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里,荣格探讨了无意识对意识人格的反应及行为方式所造成的种种影响。和弗洛伊德的观点不同,荣格认为,无意识是独立自主的系统,而把无意识区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也是荣格心理学思想的本质之一。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会显现在一些古老而原始的意象和神话(即所谓的“原型”)里,原型既是人类不断重复出现之经验的载体,也是全人类——即使分属于不同文化——的共有物。透过本书,我们可以总览荣格所开创的分析心理学最重要的观点、基本概念和理论脉络。其论述范围涵盖心理学、神话学、文学、哲学等,读者得以深入浅出地一窥这位分析心理学大师的思想洞见。
本书分六部分,分别为易学史和各家学说、易学基础学、易学应用学、易学与医学、易学大传学、易学本经学,其中易学与医学部分比较系统的阐释易学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的联系,并附有医易妙方。全书深入浅出,便于初学者研习。
艺术博物馆对于清华大学来说,不仅是清华园中一处美丽的景观,更是为广大师生、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中国乃至世界灿烂历史文明和经典艺术作品的重要场所。我相信,它会成为一个磁石,用真善美凝聚视线,启迪、激发更多的灵感与思考;它也会成为一个平台,汇聚传统与创新、艺术与科学的多重力量,展示艺术的超凡魅力,让艺术之光去温暖更多人的心灵。
《王学泰自选集:江湖旧梦》这本书浓缩了作者几十年的研究心血,在字里行间中折射出了作者对于 游民文化 江湖文化 牵动中国社会变迁的密切关注和深刻思索,让读者在 游民文化 和 江湖文化 中发现另一个中国。
《汤用彤学术论文集》由相对独立的三部分文稿组成,分别是《往日杂稿》、《魏晋玄学论稿》和《康复札记》。其中,《往日杂稿》主要是有关印度早期佛教、隋唐佛教、道教文献和西方哲学的论文与书评的结集。《魏晋玄学论稿》收有九篇文章,深入阐释了魏晋玄学是一种不同于汉学的本体之学,就魏晋玄学派别、“言意之辨”、“贵无三派”、“向郭之庄周与孔子”、“圣人学致问题”等提出了重要见解。《康复札记》则为晚年所写,包括几篇讨论佛道的文章。
19世纪下半叶,不少国家的最著名的博物馆兴建。史蒂芬·康恩在其令人印象深刻的相关研究中指出,有着纯粹知识爱好的美国人,坚信自己有能力荟集、建构和展示整个世界的知识,由此他们兴建那些最著名的博物馆。在《博物馆与美国的智识生活(1876-1926)》中,康恩告诉我们,博物馆是如何使不同的学术领域有了明确的界定,它们是如何在当时的美国智识生活中占据中心地位的。
这是与邵甏辰《四库简明目录标注》配套的版本目录学工具书,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作者曾参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目验古籍版本约五千种,又进而寻访有关古籍,并参考大量前人时贤版本目录这著作,以十余年之功独力撰成此书。此书以浙本《总目》的三十二种),于每一书目下逐一注明进呈本所录,知见本版本形式、现状、藏所,并录有关序跋题识、印记、写刻工,间加按语,时有新知卓见。附有书名、人名、写刻工和藏书家藏书印鉴四种四角号码索引,极便检索。
《柳欣学术论文集》,本书就是对柳欣学术论文进行归纳整理,本书共四部分内容,编经济学思想、方法与批判,第二编马克思经济学,第三编价值分配与货币资本理论,第四编宏观经济。系统地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的经济学家柳欣论文进行分类阐述,为研究柳欣著作及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本书论述了古籍版本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史,研究了古籍版本学的鉴定方法。
《甘肃文献总目提要》是在邢澍《关右经籍考》、安维峻《甘肃新通志》、张维《陇右著作录》等已有书目的基础上,查阅参考历代书目,按经、史、子、集、丛书五部分著录甘肃历代著述文献两千两百余种。每书撰写有较为详细的书目提要,包括卷数、作者及其事迹、内容体例、序跋情况、学术价值、存佚情况及版本等,并作出相关考证。该选题对于地方文献目录的充实及当代目录学的研究有着积极推进作用。
......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的一部丛书。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釆及武英殿所有富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
张舜徽的《中国文献学》把传统的历史文献学从偏狭的领域中解放出来,拆除了“文献学”与“史学”森严的壁垒,恢复了汉唐历史文献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宏旨;他以登高一呼、学者认同的魅力,《中国文献学》带领广大学界同仁开创了现代历史文献学的基业,把历史文献学发展到新的阶段。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