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同时对前人的谬误也多有匡正,对同代人的考证、注释广为采集,注重文字训诂、史实考订和经义的阐发,本书以清同治五年初刻本为底本,参考他本,进行校勘与标点。
庄子道家说始于汉代,但这种学派归属在历代常受到修正,《儒门内的庄子》可视为第三波修正运动中的一环。继承晚明王夫之、方以智的庄子观,透过重新解读庄子的语言、隐喻、技术、身体、气化诸概念,主张庄子提供一种新的主体范式,这种新的主体范式奠定了非定命论的气化世界观。庄子和孔子有特殊的地理风土与文化风土的渊源,孔子是《庄子》内篇的典范人物、两人在中国文化 的轴心时代,有另类的人文精神的传承关系。
《孟子》为“十三经”之一,也是宋明理学家尤为重视的“四书”之一,现列入“中文经典诵读系列”(繁体竖排)。该系列丛书根据二十年来王财贵教授在台湾推广“儿童读经”所编给台湾儿童的读本修订而成。除将读音依据普通话标准调整外,本书采用了繁体竖排的形式,以供外希望熟悉繁体字的儿童使用。其特点是大字、白文、准确,拼音仅作辅助之用,故作了“淡化”处理。 本丛书从选文、编排、审校到装帧、版式、用纸都融入了主编及编校、制作团队的心血和志愿;丛书着眼于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也适合喜欢传统文化的成年人诵读。
梁启超版《传习录》是在光绪和民国诸多版本的基础上升级而成,在梁启超各个版本文集中均未收录,因此十分难得。且为建国后首次修订出版,并加入4万字的《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梁启超1926年12月在北京学术讲演会及清华学校讲稿),可谓阳明粉丝版本。
《四书章句集注》是“古典名著聚珍文库”系列之一。 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朱熹认为《大学》中“经”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四者上下连贯传承而为一体。因《大学》、《中庸》中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中的注释集合了众人说法,称为“集注”,后人遂合称其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
梁启超版《传习录》是在光绪和民国诸多版本的基础上升级而成,在梁启超各个版本文集中均未收录,因此十分难得。且为建国后首次修订出版,并加入4万字的《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梁启超1926年12月在北京学术讲演会及清华学校讲稿),可谓阳明粉丝版本。
《中国儒学》是一套百科全书式的著述,它着眼于对儒学这一中国历史上影响的思想流派作较全面、系统的介绍。本书是第四卷,主要包括儒学的一般术语(如经学、训诂、河图洛书等)、哲学概念(如中唐之道、格物致知、天人感应等)、伦理概念(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忠恕等)、政治概念(如三世说、天下为公、小康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书中除对有关术语、概念基本含义解释外,还相应介绍了相关的学理探讨或论争,从而较全面、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儒学的思想内涵及学说风貌。
《孟子》为“十三经”之一,也是宋明理学家尤为重视的“四书”之一,现列入“中文经典诵读系列”(繁体竖排)。该系列丛书根据二十年来王财贵教授在台湾推广“儿童读经”所编给台湾儿童的读本修订而成。除将读音依据普通话标准调整外,本书采用了繁体竖排的形式,以供外希望熟悉繁体字的儿童使用。其特点是大字、白文、准确,拼音仅作辅助之用,故作了“淡化”处理。 本丛书从选文、编排、审校到装帧、版式、用纸都融入了主编及编校、制作团队的心血和志愿;丛书着眼于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也适合喜欢传统文化的成年人诵读。
梁启超版《传习录》是在光绪和民国诸多版本的基础上升级而成,在梁启超各个版本文集中均未收录,因此十分难得。且为建国后首次修订出版,并加入4万字的《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梁启超1926年12月在北京学术讲演会及清华学校讲稿),可谓阳明粉丝版本。
历代名家对鬼谷子其人其书多有评论或引用。甚至传说孙膑、庞涓作为弟子,弟子传其书。所以后世诸家或也托名作品。今以见于《子汇》,收入《丛书集成》的《鬼谷子》为底本,九千余字;用《道藏》中的《鬼谷子》参校,再加新辑,共新增一万余字,合为四卷。《鬼谷子集》新补的内容不仅将引起世人的极大兴趣,也必将引起研究者的极大关注。