲》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徐有富教授的课堂讲稿的基础上成书,按照确定选题、查找资料、做读书笔记、整理资料、写作、发表的顺序,介绍了一般文科,主要是文史哲专业的学生和科研人员进行阅读、选题、查证、写作的研究方法,系统全面,操作性强。本书旨在培养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共分十讲:怎样选题、怎样查资料、怎样作社会调查、怎样读书、怎样写读书笔记、怎样判断资料的价值、怎样鉴别资料的真伪、治学方法举要、论文写作方法、治学态度。本书注意用实例分析问题,贯通中国古典学术传统与现代学术规范。每讲之后均附作业题与思考题。
本书由二十一位作者联袂撰写而成,执笔者无一不是通晓某方面知识的专家,所写下的,都是他们长期探究的心得。全书分为文言概说、文言的结构、文言的文体和时尚、文言的辞章、古典知识和阅读指津六章,每章有简明的理论,有切合而生动的实例,尤其适合大中学生和文言爱好者学习参考。
据这本书的“代前言”的介绍,作者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他是“去年(即2000年)才开始正儿八经对汉字的起源及流变进行研究”的,“这一年多,他放下了手里的所有工作和经营,一门心思研究古人的造字法,……终于提出了自己大胆的立论……”。通过这火箭速度的“研究”之后,他向汉朝到现代的文字学大师“叫板”、“说不”了!他认为过去的“古汉字研究有问题”,“许多汉字本义的解释错了”,“传统方法显然已经落后了”,应该“被推翻”;而他这本“新”的“著述”“将会在汉字研究领域产生震动”。为了扩大“震动”效果,他“琢磨”了“两年多”(请注意:前面提到他的“研究”才“一年多”),然后“建议”在奥林匹克公园“建起一座汉字博物馆”。那么,这个“博物馆”将展示些什么内容呢?作者在给北京市市长的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