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基础》是普遍适用于世界各地不同类型博物馆的基础工作手册,可以为那些专业人员稀缺、经济资源有限的博物馆提供良好的实践纲要,同时也可以作为博物馆员工和志愿者培训的基础工作教程。该书1993年问世,本次翻译出版的是第四个版本,展现了网络时代与全球化时代博物馆的新问题与新尝试。作为国际博物馆研究手册,《博物馆基础》经历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文化和遗产形态、专业政策背景下的博物馆从业者的广泛使用,在新版本中更多地关注信息化与国际交流传播的内容,同时持续性地吸收了国际博物馆界在使用过程中的众多建议和反馈意见,堪称国际博物馆界集体智慧的结晶。
《故宫物语》第一篇“话文物”中,野岛刚评述了《翠玉白菜》、《溪山行旅图》、《快雪时晴帖》、《毛公鼎》、《富春山居图》等37件台北故宫的重要馆藏,时而描写作品本身,更多的则是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这些文物在战时的颠沛流离中所经历的故事。第二篇“谈故宫”中国,每一话都围绕着与故宫相关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特写了故宫的过去。“故宫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文化反映了中国所有的东西,中国人也通过文化反映了自己的历史和命运。”第三篇“访昔人”则通过专访故宫历任院长等社会人物,揭露了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本书以鲜活的案例研究为特色,展示了一些世界 设计,讲述了成为一名展览设计师所需要具备的技能。 书中包含数百张已经展出的展览照片、概念图、计算机效果图、图表和信息表。所有本书内的信息都适用于世界各地的各种展览,包括 性和临时性展览,比如博物馆、画廊、游客中心、品牌体验馆、展销会和节日庆典活动。 来自美国的Ale Nani表示:这是一本策展人必须读的书,是我为了上课而买的书,此书文笔优美,为展览设计提出了好的建议。 来自英国的P W.表示:这本书对我本科的电影与摄影基础学里的展览与观众模块帮助很大,它让我在许多问题上都找到了答案。
这里汇聚了人类创造的无数璀璨瑰宝; 这里充盈着艺术和知性,却也充满神秘感; 这里洋溢着永恒大美,但抢夺文物的争议也始终不断。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 、 的博物馆之一,1759年起正式对公众开放。它和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的罗浮宫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目前拥有藏品1300多万件。由于空间上的限制,大量藏品未能公开展出。 《大英博物馆法》规定:“现有的与之后增加的每一件藏品都将 保存并供后世利用,且保证所有学者和怀有好奇心的人都能自由进出。”博物馆至今仍坚持这一原则:免费开放,所有人都能自由进出。 卢卡·莫扎蒂编著的《伦敦大英博物馆:伟大的博物馆》是对大英博物馆部分藏品的一次巡礼,该馆是有着 声誉的博物馆,藏品不但数量极其庞大,其质量也是 的,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物价
本书主要从博物馆文化课程的视角出发,基于学校多年来的博物馆文化教育实践形成的成果,初步构建出博物馆文化课程建设与实践体系。 本书共分为八章, 章主要梳理了博物馆文化课程建设的政策依据、理论基础以及文化传承向全面育人转换的逻辑;第二章主要对 外博物馆教育进行了文献综述与分析;第三章主要结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了博物馆文化课程的目标;第四章主要构建了博物馆文化课程内容,开发了西蜀园林、天府名人文化、国学经典、钱币世界、篮球运动、金石拓片和书画七大主题博物馆文化课程;第五章主要从项目式实施,学习单设计,学习环境设计和校内实体与虚拟博物馆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博物馆教育的实施方式;第六章主要设计了博物馆文化课程的评价体系;第七章主要介绍了成都市锦官城小学的博物馆文化课程实践案例;第八
《看展去:博物馆里的中国与世界》集结22篇观展感悟,将中华大地上的故事串联起来,借展览与文物述说起源、发展、交流与衰落。出土文物不仅是先民的生活剪影,也映射出他们的精神世界,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本书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对展览主题思想、布局、展出文物的介绍说明配以300余张照片,将展览现场生动地还原在读者眼前,弥补不能去到展馆现场的遗憾,也可作为曾经来过的珍藏记忆,是一本“拿在手上的展览”。 其文笔生动幽默,兼具锋锐的思考与丰沛的情感,借展览重现历史场景、人物风貌的同时,追溯了历史动态演进的线索以及历史规律。
......
