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书名: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易经 定价:12元 作者:周鹏鹏 译 出版社:京华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43712 字数: 页码:1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笑林广记(名著精读)》主要收录了江心赋、吃乳饼、不愿富、薹字塔、医银入肚、田主见鸡、讲解、训子、形体部、胡瘌杀、抛锚、过桥嚏、蒜治口臭、讳聋哑、呵欠、鼻影作枣、问路、老面皮、臭辣梨等内容。
《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汉族传统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
《浮生六记》正文选用朱剑芒所编的《美化文学名著丛刊》本为底本,该书于1936年刊行。之所以选用这个本子,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是这个本子的校勘比较精,错误不多;二是它抢先发售刊出了第五、六卷,是一个“全本”。同时还参考了其他三种整理本,即俞平伯校点的《浮生六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罗宗阳校点的《浮生六记》(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和金性尧、金文南所注的《浮生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浮生六记》的注释为简注,内容包括一些难解的词语、人名、地名、诗文典故等,只要读者能大体读懂的词语,就不再出注。对所注词语,简要说明词义,不作征引和发挥。
《陈子昂诗文选译(修订版)》内容简介: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县(今属四川)人,祖籍汝南(今属河南)。父亲陈元敬,官文林郎,好神仙之术,居家四十余年。陈子昂年轻时豪侠任气,十七八岁始折节读书。二十四岁登进士第,随即归乡隐居。睿宗文明元年(684)春到洛阳上《谏灵驾入京书》,得到武则天赏识并召见,擢麟台正字。武则天垂拱二年(686)从军,跟随乔知之北征同罗、仆固。永昌元年(689)秩满,迁右卫胄曹参军。天授二年(691)因继母去世归蜀守制。
书名: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处世谋略本 菜根谭 *:12.00元 作者:洪应明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7月1日 ISBN:9787550243361 字数: 页码:160 版次:第1版 装帧:装 开本:32
国学无处不在,它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以国学常识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既有分门别类的严谨解释,又有引人入胜的传闻逸事,融知识性、趣味性、全面性于一体。无论你学历如何,从事什么行业,只要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就可以通过本书获取你最感兴趣、最需要了解、最应该知道的国学常识。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诸子百家卷》之一,旨在为普通读者提供一个通俗易懂的读本。 全书以清代王行慎的《韩非子集解》为底本,个别地方参校其他版本。“集解”中的研究成果酌情采用,未作特别说明。 《韩非子》全书二十卷五十五篇,因篇幅所限,本书择其精华加以注译。在取舍上,侧重于故事性强、可读性强的《说林》、《内储说》、《外储说》等,并依据原文设立小标题,以便于读者理解。 本书注释国和求简洁,译文力求准确、通俗易懂,以直译为主,适当辅以意译。 《韩非子》享有先秦散文“四大台柱”(《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之誉,气势磅礴,激情澎湃,尤其是其中的许多寓言故事,至今仍流传。为此,书末特附“《韩非子》名言警句”,并在正文中相应的句子用着重号标出,便于读者检索和查阅。
《陈书选译(修订版)》精选其中重要篇目,进行注释、翻译,以方便广大读者了解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陈书》,姚思廉所著,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共三十六卷。
《鬼谷子》一书是鬼谷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是纵横游说之术的高度总结,是纵横家理论争鸣的权威之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以权谋策略为主,中卷以言辩游说为重点,下卷则以修身养性、内心修炼为核心。《鬼谷子》堪称是一部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权谋的智慧宝典,一直被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了凡四训》是明朝思想家袁黄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 立命之学 、 改过之法 、 积善之方 和 谦德之效 。四篇文章各自独立成文,而义理又一以贯之,讲述 趋吉避凶 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该书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学说,阐明忠孝仁义、诸善奉行以及立身处世之学。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其早的称谓是“曲子词”,起源于北周和隋代,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用词极尽艳丽浮华,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后来,它的内涵不断得到充实,终彻底地跳出了歌舞艳隋的窠臼,升华为一种能够体现时代风貌和精神内涵的文学体裁,取得了与诗同等的地位。宋词卷帙浩繁,在生活节奏飞快的今天,读者很难遍览。因此编者参照上疆村民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按照词作者生活的大致年代调整顺序,辑成这本《精译赏析宋词三百首》,其中既有流传千年的名篇,亦有不见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宋词的风貌。除了选取词作原典之外,书中还附有译文和赏析,有助于读者在阅读时体会词作的深层内涵,领略宋词的无尽风韵。
唐陆羽《茶经》是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叶知识的百科全书,清陆廷灿《续茶经》则是依照《茶经》体例对唐宋至明清时期茶事文献的集成类编,那么,正续合一,汇校注释,进而白话翻译,精编精印,则可作为今日广大读者研习中国茶文化的基本读本。这便是本书整理出版的初衷。 《茶经》本书以其现存最早刻本《百川学海》本为底本,《续茶经》本书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何璧校本北西厢记/古刻新韵》为王实甫《北西厢记》影印本,书后另附录了闵氏套印《西厢记》插图一种。《西厢记》的来源是唐代元稹所著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后来各本多以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为基础改编而成的。王实甫的《西厢记》和《董西厢》在情节上相差无几,但在每个方面都进一步加工、发展和提高,使戏剧冲突更加激烈,人物性格也更为鲜明,特别在心理描写上,细致、精确,引人入胜。《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中一颗璀璨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