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
本书包括《故宫珍本丛刊》术数类相宅相墓属中《平砂玉尺经》所后附的三种古籍:《鲁班经》、《择全全纪》、《秘诀仙机》;原书藏宫,系明万历丙午年汇贤斋刻本,为罕见之善本,版本价值很高。《平砂玉尺经》整理与本书同时出版。 本书不但是一部有独特风格的论述建筑风水方面的书,而且是一部论述建筑结构技巧艺术的书。该书认为,建筑中常用的只砖片瓦、尺地寸木都与吉凶紧密相联;建筑物中的前后左右、高低尺寸也与祸福息息相关。本书还介绍了古人是怎样选择吉日的以及古代禳解各种灾难常用的一些。值得特别向读者介绍的是,原书即有大量插图,描绘了我国古代各种建筑物和家具图样,使我们能看到它们的具体模样。 术数包含的内容址分庞杂,长期以来对其误解甚多,为了使读者对术数有一个总体的正确了解与认识,本丛书特请有关专
本书是王国维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重视的一部作品。是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但他又脱弃西方理论之拘限,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批评中。所以,从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的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坛经》,中国佛教禅宗典籍,全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又称《法宝坛经》,《坛经》是其简称。由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于韶州大梵寺讲述,其弟子法海集录,元代宗保编。此书被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卷,其敦煌写本也被收于同册。在中国僧人所撰述的佛典中,《坛经》是的一本被称作是“经”的典籍。《坛经》之名中的“坛”原来指出家受戒的戒坛,在这里是取“法坛”的意思,而“经”则表明慧能门徒“视能如佛”,慧能的法语如同佛经,因此名为《坛经》。由此可见《坛经》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之高,慧能禅宗影响之大。 《坛经》是六祖慧能大师留下的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料,作为一个平民思想家,六祖当时说法基本上用的是口语或者说是白话,虽然个别文字可能经过其弟子的整理加工,但基本上保持了其平实而又灵活的原貌,只是由于历史的变
“妙语”者,贵在一个“妙”字。它不必是一本正经的系统理论,也不必是循规蹈矩的训诫教诲,但却必须独具真知灼见的慧眼,闪耀心灵智慧的火花,或启人思路,或发人深省,足以供人流连品味。而一本给当代人看的妙语,不仅要通俗易懂,而且更重要的是必须有当代性的眼光,能够与当代读者的心灵相通。这是本书作者的初衷,至于是否做到了,还要靠广大读者来评判。如果阅读本书的人们在领悟到先哲的智光时能有一个会心的微笑,那作者就满足了。本书在编选原文上,主要依据中华书局本《诸子集成》之《老子注》、《庄子集释》、《列子注》、《淮南子》,以及中华书局本《阮籍集》、《嵇康集》,并参考了陈鼓应《老子今注译》、〈庄子今注今译〉及杨伯峻《列子集释》等。
《论语》是一本集合了孔子以及门下弟子言行的智慧语录,其中所体现的儒家先贤思想,今天依旧贴近普通人的生活,给读者以启示。开篇题解提纲挈领,文章阅读随性自由。名家注疏与原文相应,忠实原文,彰显不朽价值。生僻字、古今异音字注音,使读者诵读酣畅淋漓。版画插图展现场景,提升趣味性和欣赏性。
在卷帙浩繁的古代史册中,《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被合称为“前四史”。《三国志》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由西晋初年人陈寿独立撰著而成。《三国志》所以能成为一部流芳百世的史学名著,当然与陈寿所具有的深厚学识素养分不开。陈寿为三国修史,眼光并未局限于三国,而是上接东汉,为汉末群雄如董卓、袁绍、吕布以及刘焉、孙坚等立传。这样,不仅为读者勾画出一幅群雄纷争、苍凉雄壮、多彩多姿的历史画卷,而且使得三国这段历史来龙去脉一清二楚,从而让读者可以比较容易地一窥三国之所以成为三国的原因所在。其次,陈寿在继承司马迁、班固(范晔所著《后汉书》成书晚于《三国志》)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以统一的体例分别为魏、蜀、吴独立修史,也是一种创造。虽说《蜀书》和
《庄子》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现存《庄子》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庄子》文字雄美、想象丰富,善于通过跌宕起伏、妙趣横生的寓言故事来说理,兼具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给后世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选译》对《庄子》精选精译,希望能让读者 好地理解庄子哲学的内涵。
格言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凝聚了中国古代人民几千年来的人生修养与生存智慧,是一种能够给人以告诫、劝勉与激励的名言警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传诵与总结,这些经典格言以言简意赅、意味隽永的文字,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本书系清人金缨所编,收录格言十一种,分学问、养生、品格、从政、祸福等篇,其说理之切、择言之赅,字字精准、富有哲理,确为一部济世良书,值得一一细读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