《辜鸿铭文集》试图阐明中国人的精神,并揭示中国文明的价值。此外,书中还加进了两篇:《约翰·史密斯在中国》、《一个在汉学家》,在文中,作者力图说明那些地被称作中国文明研究的外国人,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
《汪曾祺——人间草木有从容(精)》是汪曾祺先生的一部精选散文集,主题包括自然草木、日常生活、人生感悟等几个方面。本书分为五辑,即人间草木、闹市闲民、美食人生、旅行杂记、怀念友人,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了汪曾祺先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喜好和友人交往的一面,彰显了汪曾祺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这些作品鲜活自然,充满了人情味,真是文如其人,体现了他旷达真诚、淡泊从容的人生境界。
《甘肃文献总目提要》是在邢澍《关右经籍考》、安维峻《甘肃新通志》、张维《陇右著作录》等已有书目的基础上,查阅参考历代书目,按经、史、子、集、丛书五部分著录甘肃历代著述文献两千两百余种。每书撰写有较为详细的书目提要,包括卷数、作者及其事迹、内容体例、序跋情况、学术价值、存佚情况及版本等,并作出相关考证。该选题对于地方文献目录的充实及当代目录学的研究有着积极推进作用。
在形形色色的各种讲座中,就讲演者的知名度、面向公众的影响力以及在普及与学术的结合、听众人数(在大学的报告厅举行)方面,声望、首届一指的就是大学达尔文学院的这个系列年度主题讲座。 这些讲座主题开放,论述深入,叙述新颖,不守常规,多个学科就一个主题由各学科从多个视角来阐述,主题本身似乎不属于任何学科,比如 结构 起源 颜色 灾难 记忆 证据 时间 身体 等。 这里我们能看到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的真正有机结合,真正知识人的视野和素质,用我们通常很难想到的思考方式来表现这个世界,提供对世界不断的新的解释。 讲演者有画家、舞蹈家、天体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历史学家、小说家、神经系统科学家、控制论者、建筑大师、心理学家、作曲家、哲学家、经济学家。
在这本书里,荣格探讨了无意识对意识人格的反应及行为方式所造成的种种影响。和弗洛伊德的观点不同,荣格认为,无意识是独立自主的系统,而把无意识区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也是荣格心理学思想的本质之一。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会显现在一些古老而原始的意象和神话(即所谓的“原型”)里,原型既是人类不断重复出现之经验的载体,也是全人类——即使分属于不同文化——的共有物。透过本书,我们可以总览荣格所开创的分析心理学最重要的观点、基本概念和理论脉络。其论述范围涵盖心理学、神话学、文学、哲学等,读者得以深入浅出地一窥这位分析心理学大师的思想洞见。
本书介绍了八位菩萨的传说故事、生平事迹,讲述了各位菩萨在自己的修行过程中所遭遇的困惑与阻碍以及如何克服的,除此外,还有各位菩萨修行的心得体会。八位菩萨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虚空藏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除盖障菩萨。 这八位菩萨,是大众熟知的形象,其故事流传很广。本书是对其故事的一次系统性汇集,语言通俗,故事性强,有助于大众对其形象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了解。
社会建构的观念已席卷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的许多学术和实践领域。有些人认为,社会建构论具有深刻的解放性,是创造性重建的主要刺激因素。另一些人却认为社会建构论的观点极具威胁性。伴随着这类对重大理论创新的各种争议,社会建构论在组织变革、学校教育、心理治疗、社会研究和冲突解决等领域已有很多新的进展。本书通过对社会建构论核心观点进行简明易读的介绍,希望帮助读者迅速把握这一理论的核心。从大学生到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任何希望对建构论思想和实践有所了解的人都能从这本书中获益。
19世纪下半叶,不少国家的最著名的博物馆兴建。史蒂芬·康恩在其令人印象深刻的相关研究中指出,有着纯粹知识爱好的美国人,坚信自己有能力荟集、建构和展示整个世界的知识,由此他们兴建那些最著名的博物馆。在《博物馆与美国的智识生活(1876-1926)》中,康恩告诉我们,博物馆是如何使不同的学术领域有了明确的界定,它们是如何在当时的美国智识生活中占据中心地位的。
在这本书里,荣格探讨了无意识对意识人格的反应及行为方式所造成的种种影响。和弗洛伊德的观点不同,荣格认为,无意识是独立自主的系统,而把无意识区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也是荣格心理学思想的本质之一。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会显现在一些古老而原始的意象和神话(即所谓的“原型”)里,原型既是人类不断重复出现之经验的载体,也是全人类——即使分属于不同文化——的共有物。透过本书,我们可以总览荣格所开创的分析心理学最重要的观点、基本概念和理论脉络。其论述范围涵盖心理学、神话学、文学、哲学等,读者得以深入浅出地一窥这位分析心理学大师的思想洞见。
《王学泰自选集:江湖旧梦》这本书浓缩了作者几十年的研究心血,在字里行间中折射出了作者对于 游民文化 江湖文化 牵动中国社会变迁的密切关注和深刻思索,让读者在 游民文化 和 江湖文化 中发现另一个中国。
《汤用彤学术论文集》由相对独立的三部分文稿组成,分别是《往日杂稿》、《魏晋玄学论稿》和《康复札记》。其中,《往日杂稿》主要是有关印度早期佛教、隋唐佛教、道教文献和西方哲学的论文与书评的结集。《魏晋玄学论稿》收有九篇文章,深入阐释了魏晋玄学是一种不同于汉学的本体之学,就魏晋玄学派别、“言意之辨”、“贵无三派”、“向郭之庄周与孔子”、“圣人学致问题”等提出了重要见解。《康复札记》则为晚年所写,包括几篇讨论佛道的文章。
《柳欣学术论文集》,本书就是对柳欣学术论文进行归纳整理,本书共四部分内容,编经济学思想、方法与批判,第二编马克思经济学,第三编价值分配与货币资本理论,第四编宏观经济。系统地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的经济学家柳欣论文进行分类阐述,为研究柳欣著作及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1912年6月到1918年6月,毛泽东求学期间留下了作文、笔记、信函、诗歌等文稿30多篇,依时间次序为:《商鞅徙木立信论》、《讲堂录》、《致文咏昌信》、《挽易咏畦联》、《致湘生信》、《〈明耻篇〉题志》、《致友人信》、《致萧子升信》(四封)、《致黎锦熙信》、《致萧子升信》(八封)、《致黎锦熙信》、《致白浪滔天信》、《体育之研究》、《〈一切入一〉序》、《致黎锦熙信》、《国文教授案》、《夜学招学广告》、《夜学日志首卷》、《夜学招学广告》、《学友会五月十日事录》、《〈伦理学原理〉批注》、《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这些文稿大多用文言写成,使用了大量的古代词语、历史典故,词义多与现代不同,有些词语存在歧义,以至学界产生误解、曲解;也为一些不怀好意之人故意歪曲、居心险恶之人恶意中伤留下了漏洞。为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