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部纪传体通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史记》既是一部史学名著,也是一部文学名著,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曾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史记》记事上起远古时期的黄帝,下至西汉武帝,记载了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内有一篇自传性质的《自序》),共计一百三十篇。其中有几篇,或者没有写定,或者在流传中散失,由汉元帝、成帝间的博士褚少孙补写了《武帝本纪》《三王世家》《日者列传》《龟策列传》等篇,又为《外戚世家》《陈涉世家》《滑稽列传》等增补了一些内容,并标以“褚先生曰”字样,以示区别。本次选注我们主要以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三家注为底本
东轩笔录,是魏泰记载北宋太祖至神宗六朝旧事的笔记。 魏泰,字道 辅,晚临汉隐居,襄阳人,生活在宋神宗、哲宗、徽宗时期,兴王安石、王安国、王雱、黄廷坚、典大临、徐禧、章惇等交游,博极羣书,长于诗文,年轻时怀才豪纵,曾因一时气仇欧打主考官,未能考上进士,以后一直隐居。徽宗时,章惇他作官,竟指袖还家。他的姐夫曾布,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助手,后因反对市易法,兴吕惠卿闹僵,被贬,元佑后又重新执政。魏泰的思想倾向颇似曾布,对变法持的批评意见,对王安石肯定居多,对吕惠急卿则痛加揭露贬斥。魏泰的著作有东轩笔录十一卷、续录一卷、临汉隐居诗话一卷、订误集二卷、书可记一卷、襄阳题咏二卷、临汉隐居集二十卷、襄阳形胜赋等,今存者唯笔录、诗话及诗四首。 书末附录各家著录及题跋、有关魏泰的材料、参校书目及简
《春秋左传补疏·春秋左氏传补注》由焦循,沈钦韩撰写。《春秋左传补疏·春秋左氏传补注》是清代春秋学丛刊。《春秋左传补疏·春秋左氏传补注》主要包括「清代春秋学汇刊」编选说明、春秋左传补疏、春秋左氏传补注卷、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等内容。
有关《左传》的论著多从经学角度加以论述,很少从文章学来探讨,有亦不过点评而繁琐,论析欠深刻准确。郭丹《左传国策研究》一书则将宏观概括和微观分析相结合,上溯《尚书》,旁求《国语》,下研《国策》以至《史记》,追野开阔,论析精微。从内容到形式,深入分析两书的文学物征及其成就,本书从大文化北景和传统的继承与流变上来显示《左传》、《国策》的奥义,但主要还是从文学的角度切入,力图对这两部巨著的文学内涵和文学魅力作比较详尽的剖析和展示。
王国维先生书札,是王国维学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早在1929年,乡贤陈乃乾先生即影印《观堂遗墨》,首次将王国维书札作为该书下册出版。嗣后因多种原因,王国维研究走入低谷。从上世纪80年代起,王学研究重新走向繁荣。1984年,由吴泽主编,刘寅生、袁英光编辑的《王国维全集。书信》出版,无疑为王学研究增添了极其有价值的史料。以后又有《文献》发表的《王国维未刊书札》、《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发表的《观堂书札》、《学术集林》卷十一发表的《王国维家书》,以及由王庆祥、萧立文两先生校注的《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等,收集了王国维信札的绝大部分。由于信札为第一手资料,其中体现出来的文献价值,是别的文献所无法代替的。尤其王先生的信札内容丰富,“论学、论时事、论人以及生活琐屑几乎无话不谈”(见罗继祖《跋观堂书
本谱尽可能详尽准确地收集使用有关顾随生平、思想及著述等方面的资料,以期全面系统地反映顾随一生活的生道路、思想演变和创作历程。本谱纪年采用公历;公历纪年后注干支;1912年以前注旧历年号;1950年以前注民国年号。本谱著录已知的谱主著述。所有著述按撰写日期编排。不知撰写日期者,按发表或出版日期编排。一部分顾随生前并未结集出版,由后人根据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著述,则据听课笔记记录的时间,编入相应的年份。研究著作,介绍其主要内容、写作经过、摘引观点及重要论述;文学作品,除重要篇章略加评析外,其他则仅列篇名。著作的出版情况,以2005年为截止期。本谱引用资料,除书中直接注明外,列入附录中的主要参考文献里。本谱所用图片、大量未刊行的珍贵资料,皆由顾之京先生提供。
本书分上下两篇,对宋刻三卷本周昙《詠史诗》进行考论和校证。内容包括:周昙生活时代稽考,周昙《詠史诗》的板本叙录、宋本发覆、宋本源流,以及宋本周昙《詠史诗》的文献价值等。作者根据宋刻本周昙《詠史诗》,对唐代詠史组诗进行了相关研究。
《近思文丛·吾道一以贯之:重读孔子(第2版)》在2003年出版后倍受重视,也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美国介绍和研究中国当代思想的国际学术刊物ContemporaryChinese Thought: Translations andStudies曾以2007年夏季号一整期的篇幅发表了此书章的翻译。 《近思文丛·吾道一以贯之:重读孔子(第2版)》的关键词是《论语》中的“微言大义”和西方基督教传统引发出的“他者”。伍晓明试图用西方哲学家的思想方法去揭示《论语》的“微言大义”,把我们熟知的孔子思想放在了西方哲学的显微镜下重新审视,用“异域的”西方概念这把解剖刀去分解中国的传统观念。 如果《论语》可以历两千五百年之无数阅读而弥新,那么这部试图与《论语》中的孔子思想进行对话的著作也正在努力让自己成为对这一“历久弥新”有所贡献者。
王国维先生书札,是王国维学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早在1929年,乡贤陈乃乾先生即影印《观堂遗墨》,首次将王国维书札作为该书下册出版。嗣后因多种原因,王国维研究走入低谷。从上世纪80年代起,王学研究重新走向繁荣。1984年,由吴泽主编,刘寅生、袁英光编辑的《王国维全集。书信》出版,无疑为王学研究增添了极其有价值的史料。以后又有《文献》发表的《王国维未刊书札》、《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发表的《观堂书札》、《学术集林》卷十一发表的《王国维家书》,以及由王庆祥、萧立文两先生校注的《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等,收集了王国维信札的绝大部分。由于信札为第一手资料,其中体现出来的文献价值,是别的文献所无法代替的。尤其王先生的信札内容丰富,“论学、论时事、论人以及生活琐屑几乎无话不谈”(见罗继祖《跋观堂书
一、本辞典共收二十四史掌故近七千条,依二十四史的顺序编排其中大多数为新编掌故。 二、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凡生僻字均加以注音、释义、并用( )标明。 三、每条掌故均注明出处,用[书名/卷/册/页]表示,如[旧唐书/172/14/4478] 四、旧纪年一般夹注公元纪年,如:元和三年(808年)重要人物注明生卒时间。 五、本收使作简化字。 六、同一出处的掌故均用“参见××××”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