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文旅融合对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启示出发,对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梳理与整体分析,在阐述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文旅融合环境下我国公共图书馆转型的基本方向,对文旅融合的模式从 以旅彰文 和 以文促旅 两方面进行双向梳理,并对文旅融合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转型与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密室逃生、以人为书、书脸阅读、书模表演、阅读疗愈、香氛及手作书籍……这些奇思妙想、好玩有趣的读书方式就是当下正在兴起的时尚阅读。图书馆工作者们用创新思维,让读者在汲取知识营养之余尽享读书之乐。那么这些极具创意的阅读推广活动是如何策划和实施的?效果如何?留给我们哪些启示?本书将为读者展示这些活动的全流程,以期为读者提供可资参考的样本。
经典阅读推广是社会阅读推广的重要内容。经典阅读推广的意义何在?如何选择经典著作及经典版本?图书馆在设计经典阅览室时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如何利用工具书推广经典阅读?怎样开展经典导读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本书涉及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推广的诸多方面,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务示范。书后大量的延伸阅读材料,为读者阅读本书提供了更为丰富广泛的资料背景。
本文集是国家图书馆第九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会议主题为“走向数字时代的国家图书馆”。内容涉及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整合与质量控制、家谱数据库建设、元数据整合、网络资源与规范记录维护、智能化地图信息集成系统、数字资源的存缴——荷兰国家图书馆的实践与启示、电子阅览室与网络安全、开放源码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等。 本次讨论会经过初审及国家图书馆学术委员会的终审,评选出获奖论文44篇。其中二等奖4篇,三等奖16篇,提名奖24篇。现将部分获奖论文汇编成集,既可为本馆员工提供学术交流的方便,又可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动态知识的特点在于,随时间或情境的延续或变化,用于揭示知识内涵的特征属性的状态以及这些特征属性之间的关系都会随之演化。动态知识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在数字图书馆领域尤其突出。本书在分析了本体及现有解决方案的不足后,提出了基于本体分子的动态知识管理方案。该方案充分借鉴了现有方案的精华并摒弃了其不足。本体分子在设计上,仍遵循OWL的设计规范,在动态知识描述时,没有引入冗余的类和属性该方案且有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中国目录学史》是近代以来部以《中国目录学史》命名,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目录学发展历史的学术著作,是了解、研究中国目录学史的参考书。作者认为,在中国目录学发展史上,“时代之精神殆无特别之差异”。因此,该书不以时代为序,而分叙论、溯源、分类、体质、校雠、史志、宗教目录、专科目录、特种目录、结论等篇,通古今而直述,使其源流毕具,一览无余,颇具现代学科理论建设的气象。其谋篇布局采用主题分述法,极富特色,颇为新颖,没有落入一般专史写作的俗套。应该说这是一部别具匠心的学术佳作。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中国目录学史》详尽阐述了中国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并概括叙述了20世纪30年代西方图书分类编目理论传人中国以后中国目录学发生的变化。全书贯穿着作者的目录学观点,即认为目录学
伏跗室是浙东著名藏书家冯贞群先生的藏书室,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冯贞群先生一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力搜集、保存和研究古籍文献,积累达十余万卷。作者骆兆平长期负责伏跗室管理工作,对冯贞群生平及伏跗室藏书史深有研究。 本书记述了作者在伏跗室管理工作中的亲历的往事和藏书概况,并介绍了伏跗室所藏的古籍善本;记述了冯贞群先生学术成就、事迹年表等。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由北京隆昌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新华书店经销,2015年12月第1版,2015年12月北京第1次印刷。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综述与理论回顾、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体系、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目标、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相关理论等。
本书试从资源整合与服务集成的管理角度入手,围绕资源整合与服务集成过程中与管理相关的因素,分析了分布式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与服务集成的动因、原则和方法、目标和功能、模式和环境;在挑战与对策部分,着重分析了资源整合与服务集成的策略、标准、质量控制、版权、绩效评估及可持续发展等管理方面的问题;后,以Google数字图书馆项目为例,分析了其在资源整合与服务集成过程中采取的策略、技术手段、合作模式、服务功能、赢利模式以及存在的风险等。
天一阁是我国现存古老的藏书楼,在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包括史话和书话两部分,较详细地介绍了天一阁的历史和现状,有重点地揭示了藏书的特点和价值,供人们在了解和探索这座宝库时参考。本书深入浅出,兼顾学术性、资料性、知识性、通俗性。
公共图书馆是什么?公共图书馆存在的理由和社会文化价值是什么?经过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之后,经过我们对全球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的广泛学习和交流之后,经过“国际大都市图书馆指标体系”的科研项目分析研究之后,有些认识开始逐步有了一些头绪。本书即收录数篇有关于公共图书馆的研究论文,对未来图书馆、图书馆服务标准定位、图书馆应用实践、图书馆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数字图书馆特色资源是各馆独特的数字文献资源,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由陈维所*的《数字图书馆特色资源共享与服务研究》分8个章节,主要介绍了数字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内容、方法、原则;国内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数字特色资源建设现状;特色资源共建共享原则、策略及实证分析;数字资源特色服务途径、内容及典型案例;特色资源建设的版权问题;国外数字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及特色服务;移动图书馆与移动服务,移动图书馆建设案例。
本书针对当前大学知识管理特别是隐性知识管理意识淡薄、水平较低的现状,对大学隐性知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全书共10章:*章:绪论;第二章:隐性知识的基本理论;第三章:大学的隐性知识活动;第四章:大学隐性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第五章: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外部环境分析;第六章: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内部环境分析;第七章:大学隐性知识共享与组织学习;第八章:大学隐性知识学习与知识联盟;第九章:大学隐性知识评价。第十章:河北省大学隐性知识管理对策。 本书是国内系统论述大学隐性知识管理问题的著作,对在大学中普及隐性知识理念,改进隐性知识管理以提高教学、科研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指导和借鉴价值。
《数字资源检索与利用(文科类)》由尤建忠编著,本教材编写以实际操作为主,在各个数字资源介绍中,侧重检索的实用技术。《数字资源检索与利用(文科类)》内容包括信息检索的相关理论和数字资源的基本知识,数字资源检索实践(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的使用),数字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相关问题(数字资源检索策略,数字资源应用实例,数字资源应用中的学术规范,论文抄袭,以及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规范)。
天一阁作为中国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之一,也是中国藏书文化的象征,历史上有许多名人登上天一阁,对天一阁和中国学术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从黄宗羲、全祖望、万斯同、袁枚,至李邺嗣、冯孟颛,及至沙孟海、陈训慈、郭沫若等。 本书作者从全新的视角通过对等阁学者与天一阁学术渊源关系进行分析,充分肯定了天一阁对于江浙一带学者,尤其是浙东学者的学术贡献,进一步确立了天一阁在中国藏书史和学术史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