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第5版)》在第4版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人才培养的需要及各类型数据库的发展和变化情况,对有关数据库的利用进行了补充和更新,并新增了“相关学科专业适用数据库应用参考”、“专题信息检索与利用”和“图书馆服务实用指南”三个章节。全书系统地阐述了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科技文献检索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结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及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获取文献的需要,按文献出版类型分别介绍了获取的方法和途径,旨在培养学生自学和科研能力。同时帮助大学生拓展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2006年9月,国家档案局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共同启动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公共文献基础数据库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等六个主题,分别由16家中央及部分省市、企业档案部门承担。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实践,试点单位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2007年9月27—28日,国家档案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在福建联合召开全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总结会,总结了一年来开展试点工作的情况,试点单位分别介绍了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成功经验。
张树忠和黄继东主编的《信息检索与利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高等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向多学科、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学科间横向联系越来越广泛,在充分吸收国内外信息检索研究成果基础上,系统介绍了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详细阐述了各种出版类型文献的特点及*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的检索方法。跟踪信息检索发展趋势和信息检索热点,特别注重检索实践、知识巩固和实践性环节,增加了信息分析、竞争情报的知识与方法,提供了各学科检索和完整的检索实例。 《信息检索与利用》可作为高等院校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信息检索与利用通用教材,可供图书情报工作者、科技工作者、信息管理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人们提升信息素养、增长检索技能的读本。
《边际异化信息嵌入理论》的作者在研究精神、思维、心理和潜意识之间关系和活动规律时发现精神、思维、心理和潜意识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迭代性,精神、思维、心理和潜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就是大脑与外界信息相互作用的迭代和嵌入,是物质与非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边际异化信息嵌入理论》的作者张思宁进而将这个规律推广到宇宙演化、自然规律、生物界和人类社会,同时在哲学层面上论述了非物质存在,以及非物质存在的价值和普谝性。
《工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国家战略框架研究》(作者田景熙)结合我国当前“两化融合”中工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从“信息化”概念的内涵出发,提出国家工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总体战略框架。从工业信息资源的特征分析,工业对象的命名、识别、描述、标识、分类、编码,零部件信息资源和资源质量控制等方面论证了国家工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战略的具体内容,并对物联网时代发达国家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作了介绍。 《工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国家战略框架研究》回顾了美国工业信息化发展的百年历程,首次揭示了美国工业信息资源开发先于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近半个世纪的事实,分析了美国从百花齐放到全国统一的工业基础信息资源发展方式及其中的成败经验与教训,介绍了美国“资源一技术一法制”三位一体的
《信息系统绩效评价与审计》以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理论与应用为导向。以信息系统绩效评价与审计为着眼点,在介绍绩效、绩效审计、信息、信息系统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信息系统绩效评价的基础体系进行阐释;引导读者建立评价信息系统缋教的若干视角,帮助读者明确绩效审计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并思考绩效审计成果应用领域和价值;以当今世界关于信息系统控制与审计的主要标准COBIT框架为依据,构建信息系统绩效评价与审计的指标体系,并采用IT平衡记分卡对IT过程目标的指标进行分解与度量,在此基础上,根据评价目的和特征的不同介绍不同的评价方法,为读者提供评价信息系统绩效的县体指导,后本书还提供了信息系统绩效评价与审计的具体事项,案例以及相关标准与法规供读者参考。 张金城、李庭燎、沈静秋编著的《信息系统绩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