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是指《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这四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是中国文学史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其高超的文学技巧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为历代读者所称道,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红楼梦》 《红楼梦》的文学地位,不仅在于它精巧的结构、精熟的语言、精彩的人物,更在于蕴含其中的悲剧意识。贾、王、史、薛的没落是家族之悲,宝、黛、钗三人的情感纠葛是爱情之悲,大观园的 众芳 凋零是人生之悲。因为撕碎了美好,所以感人至深,悲剧的魅力正在于此。 《西游记》 从《大唐西域记》到《西游记》,吴承恩骋想象于笔端,融民间传说、话本、戏剧于一炉,构建了一个神魔世界,开启
幽梦影 《幽梦影》大约成书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大约是张潮三十岁到四十五岁之间断续完成的,不是一时一地之作,全书共219则,在写作的过程中即得到清初120余位大学者和艺术家的赞赏和评点570多条,影响极大。他用幽静的态度去观察人生与自然,取幽人梦境、似幻如影之意,尽情地抒发了对生活所拥有的感受和体验,蕴涵着破人梦境、发人警醒的用心,因此取名《幽梦影》。 《幽梦续影》成书于光绪年间,收录格言、箴言、哲言、韵语、警句等86则,约五千字。在内容上,多是阅世观物小语,从中可窥作者的人生观及其为人处事态度,其中不乏哲理名言。于诗文亦略有评述,文字虽短,却有独到见解。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儒家通俗读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汉族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围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短篇小说491篇。它们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聊斋志异》将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被后人广为称颂。
《竹窗随笔》是明代云栖祩宏晚年的随笔文集,共三卷。《初笔》一六一条、《二笔》一四一条、《三笔》一二五条。三笔合计,共有四二七条。书中的内容多为作者记述自己的实际经历和个人见闻,对人生真理的深入思考,以及对生活中种种见闻的思索等等。凡所议论都充满着智慧,这些智慧对现代读者来说,同样有着很大的作用,是一部难得的典籍。本书在对原文精良校对的基础上,又做了详细的字词和典故注释,翻译力求通俗易懂,非常适合现代人阅读。
中国古代的巴蜀神话,拥有着奇诡的想像和多样化的内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神话源远流长,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扬雄、李白、杜甫、苏轼等,其作品无一不受巴蜀神话的影响。《巴蜀神话文献辑纂》为学术性的资料长编。所辑资料为经、史、子、集、丛及四川各地方志中的古代文献摘录,编辑体例上将其按时代先后和类别分类排列,目的是为学术界提供巴蜀神话研究的文献资料。这项工作也是独一无二的,前人没有做过,为巴蜀神话研究的基础文献。
作为中国人*熟悉的经典,《论语》的版本已经不计其数。我们此番作了一次新的尝试,选择郑板桥手书《论语》全帙和他的画,正文是明代蕅益大师的《论语点睛》,通过书法、注解、插画的结合,形成了这部独具特色的《论语》读本。 这不仅是一本可以读的《论语》,还是一部可以欣赏的经典。郑板桥的书法有着深厚的功底,突破常规,不拘一格,自成面目,令人耳目一新,人称「板桥体」。难得的是,他还是少数写过《论语》全文并流传至今的人。除了书法,郑板桥的画也格外独特,他一生主要画兰、竹、石,自称 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可以说,这部融合郑板桥书与画的《论语》,将经典与传统书画很好结合在一起,正好体现了《论语》中的 君子风骨 。
《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上下)》是所有《红楼梦》评论中最早作评的,也是价值优选的。今将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整理排印出版,对学习研究红楼梦有极大帮助。 脂砚斋这个名字与《红楼梦》密不可分,从他的评语中可以看出,脂砚斋与曹雪芹关系密切,但他们究竟是什么关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他们就是同一个人,有的认为脂砚斋是书中史湘云的原型,也有人认为他们只是一般的亲友。无论脂砚斋是什么人,他对《红楼梦》所作的批评,则的确是给本来已经精彩无比的大观园锦上添花,能让读者对《红楼梦》更加着迷;也让后人对八十回后书中人物的命运有了更多的猜测和想象。
本书为2019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系清代著名辑佚学家马国翰的藏书目录,二十五卷,共著录藏书4381部。所著录的均为常见版本之常见书,在诸书目中独树一帜。每书均附以提要,撮其要旨,论其得失,记其版本,考其授受。在中国目录学目前,本书不失为私人藏书目录的一部经典之作。
《项莲生集(精)》是“浙江文丛”系列之一。项鸿祚(一七九八——一八三六》,原名继章,後改名廷纪,又名鸿祚,字莲生,浙江钱塘人。项家世业盐笑,至莲生时已渐落。莲生幼失怙,性湛然,嗜读书,曾中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举人,再试春闱,不第。卒时年仅三十八岁。莲生《忆云词》饮誉晚清词坛,李佳《左庵词话》称其“能入宋人之室”.谭献《箧中词》则认为“杭州填词,为姜、张所缚……百年来,屈指惟项莲生有真气耳”,并将其与纳兰性德、蒋春霖并列为“一百年中,分鼎三足”的经典词人。 莲生诗文,久未获见,致使很多人认为他专力填词,并无诗文集传世。其实,莲生有清稿本《小墨林诗钞》《小墨林襍着》存世,现藏於扬州市图书馆。 本次结集,便是对《小墨林诗钞》《小墨林襍着》和《忆云词》的全面整理,并附有资料
《梦雨斋》是当代散文家黄裳01年后所作的结集,收入了八十余篇主要谈及清刻各种富有代表性的刻本,清刻的装饰风格,颇有艺术性。《惊鸿集》是笔记的结集。“三十年前,余日以买书为事,几无日不得书,书市亦盛,挟册归来则读之,考索其源流及转徙之迹,登之簿录。举凡纸墨行格印记之属,一一记之,积久有十数巨册。”《插图的故事》是黄裳关于明清(以明代刻本为主)木刻版画的旧作的结集。中国的木刻版画有着的历史,但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们却瞧不起它,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东书家也不收藏版画书籍。所以有木刻插图的书,不仅流传下来的很少,而且多为戏曲、小说等通俗读物。书中所收,是黄裳多年收集、研究木刻插图的结晶。全书收录了明清插绘共30幅,每幅又有一篇札记加以说明。作者学问渊博、文笔优美,使读者不仅能了解到古代人民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